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实验班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 1.《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 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3.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 )‎ A. 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 B. 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 C. 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 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 ‎4.清朝赵翼认为孝文帝风俗改革导致北魏由盛转衰,当代学者肖黎认为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必然,推动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文化复兴,民族融合。由此可见对历史改革的评价( )‎ A.不同时代站在不同角度评价结果不一样 B.对历史改革的评价没有固定的基本模式 C.个人史学素养的高低影响对历史的评价 D.时代变迁会影响人们对历史改革的认识 ‎5.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 )‎ ‎①迁居洛阳的鲜卑族改变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农民 ‎②鲜卑贵族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 ‎③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④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默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近代化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 A. 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B. 改革后建立其完备的行政机构 C. 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D. 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7.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 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 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8.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这就是著名的“脱亚入欧”论。其中“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是指 ( )‎ A.蔑视亚洲邻国 B.遏制亚洲邻国 C.侵略亚洲邻国 D.渗透亚洲邻国 ‎9.‎ ‎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 A. 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 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 D. 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 ‎10.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 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11.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和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国家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目的有( )‎ ‎①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②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 ‎③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 ‎④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2.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 )‎ A. 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 B. 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 C.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3.1861年,俄国开始改革,美国爆发内战。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历史事件的相似任务是 A. 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 B. 解决自由劳动力问题 C. 实现国内市场统一 D. 力争废除关税壁垒 ‎14.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 B. 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 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 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 ‎15.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题目:第一场为藩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 A.晚清教育几无改变 B.选人标准新旧混杂 C.清廷旨在笼络人心 D.科举制度走向末路 ‎16.下图所显示的时代内容是( ) A.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 B.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C.政府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D.当时人们已经重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17.日本1870年的地理教科书《舆地志略》中对比中日两国:“贵古贱今,妄自尊大,自称中华,视外国为夷狄禽兽,屡失信于外国,虽蒙其侮辱,却依然固守旧习……止步于数千年前之开化之域”;“方今我邦,朝纲一振,转为开化之方向,国势将大为隆盛,是东洋诸国中,绝无仅有之类”。这段文字( ) A.客观分析了中国的旧习弊端 B.体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识 C.尚未突破传统的儒学华夷观念 D.显示出西方文明观念影响日本 ‎18.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19.1906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人出洋考察,他们在其《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首推周秦……由此可见,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罗马法( )‎ A. 揭露了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B. 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C. 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20.‎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中国财政,向来持量入为出主义;……其恃借债以救急,实在从近代同西洋各国交通后起,然而这不过济一时之急,在大原则上,收支还是相合的;其负担实在超出于财政能力之上,而靠借款以为弥缝,则从甲午、庚子两战役后起,然仍是为应付赔款起见,在内政上,仍持量入为出主义。至一变而为量出为入主义,而又不能整顿收入,乃靠借债以举办内政,则从清末叶的办新政起。”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的落后性使政府财政量入为出 B. 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列强的入侵是政府财政政策调整的根源 D. 挽救统治危机的需求促使政府量出为入 ‎21.有学者指出,现代汉语的社会科学词汇中大约有70%来自日语。如:干部、科学、银行、组织、文化、艺术、卫生、医学等等。如果将这些日语词汇从现代汉语中清除,则我们将无法使用现代汉语。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 A.长期文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结果 B.使用汉语词汇的日本率先近代化 C.西方近代文化经由日本传人中国 D.近代中国失去语言文字的创新力 ‎22.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 A.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C.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 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 ‎2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其中“三分钟慷慨派”对后来的那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24.1876年,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辩论,他认为日本人以西装换掉古老民族服装是不敬祖先。森有礼却说:“如果我们的祖先还活着,他们无疑会做我们全部做过的事……大约一千年前,他们改穿中国服,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服比自己原来的穿着要好。”这次辩论( ) A.展现了日本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认可 B.说明两国对传统服装认识没有差异 C.反映了李鸿章支持变革的积极心态 D.反映了两国改革者不同的变革取向 ‎25.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材料二 ‎ ‎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上层统治集团,在完成统治重心的转变、大体上接受了前代中原王朝的一套典章制度以后,迅速向保守的方面转化。他们对推行汉法的工作采取消极态度,对残留的许多蒙古落后制度拒绝进一步变革,使大量的蒙古旧制得到保留,同时却热衷于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财富,使刚刚略显平缓的社会矛盾重新激化起来,元朝过早地出现了中衰的征兆。‎ ‎——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笔记》‎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两次改革方式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少数民族传统这一问题的认识。(8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留日热”,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在“留日热”的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 材料二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午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8分)‎ ‎28. (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6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8分)‎ ‎(3)从梭伦、阿里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参考答案 ‎1-5.DDAAA 6-7.ADCDC 11-15.CBBDB 16-20.BDBCD 21-25.BDBDA ‎26.(1)方式:通过接受汉族社会制度完成政权的汉化;(关键词:少数民族汉化,类似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得分)原因:中原农耕文明的程度较高,形成较为系统的典章制度;北魏和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社会发展程度较汉族落后;希望通过政权的汉化,维护统治。(8分)‎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化政策不是要全盘改变少数民族传统,是借鉴吸收汉族制度文化的合理部分。是否改变传统,要看少数民族传统是否符合民族发展需要及社会发展趋势。如果不符合,就一定要调整。(8分)‎ ‎27.背景:第一次留学潮(20世纪初年出现):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尝试失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新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5分)‎ 第二次留学潮(五四运动时期出现):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迫使国人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新文化运动给传统思想以巨大的冲击,各种思潮竞相涌现;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的重新兴起;近代经济结构进一步变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民革命的兴起。(5分)‎ ‎(2)影响:第一次留学潮: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夷夏观念;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和人才条件;传播了民主自由观念,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言之有理即可)(4分)‎ 第二次留学潮:进一步冲击了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共产党的创立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言之有理即可)(4分)‎ ‎28.(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政策: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6分)‎ ‎(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8分)‎ ‎(3)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