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班级 姓名 考号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l.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梯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2. 中国古代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 A. 后世必然超越前世 B. 人生来本性是恶的 C. 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 D.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4.三国魏正始年间出现“正始之音”。当时以何晏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该学派遭到政治打击后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这体现了  ‎ A. 儒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B. 道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C. 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D. 佛道融合趋势加强 ‎5.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 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 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 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6、“鹅湖之辩”中,陆九渊认为朱熹的理学太繁;后来王阳明也认为朱熹的学说“支高决裂”,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学者的手脚。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 A.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B.把封建统治与纲常伦理结合 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将儒学进一步官方化哲理化 ‎7.朱熹反复提到: “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偶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偶学的主要内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8.明末清初时,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下列各项,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A.“众治” B.“ 循天下之公”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真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10.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11.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A.知行并重的关系 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 C.认识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12.、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 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13.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后晋]刘响《旧唐书。文宗本纪》‎ ‎“玄奘以回峰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14.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15.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1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18.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19.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20.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  )‎ 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 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 ‎21.“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思想观点属于(  )‎ A.陆王心学 B.宋明理学 C.智者学派 D.启蒙思想 ‎22.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23.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 “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24.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2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马克思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马克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7.《西方哲学十五讲》中讲到:“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加尔文的“先定论”从本质上看(  )‎ 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B.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 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 ‎28.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29.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死后安葬在巴黎的先贤祠,其棺木外形设计如图,从正面看, 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这一设计寓意最合理的理解是(  )‎ A.卢梭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B.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C.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卢梭背叛了基督教 ‎30.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则因提出进化论,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两人的学说都(  )‎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提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3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巧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进化论学说(  )‎ A.迎合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B.增强了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 C.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D.被附会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 ‎32.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33.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下列作品符合这一创作理念的是(  )‎ A.《西风颂》 B.《安娜·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34.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②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 ③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④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35.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36.艺术家们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里的“艺术家们”(  )‎ A.注重人物真实刻画 B.追求微妙色彩变化 C.表现手法比较抽象 D.追求神韵意趣结合 ‎37.1907 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欧洲文化霸权地位崩溃 B.立体主义全盘颠覆了艺术传统 C.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 D.欧洲与非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38.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39.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  )‎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曲 ‎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40.“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  )‎ 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 B.电影是教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学校 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 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2分,第43题16分,共计40分。) ‎ ‎41.(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 ‎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近者悦,远者来。”   ‎ ‎——材料均选自人教社《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中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1分)何时创立?(1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何?(2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6分)‎ ‎(3)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现实意义。(2分)‎ 41.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诗经·硕鼠》‎ 材料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四文学作品的体裁。(3分)‎ ‎(2)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3)材料三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你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43.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 ‎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 材料二  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秦,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学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秦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 ‎ ——《浅谈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 材料三   徽州文化发达,乃“程朱桑梓之邦”,早在南宋时期,徽州书院就纷纷建立,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 ‎ ——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1) 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7分)    ‎ ‎(2)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启蒙者对中国传统儒学认识有何不同?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6分)      ‎ (2) 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徽州书院教育发展的特点。(3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C B A B B B C C B B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B A C D D A B C D C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A B C B D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2分,第43题16分,共计40分。) ‎ ‎41.(12分) ‎ ‎(1)学派:儒家(1分); ‎ 时期:春秋(1分);‎ 地位: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或正统思想(2分)‎ ‎(2)内涵: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睦相处;(2分)‎ 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和平共处,促成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2分)‎ 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达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2分)‎ ‎(3)现实意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2分)‎ ‎42.(12分) ‎ ‎(1)体裁:材料二:楚辞;材料三:唐诗;材料四:宋词。(3分)‎ ‎(2)著作:《诗经》;(1分) ‎ 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2分)‎ 思想感情:材料二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分)‎ ‎(3)时代特征: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2分)‎ 认识: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2分)‎ ‎43.(16分) ‎ ‎(1)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3分,答出三点即可)‎ ‎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2分)  ‎ ‎(2)不同:伏尔泰尊崇儒学,认为儒学是最好最符合人类道德和理性的哲学。‎ ‎  孟德斯鸠、卢梭批判儒学,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4分) ‎ 目的:批判专制主义,教会神学,发展资本主义。(2分)   ‎ ‎(3)特点:注重平民教育功能;具有宗族色彩;注重对贫寒子弟的资助、树立楷模。(3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