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 1. “气备四时,与天地明鬼神合其德,教重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下列各项中与对联所写的历史人物主张无关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解析】由材料 “教重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可知所说人物是“万世师表”的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出自《论语》,是孔子的思想,故ABC均与孔子有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道德经》,是老子的思想,故排除D项。 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教……师”,推知人物为孔子。然后用排除法,直接排除“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思想。按照题目否定选择题的要求,找出正确答案。 2. 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A. “仁政”的思想 B. “民本"的思想 C. “性本善”的思想 D. “致良知”的思想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恻隐之心”指同情心,“是非之心”是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智慧的表现,孟子主张仁义礼智信是人先天固有的,体现了他“性善论”的主张,故C项正确。“民本”“仁政”是孟子的政治观点,故排除AB项。“致良知”是明代心学王阳明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3. 韩非子在《韩非子》中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这表明韩非子 A. 强调忠君思想 B. 具有民本思想 C. 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 D. 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宗法人伦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虽有“臣事君”,但强调的是“三者顺则天下治”,非单一强调忠君思想,故A项错误。“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伦理关系,非民本思想,故排除B项。材料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天下之常道”,和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有相同处,故D项错误。 点睛:由材料“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可知说的是伦理纲常问题。由“三者顺”“三者顺”可知非强调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而是三者的整体影响,从而排除单纯强调“臣事君”的“忠君”思想。排除和材料无关的民本思想,和材料意思相反的“反对儒家的道德教化主张”,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 北宋契嵩有评论称: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B.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佛两教出现合流趋势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儒家和佛教“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主动适应正统思想儒学的变化;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用儒家的观点去论述佛教的思想,体现了儒佛两教出现合流趋势,故D项正确。北宋时期,儒学占据正统地位,故排除AC。佛教是出世思想,非主动适应社会现实,故B项错误。 5.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 A. 墨、道、儒、法 B. 道、儒、墨、法 C. 儒、道、墨、法 D. 墨、法、儒、道 【答案】C 【解析】“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是儒家,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强调自然无为,道法自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墨家,墨家代表的是小手工业者的利益;“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法家,法家强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正确顺序为D. 墨、法、儒、道。 点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同情心”“向上心”“文化人”,得出儒家的观点;由“自然”“隐士”得出道家的观点;由“劳苦大众”“帮会”得出墨家的观点;由“专制君主”“参谋”得出法家的观点。 6. “汉代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有既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材料中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A. 天人感应思想 B. 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C. 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 D.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 【答案】A 【解析】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是指君主如果实行暴政,上天会降下灾害的形式惩戒,这一理论可以被士大夫利用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三纲五常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不是士大夫制衡君权的表现,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下官吏由皇帝任免,不是士大夫制衡君权的表现,故C项错误;独尊儒术是思想的专制统治,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非制衡君权而是加强君权,故排除D项。 点睛:材料的内容既有合作又有制衡。一定要明确题目的要求是士大夫对君主的制衡。分析选项,“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为君主制约士大夫,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权力制约有一定作用。 7.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重视表达观念和情感,强调主观的自我表现,以上是对中国古代一种绘画形式的表述,它是 A. 文人画 B. 宫廷画 C. 风俗画 D. 山水画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体现的是文人画写意的观点,“重视表达观念和情感,强调主观的自我表现”,故A项正确。宫廷画、风俗画是写实画,山水画有写实和写意两种,故排除BCD。 8.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表述正确的是 A.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促进了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B. 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珠算的出现 C.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D. 战国时期,真正意义的指南针出现,并在唐代用于航海事业 【答案】C 【解析】蔡伦改进造纸术不是“发明造纸术”,是改进,故A项错误。《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故B项错误。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非“唐代用于航海事业”,故D项错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故C项正确。 9. 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词牌有固定格律,适合于配乐演唱 B. 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 C. 其描述的内容都为儿女风情,体现柔婉之美 D. 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答案】C 【解析】宋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婉约派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故 “描述的内容都为儿女风情,体现柔婉之美”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选C项。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发展、宋代市井生活的丰富,不同词牌有固定格律,适合于配乐演唱,故AB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南宋偏安江南,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 10.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表述正确的是 A. 《诗经》的作者是孔子,因而被奉为儒家经典 B. 唐朝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都表现了盛唐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 C. 元曲是在元朝统治者推崇下发展起来的文学体裁 D. 明清小说与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等有着很深的渊源 【答案】D 【解析】《诗经》是孔子辑录、删定,非“作者是孔子”,故A项错误。中唐、晚唐的诗词,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故“唐诗都表现了盛唐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错误,排除B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体诗。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故排除C项。明清小说是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小说,故D项正确。 11. 《秦琅琊台石刻》:“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 【答案】A 【解析】秦朝“书同文字”是指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A项图为小篆,B项图为楷书,C项图为行书,D项图为草书。故A项正确。 点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的文字为小篆。根据选项分析,A为小篆,B为楷书,C为行书,D为草书,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12. 从下列属于京剧形成的历史条件的是 ①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统治者的重视 ③艺术家们的努力 ④徽班艺人的努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吸收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形成新的剧种——京剧。京剧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故①②③④均正确,选D。 13. 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 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B.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 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帝”字演变源于宗教祭祀,而不是皇权,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 14. 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这种观点产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A. 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 B. 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C. 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 人们重视对人的研究 【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处于雅典民主的全盛时期,当时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奴隶制经济繁荣,人的地位提高以及民主政治制度下每个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增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但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带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所以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和颓废的社会风气,在讨论人的价值方面提出“知识即美德”的主张,故B项正确。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是智者学派,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只是现象,重视对人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是苏格拉底的观点的内容和作用,故排除ACD。 点睛:根据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背景找出其思想产生的原因。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带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所以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和颓废的社会风气,从而促使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思想的产生。根据原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可以得知苏格拉底的观点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雅典当时经济无重大变化,可知苏格拉底的观点是对政治的反映: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 15. 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 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知识即是美德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符合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概念,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事物对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样子,强调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作用,非世界的本源,故A项错误。强调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侧重于强调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无视道德,故排除C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明真理高于一切,故排除D项。 16. 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主要含义是指文艺复兴 A. 未能实现古典文化的古为今用 B. 没有真正实现古典文化的复兴 C. 没有发挥出反封建的实质作用 D. 借助古典文化进行反封建斗争 【答案】D 【解析】恩格斯指出“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指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古典文化的古为今用、古典文化的复兴都是现象,故排除AB项。文艺复兴实质上发挥了反封建的作用,故排除C项。 点睛:材料的关键词为“时代”,从而得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时代特征。 17.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提出未来社会的制度构想 B. 促进思想解放 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 批判宗教神学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指的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的是政治制度的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思想解放、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批判宗教神学属于二者的共同点,故BCD项排除。启蒙运动把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发展到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故A项正确。 18. 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A. 理性是启蒙时代的核心 B. 启蒙运动一直会延续 C. 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 D. 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 【答案】C 【解析】依据康德语,认为我们“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但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可知启蒙已经来临,但是尚未实现,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故C项正确。理性是启蒙时代的核心的观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故排除A 项。材料只体现启蒙时代已来临,是否会继续延续未体现,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决定作用,故排除D项。 19.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 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 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D. 国家的意志与精神寄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含义是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确的、合理的部分。理性精神在古希腊已经萌芽,在文艺复兴中发展,在启蒙运动中够得到提倡。凡是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故选A。BC强调君主和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前的产物,故排除。D项是东方的传统观念,主张集体,故排除。 20. 马丁·路德宣称:“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论述的主要目的是 A. 挑战教皇的权威 B. 反对天主教会 C. 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 D. 驱除罗马教皇 【答案】C ........................ 点睛: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 主张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的在于资产阶级要获取本阶级的权力,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 21. 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 A. 教会的“因行称义” B.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C. 加尔文的“先定论” D.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答案】C 【解析】加尔文否定了教皇的因行称义,提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后又把此解释为先定论,即永生和永罚、成功和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故选项C正确。 22. 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A. 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B. 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专制与腐败 C. 彼特拉克主张重视人本身 D.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矛盾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可知彼特拉克强调的是人自身的“伟大灵魂”,重视人本身,故C项正确。“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不是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虽反对教会的专制和腐败,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反封建运动的不同阶段,故排除D项。 点睛:根据所学,可知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前三杰,文艺复兴的主体思想是人文主义。结合材料“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强调“人”的灵魂的至高无上性,重视人,肯定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3.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 ④煤炭 ⑤电力 ⑥石油 A. ①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列车的动力来自于①蒸汽机,而能源来自于④煤炭,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分清动力和能源的不同,蒸汽机是提供动力的而煤炭是提供能源的。 24.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材料中“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 《圣经》至上,强调个人自由 B. 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C. 崇尚理性,强调人民主权 D. 反抗权威,王权至上 【答案】C 25. 在建立何种政体上,,观点明显不同于其他思想家的是 A. 孟德斯鸠 B. 洛克 C. 卢梭 D. 伏尔泰 【答案】D 【解析】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是对洛克的分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建立民主共和国。三人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明显不同的是D伏尔泰。 26.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兴起了下列哪种文学流派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荒诞派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9世纪三四十年代”和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可知是现实主义流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发展的本质,和题干“冷静的眼光”相吻合,故选B项。浪漫主义是在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革命和改革相继成功。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不满。和题干表述内容不一致,故排除A项。现代主义是二战后,时间不符,排除C项。荒诞派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故排除D项。 27. 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A. 表达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向往 B. 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 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 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就也将到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天才的预言家”,可知此诗是浪漫主义风格。雪莱的理想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和幸福的新世界,故选C项。雪莱1822年逝世时社会主义理论尚未产生,排除A项。D项是表面意思,B项是哲理的提升,有一定道理,非作者原意,故排除BD项。 28. 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灭绝吧”,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艺术风格的是 A. 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光和色的无穷魅力 B. 对色彩和视觉进行研究,采用夸张、抽象的方法大胆运用新材料 C. 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D. 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追求新颖、微妙的瞬间变化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毕加索”“让优美灭绝吧”可知画家是现代主义风格。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故B项正确。“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光和色的无穷魅力”“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追求新颖、微妙的瞬间变化”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故排除ACD项。 29. 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这说明了 A. 伽利略主张借鉴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 B. 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C. 伽利略论证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D. 伽利略主张实验科学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可知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故选项A伽利略主张借鉴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错误。伽利略论证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是伽利略成就的作用,和题干无关,故排除BC项。 30. 电视的发明是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其发明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大众传媒。2011年9月11日是美国“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日,当地时间8时40分,在美国世贸中心举行了纪念活动,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通过卫星电视观看了这一纪念活动。上述事件体现了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哪一特点 A. 拉近了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B. 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兼具多种媒介优势 C. 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D. 历史真实再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答案】C 【解析】选项ABCD都是电视的特点。依据材料“美国‘9.11’事件十周年纪念”可知这是电视新闻时效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共两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 31. 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之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在认识论上,二程、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进步作用。 (4)概括材料四的思想主张,分析其反应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答案】(1)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合理性:春秋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春秋礼乐崩溃,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 (3)格物致知 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4)主张工商皆本。反映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主张反专制,倡导民主。反映时代特征: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朽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道之以政”“道之以德”,可知孔子的主张是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由“齐之以礼”可知要求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第二小问,为政以德的合理性在于春秋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克己复礼的合理性在于春秋礼乐崩溃,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 (2)第一小问由材料“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主张在于罢黜百家;有“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可知主张在于独尊儒术。第二小问实质在于通过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即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 (3)第一小问:“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为格物;“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为致知。第二小问格物致知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4)第一小问,由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主张为“工商皆本”;由材料“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可知主张为反对反专制,倡导民主。第二小问,工商皆本的思想在的时代特征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原因在于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朽。 32.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 材料二:17世纪中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各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 材料四: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隋唐宋元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主要科技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唐宋科技史实任选三个 (2)背景:资本主义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否定了上上帝造人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4)重要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经济:小农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1)根据材料要求,随意列举唐宋科技史实即可。如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牛顿力学形成于17世纪,形成的背景主要在于经济和文化: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第二小问,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等科学成就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的主要影响在于为17—18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达尔文推翻了……‘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从而否定了上帝造人说,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达尔文进化论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4)第一小问,由材料“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可知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第二小问,17—18世纪的中国处于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不发达的原因在于经济的落后和思想的禁锢比西方强大。经济方面,小农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方面,小农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