百师联盟(山东卷)2021届高三历史12月一轮复习联考(四)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百师联盟(山东卷)2021届高三历史12月一轮复习联考(四)试题(Word版附解析)

百师联盟(山东卷)2021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一轮复习联考(四)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壊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 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打破国、 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平民政治的发展 B.社会转型的趋势 C.中央集权的确立 D.军功爵制的影响 2.汉武帝时期,曾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的“白金三品”,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朝廷这 种做法 A.意图是稳定金融秩序 B.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 C.实现对铸币权的垄断 D.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有学者指出,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就政体形式而言,中国经历了军事封建君主制(依靠军 功地主力量建立起的君主专制)和宗法君主制(儒法合流,儒学独尊后的封建君主专制)两 个大的阶段,这一转变在汉朝完成。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是 A.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 B.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 C.中外朝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流思想的重构 4.清初,有学者主张在中央设立“大司均”,由商人代表主管国家商业经济工作;还有学者 提出主张扩大海外贸易,活跃沿海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和税收。这些主张 A.遭到政府的严厉禁止和抵制 B.为“工商皆本”思想奠定基础 C.推动了传统四民观念的转变 D.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时代需求 5.图]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人均 GDP 图。下列对产生这一趋势特点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重农抑商的政策 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人口的快速增长 6.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 众商”此类型企业的创办 A.推动了清政府海防近代化进程 B.为解决军工企业面临的困境 C.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D.为新阶级的产生提供经济基础 7.20 世纪初,中国社会一些政治派别就种族革命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会导致国家分裂与列 强干涉、是否为政治革命的必要手段展开讨论。这些讨论 A.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生 C.为清末“新政“制造了舆论氛围 D.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诉求 8.1935 年底,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将“苏维埃工农共 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这一变化根源于 A.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党的指导思想的转变 D.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9.表 1 为我国经济各领域基本建设投资结构表(单位:%)。下列对表 1 的解读正确的是 表 1 1953—1957 年 1958—1962 年 1963—1965 年 重工业 38.7 54.9 48.0 轻工业 6.8 6.5 4.1 农业 7.6 11.4 18.4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B.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C.我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确立 10.20 世纪 80 年代初,为了和港商合作开发房地产,深圳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骆锦星还专 门找了“祖师爷”列宁,引用列宁的观点;市委书记张勋甫也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 党宣言》中还说“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这表明改革开放初期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B.土地所有制发生转变 C.改革步伐迈得过大过快 D.渴望改革的迫切心理 11.在 1500 年以前,世界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奢侈品,但是到了 18 世纪后期,这种数量有限 的奢侈品贸易已经发展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大宗贸易。这一变化主要根源于 A.商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价格革命 D.消费水平的提高 12.但丁认为,“贵族之为贵族在于个人或祖先的美德”,“血统不过是件外衣,时间不断剪掉 它的一些东西,除非我们自己每天增加一些新的和它相称的东西上去。”该观点 A.动摇了天主教的统治 B.明确划分了贵族和平民的界限 C.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 D.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3.表 2 为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情况。在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企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C.劳动生产率稳步中前进 D.投资规模远超其他行业 14.图 2 中的漫画是戴维•洛创作的《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伦敦《标准晚报》 1938 年),它讽刺的是 A.自由主义 B.贸易保护主义 C.绥靖政策 D.美苏"冷战" 15.近代以来,某一流派绘画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他们大多 数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 或抽象的。这一流派 A.反思理性王国弊病 B.注重肯定理想人格 C.意识形态特征突出 D.带有反传统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材料 宋王朝表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在币制和货币流通上存在严重的地方性。南宋的纸币, 东南用会子,四川用川引,两淮用交子,湖广有湖会。宋以前主要的价值尺度是铜钱,两宋 的交子和会子是兑换券的性质。北宋,在四川,政府设有兑换机构,并备有相应准备金,可 以随时兑取,交易和纳税均不受限制。 元朝灭掉南宋后,依数收回旧钞,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钞),以作为全国通行的统 一纸币。又在消灭南宋政权后的第三年下令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兑换纸币,人民可以持有 金银,但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和流通,以取得人民对纸币的信任,建立我国货币史上最早的纯 纸币制度。中统钞发行后,一改以往用铜钱为价值尺度的习惯,采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 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 ——摘编自李育安《纸币在中国元代的流通和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纸币制度的不同之处。(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纸币制度的影响。(6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 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 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 800 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 f,表 述清晰。)(12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中国棉花的种植,很早就已经出现在少数民族和边疆地 区。宋代之后,“关、陕、闽、广首得其利”,之后逐渐传入江南。元代初年,政府设立了木 棉提举司,大规模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 10 万匹,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之首, 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元以后的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书籍, 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可知明代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摘编自晓婷的《棉花的历史》 材料二 棉纺织业最初源于印度,16 世纪中后期,传入英格兰。17 世纪中期以来,棉织物构成 英印贸易的主要商品。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 17 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 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 不能拥有印度原装进口的印花棉布,他就会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对适度的模仿品”,就这样, “禁止进口印度棉织品的保护措施培养了一个’进口替代’产品的产生”。18 世纪中期,尝 试一连串机械化操作开始在英国率先实现,技术变革推动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飞速前进, 1774 年,英国已经具备打破世界纺织品格局能力,毫不犹豫地废除那些禁止从印度进口棉 布的法案。机器化的生产方式为棉纺织品的集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单位生产成本一再 降低,成为英国开始寻求棉花原料、扩大生产规模的起点,美国南部、印度逐渐成为英国原 棉产地。 ——摘编自杨松、马瑞映《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棉花种植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植棉和棉纺织 业发展的影响。(9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对英印棉织贸易的变化,并简析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6 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1949-1966 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示意图 ——摘编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几乎同时建立。在人民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民 间外交组织以民间团体的形式邀请和接待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士以及 各国半官方人士访华,并组织代表团出国访问,成为新中国对外开展人民外交活动的主要力 量。正是由于民间外交的开展,在多国家中结交了许多在社会声望、学术地位上很有影响的 朋友,新中国的外事活动范围才不断地扩展,新中国的影响不断地扩大。应该说,60 年代 以后,许多国家陆续和中国建交,人民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中日之间的“以民促官”, 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在推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摘编自苏淑民《新中国民间外交发展的三个阶段》 (1)结合史实,分析图 3 中“出访次数”偏少的成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人民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8 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到“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 兵”可知,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原有的社会阶层不断瓦解,反映了社会转型的趋势,故 B 项正确;A、C 两项与史实不相符合;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B 【解析】据材料“汉武帝时,由中央政府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白金币,白金币有三种,用银、 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说明政府利用白金币在经济上对富商豪民进行限制,有利于削弱 其经济实力,故选 B 项;汉武帝发行白金币的意图在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稳定金融秩序, 排除 A 项;材料表述了铸白金币的目的,没有涉及到垄断铸币权的问题,排除 C 项;材料 没有阐述白金币发行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能判断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排除 D 项。 3.D [解析】“军事封建君主制”重视军事力量,而“宗法君主制”重视用礼来维护等级关系, 故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答案选 D 项;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 4.D 【解析】材料中的这些观念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潮流, 故选 D 项;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相符。 5.D 【解析】在康雍乾时期,国家政局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 的颁行,清代人口从五千万左右爆增至四个亿,但人口爆增的同时生产力并没有较大的提升, 导致人均 GDP 下降,故选 D 项;A 项表示的是鸦片战争后,故排除;B、C 两项与材料无关。 6.B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类企业是“官督商办”,故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而洋务运动时 期的民用企业是为了解决“资金”和“原料”问题,故选 B 项;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 7.A [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驱除飽奴、恢复中华",将种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所 以这一争论,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故选 A 项;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产 生,故排除 B 项;材料与 C 项无关;这一时期维新变法已经失败,康梁已变成保皇派,故 D 项错误。 8.D [解析】根据材料“1935 年底”“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时 代背景可知,1935 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选 D 项;这一时 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项表述有误;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B 项表述有 误;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马列主义,C 项表述有误。 9.A 【解析】图表中反映出 20 世纪 50—60 年代,经济各领域基本建设投资中重工业部门先升后 降,轻工业不断下降,农业稳中有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经济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故选 A 项;B、C 两项表述不正确;D 项材料无法体现。 10.D 【解析】从材料中的“去马列主义中找理论支持”,反映了渴望改革的迫切心理,故选 D 项; 其余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11.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其根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故选 B 项;A 项是对材料的概括; C、D 两项与材料无关。 12.C [解析】“我们自己每天增加一些新的和它相称的东西上去”材料反映出该观点强调人的自 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人文主义学者,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选 C 项;其余三项 与史实不相符合。 13.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日益集中,垄断组织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故选 A 项;其余三项表述不正确。 14.C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点 1938 年,图片中坐着的人借别人的火柴点燃自己凳子下的炸 药,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绥靖政策”,故选 C 项;其余三项材料 没有体现。 15.D 【解析】根据材料“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可知,该绘画属于现代主义, 故选 D 项;A 项是浪漫主义;B、C 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16.(14 分) 【参考答案】 (1)宋代币制具有地方性,元代发行中统钞,币制全国统一;宋以前价值尺度是铜钱,元 代发行中统钞后价值尺度是白银;北宋纸币和金银兑换自由,元代纸币不可以兑换。(8 分) (2)统一纸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为明清白银货币的发展奠定基础。(6 分) 【解析】 (1)注意材料中“严重的地方性、“价值尺度是铜钱”、“可以随时兑换”、“全国通行”、“采 用白银为价值尺度”、“不兑换纸币”。题目要求根据材料,要仔细读材料,运用材料中信息 作答。 (2)根据材料中“作为全国通行的统一纸币”“禁止私人买卖金银,不兑换纸币”“禁止民 间金银买卖和流通”......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17.(12 分) 【参考答案】 北宋时期,面对儒学自身的僵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北宋程颐提出了“实 学,啲概念。(3 分)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程朱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实学 家们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 实测的时代新风,但影响有限。(4 分) 晚清以来,随着内忧外患的不断加深,新的经济成分的出现以及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这 一时期的实学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展开,将中学和西学相结合,先后提出了“开眼看世 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等主张。这一时期的实学发展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有利 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 分) 总之,“实学”的内涵和特点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 分) 【解析】考点:中国“实学”思想的演变。论述题注意运用三段论:观点、论证、总结。分 析时注重从背景和影响的角度分析。 18.(15 分) 【参考答案】 (1)特点:起源早;从边疆向中原地区的扩展;元朝以后,政府大力提倡;重视技术总结。 (3 分) 影响:推动了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使棉花成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棉布成为主要的纺织衣 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和纺织工艺的革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税收政策 的调控。(6 分) (2)变化:从禁止到允许;从进口棉纺织品(成品)到进口原棉(棉花)。(2 分)影响: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4 分)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作答,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变化类的题最好用“由.....到.....”或“.....化”的格式作答,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作答。 19.(14 分) 【参考答案】 (1)成因:建国之初,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两极格局对峙之下,中国受到西 方国家的包围封锁;50、60 年代中国周边形势紧张;50 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6 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形式多样。(4 分) 影响:改善了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提升了新中国的影响力;为 70 年代外交领域的新突破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4 分,回答两点即可) 【解析】 (1)当材料是图表类型的材料,分析原因时注意时空定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按照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特点类的设问时注意对材料进行 概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