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静安区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静安区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019.12‎ 检测时间60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 A. 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 B. 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 C. 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 D. 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和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有关系,答案为C;材料提到“第一个王朝”但是并没有否认和证实夏王朝的存在,AB错误;D在国家出现之前就存在,材料内容不能显示农耕和文明起源的关系,排除。‎ ‎2.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 A. 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B. 甲骨文发现并识读 C. 《史记》的明确记载 D. 神话传说得到验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印证的历史被称为信史。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主要是因为殷墟的甲骨文的出土以及正确解读,使得商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大量信息为世人所熟知,答案选B,青铜铸造技术不符合信史的特征,A错误;《史记》虽然有明确记载,但是当时并没有文字及考古资料等印证,不符合“信史”的特征,C错误;神话传说即使得到了验证也是后人在文字及考古资料的证明下确认的,神话传说不能被称为“信史”,D错误。‎ ‎3.“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从语意判断,该史料最可能出自 A. 《魏书》 B. 《隋书》 C. 《汉书》 D. 《晋书》‎ ‎【答案】A - 12 -‎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是让少数民族人学说汉话,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故应该出自《魏书》,答案为A;材料内容是北魏的历史,《隋书》是记述隋朝历史的史书,B错误;汉朝和晋朝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不会出现材料的内容,CD错误。‎ ‎4.“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初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材料中的“此”指的是 A. 枢密院 B. 宣政院 C. 理藩院 D. 政事堂 ‎【答案】D ‎【解析】‎ ‎【详解】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故答案为D;枢密院在宋朝时候分管军事,起到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宣政院是元朝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的中央官署,不符合题意,排除B;理藩院是清朝主管边疆事务的机构,不符合题意,C错误。‎ ‎5.诗句“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中“榷场”作为互市场所主要存在于 A. 西周和东周时期 B. 西汉和东汉时期 C. 西晋和东晋时期 D. 北宋和南宋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反映了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交往的情况,而“榷场”就是贸易交往的重要场所,主要存在于宋朝,故答案为D;ABC时期没有榷场,排除。‎ ‎6.李约瑟称“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其中的公元3世纪就“令西方望尘莫及的”是 A. 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火铳 D. 旱罗盘 ‎【答案】A ‎【解析】‎ ‎【详解】李约瑟所讲的“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到3世纪纸张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故答案为A - 12 -‎ ‎;雕版印刷术从唐朝开始,火铳发明于元代,旱罗盘是宋朝人发明的,都晚于公元3世纪,排除BCD。‎ ‎7.清代金瓶掣签制度,主要适用于 A. 蒙古 B. 西藏 C. 新疆 D. 台湾 ‎【答案】B ‎【解析】‎ ‎【详解】清代的金瓶掣签制度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时期(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故答案为B;ACD没有这种制度,排除。‎ ‎8.西欧中世纪末期常常被称为“‘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时代”。这里的“‘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分别是指 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 启蒙运动和殖民扩张 C. 启蒙运动和新航路开辟 D.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与“人”被发现有关的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世界”被发现有关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A;启蒙运动崇尚理性,不符合“人”的发现,B错误;殖民扩张是新航路开辟后建立世界市场的途径,宗教改革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中解放出来,与“世界”的发现无关,排除CD。‎ ‎9.如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国圈地运动 B. 美国“宅地法”‎ C. 俄国1861年改革 D. 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1861‎ - 12 -‎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这次改革废除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后,但是农民仍然属于旧村社管理,剥削更加严重,故答案为C;英国圈地运动和美国宅地法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与“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矛盾,AB错误;日本明治维新确认土地私有,没有购买份地,缴纳赎金,D错误。‎ ‎10.“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从内容判断,上述材料出自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得到广大黑人的拥护,并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扭转了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局势,成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故答案为D;1689年为限制国王权力,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力,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由此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独立宣言》是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发表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人权宣言》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不符合题意,排除C。‎ ‎11.“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材料中“铁和血”“煤和铁”分别喻意 A. 武力手段、工业基础 B. 暴力战争、国家垄断 C. 强权政治、商品经济 D. 专制统治、自由竞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和血”就是依靠战争,用武力手段建立帝国;“煤和铁”强调了工业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煤为工化提供主要能源,而铁则是工业的主要原料,所以“煤和铁”就是德国的工业基础,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材料的喻意,排除。‎ ‎12.日本明治维新通常被视为一场改革,但也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说它是革命的主要依据是 - 12 -‎ A. 爆发了武装倒幕运动,事实上出现了统治权力的转移 B. 日本经济发展,成为亚洲首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C. 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发展工商业,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说明治维新是一次革命的原因是1688年倒幕派爆发了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使统治权力转移到天皇手中,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答案为A;BCD都是明治维新即改革的影响,不能说明治维新是革命的主要依据,排除。‎ ‎13.南京,常常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这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爆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南京条约》签订、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C.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D.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在南京下关江面上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中国近代史终结。故答案为B;鸦片战争爆发是在广州,不在南京,A错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不是近代史的开端,C错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标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的建立,但不是近代史的开端,D错误。‎ ‎14.“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上述评价中的“非凡努力”当指 A. 清末新政 B. 维新运动 C. 太平天国 D. 洋务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 - 12 -‎ 年代,以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这与题干中提到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相符,故D正确;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开始,清朝灭亡于1912年,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相矛盾,A错误;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与题干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不符,故B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851年,与题干中“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不符,故C错误。‎ ‎15.“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作为条约条款,上述内容当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朝鲜本来是中国的附属国,主权是不完整的。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条约要求清朝结束与朝鲜的藩属关系。联系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就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插手朝鲜导致的,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朝鲜脱离中国,为吞并朝鲜做准备,故答案为C;ABD没有涉及朝鲜问题,排除。‎ ‎16.美国总统麦金莱(W.Mckinley)在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采取与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相适合的一切手段,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与这一担保一致,美国推出了 A. “门户开放” B. “十四点建议” C. 绥靖政策 D. “扶蒋反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为了获得“巨大利益”,在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从而使美国获得“巨大利益”,故答案为A;B是1918年提出,主要内容是为美国争夺世界的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国想把德日法西斯侵略的目标引向苏联,不符合题意,C错误;“扶蒋反共”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之后,当时与麦金莱的“担保”相隔久远,不能与“担保”相一致,D错误。‎ ‎17.明确揭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重要会议是 - 12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共二大提出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提出“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故答案为B;中共一大宣告中共成立,确定党的任务和中心任务,A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定毛泽东的正确领导,C错误;中共“七大”制定当时党的任务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内容,D错误。‎ ‎18.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不仅是因为中国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与指挥,而且还在境外协助盟军作战。中国军队协助盟军作战的最主要境外地是 A. 苏联 B. 越南 C. 印度 D. 缅甸 ‎【答案】D ‎【解析】‎ ‎【详解】为了保卫西南大后方和滇缅公路,协助盟军作战,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远赴缅甸抗击日本侵略者,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盟军欧洲战场的对德作战,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9.英国“脱欧”近年来闹得纷纷扬扬。受英国“脱欧”影响最大的是 A. 经济全球化 B. 世界多极化 C. 欧元国际化 D. 西欧一体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脱欧”是说英国脱离欧盟,对欧洲一体化产生了重大冲击,所以受到最大的影响是西欧一体化,答案为D;经济全球化是以经济区域化为基础的,而英国“脱欧”首先影响的是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是最大,A错误;英国“脱欧”一定程度上影响欧盟的经济实力,但是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影响不大,B错误;英国人并没使用欧元,所以“脱欧”不影响欧元的国际化,C错误。‎ ‎20.我国一位核心领导人曾风趣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领导人所说的“非洲兄弟”把我国“抬”进了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上海合作组织 D.‎ - 12 -‎ ‎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決,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答案为B;1920年建立国际联盟,而当时非洲国家多数为 西方殖民地,没有独立,不符合题意,A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区域性组织,都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建成加入的,不存在“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CD错误。‎ 二、综合题 ‎21.丝路风雨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 ‎——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 ‎(1)结合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 ‎(2)历史上,丝绸之路虽多次受阻,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通畅。以唐代为例,简要概述丝绸之路保持畅通的原因。‎ ‎(3)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地位有所下降,简析其下降原因。‎ ‎【答案】(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传播。借助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 ‎(2)畅通原因:中原国力强盛;西域少数民族势力相对式微;统治者重视;人民生活文化需要。‎ ‎(3)中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封闭;海上贸易的优势逐渐显现。‎ ‎【解析】‎ ‎【详解】(1)根据“中国融入世界”之路可以结合汉朝唐朝的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的商品种类;而此时西方的物品和科技、文化等种类传入中国,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写出答案即可。‎ - 12 -‎ ‎(2)唐代畅通的原因主要从唐朝的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和人民生活文化的需要来分析。‎ ‎(3)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相对封闭,并且随着新航路开辟和科技的发展,海上贸易优势明显。‎ ‎22.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蒙运动”的桂冠赠与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提,以救亡为己任。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转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 ‎(2)既然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为何它还会赢得“启蒙运动”的桂冠?‎ ‎(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民族危机因鸦片战争而凸显,因甲午战争而激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腐朽统治,但没有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础。‎ ‎(2)与启蒙运动一样,新文化运动批判了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后续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样具有思想启蒙的性质。‎ ‎(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华民国,但民主意识并未深入人心,专制残余死灰复燃,导致帝制卷土重来。而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作为系统的理论如答不同意(观点),也可适当赋分,因为毕竟是从制度走向文化,本质上可以说是不同的追求。‎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肇远因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提,以救亡为己任。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知识分子的心头”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把民族危机对应“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就是鸦片战争开始出现民族危机,到甲午战争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但是没有动摇封建专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础。‎ - 12 -‎ ‎(2)称新文化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原因可以将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进行对比,得出共同点。如从新文化运动批判了现行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促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为后续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进行回答。‎ ‎(3)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再论述。正常应该持同意观点,相对较好回答。主要从中华民国建立,但民主意识并未深入人心,专制残余死灰复燃,导致帝制卷土重来。而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准备系统的理论来论述。‎ ‎23.双元革命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欧洲爆发了两场影响深远的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这两场革命分别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1789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这两场革命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却都摧毁了各自国家原有的社会秩序。同时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巨大的扩散效应,后来波及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所有近代国家几乎都是18世纪双元革命的产物。其一,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它塑造了一种崇尚效率与数量的文化;其二就是法国大革命所塑造出的现代民主制。前者在资本主义不断追求经济成长与全球扩张的带动下,创造了具有无限潜力的生产制度;后者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 ‎——改写自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二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 ‎(1)霍氏所说的“革命的年代”为何始以1789年,终以1848年?‎ ‎(2)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革命的年代:1789—1848》封面上配上“一场世界革命从英国和法国这对孪生火山口向外喷发”意在表达怎样的信息?‎ ‎(3)对霍氏所言“双元革命”的历史影响,你怎么看?‎ - 12 -‎ ‎【答案】(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新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经济、文化,导致世界格局的变化,法国大革命则深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公共制度(此处也可强度法国民法典的影响)‎ ‎(3)水平1:全面、辩证、历史地评价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全面,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角度,对欧洲及欧洲以外的美洲和亚洲的影响,对当时和对现代的影响;辩证即积极消极两方面,尤其是注意到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如环境、如资产阶级为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如法国革命的残酷性等,注意到在18—19世纪这样的具体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性,即不必过于苛求革命。‎ 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且逻辑严明。‎ 水平2:全面、辩证、历史三者只涉及两视角。论据较充分,逻辑上没有明显错误。‎ 水平3:全面、辩证、历史三者只涉及一个视角,论据缺乏,逻辑不清。‎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革命的年代:1789—1848》”可知开始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因为这场大革命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它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推动了整个欧洲和美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1848年欧洲爆发大革命,1789-1848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社会冲突最为激烈的一个年代,故称之为革命年代。而同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无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因此终止到1848年。‎ ‎(2)根据材料一“两场革命分别是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1789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材料二“一场世界革命从英国和法国这对孪生火山口向外喷发”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可知是在强调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文化影响,法国革命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影响来回答。‎ ‎(3)本题的历史影响要分别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进行分析,要辩证的看待,首先要全面的从积极性来分析,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看到法国革命对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影响;其次从消极性来看待,特别是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资产阶级追求利益的金钱至上思想,法国革命的残酷性等进行分析。论述的时候要求论据充分,逻辑正确。‎ ‎ ‎ - 12 -‎ ‎ ‎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