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日期:2019、11 一、单选题(共38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1.如果说郡县制之下的社会稳定性在于权力的集中以及基层社会中的宗族伦理治理方式,那么周天子治域下的 分封制内在的稳定性在于( ) A.财富大小 B.血缘亲疏 C.等级秩序 D.权力高低 2.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 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材料主要 肯定秦始皇( ) A.创立皇帝制度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C.推行郡县制度 D.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 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 ) 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 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 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 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6.《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载:“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该现象缘于(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 的北方地区。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 辖的是( ) A.侯国 B.郡县 C.九州 D.行省 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 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9.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到:“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 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 ) A.打破了贵族特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官员素养 D.实现了社会平等 10.《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1.史书记载某选官制度:“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 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这一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魏晋 C.隋唐 D.宋朝 12.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勉 一生,了无休息。”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A.皇权集中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皇帝勤政 13.萨姆.亚当斯曾打趣地说:“我跨进这座楼房时吓得绊倒在门槛上了。在我面前出现的是一个强大的全国性 政府,而不再是一个各式各样权州的薄弱联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美国实行了( ) A.联邦制 B.三权分立 C.总统制 D.两院制 14.某法律条文规定:“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关于这 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A.应出自《1787年宪法》 B.反映德国立法权归皇帝 C.反映的是君主专制政体 D.专制色彩浓厚的代议制 15.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 以便售卖其货物耳。” 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 C.进行资本输出 D.抢占商品市场 16.江苏镇江近日挖掘出一门大炮,新闻报道称“炮体印有清晰的王冠标志和英文字母”,大炮“在沉入江底100 多年后重见天日”。该大炮沉入江底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 17.“(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蜂拥抢入……至21日,城内守军将士万余人, 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这段材料所描述事件标志着(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C.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8.下图是《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四个商埠分布图,其中苏州位于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9.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 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近代某一事件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 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这一事件使(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 2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 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 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3.有学者说:“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24.“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 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材料应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5.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 卿并向总统负责。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临时约法》中的( ) A.责任内阁制 B.君主立宪制 C.两党制 D.议会制 26.胡适在评述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荒唐的中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 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该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27.“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 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 ) 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8.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C暑假放 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 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29.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 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 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30.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 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随后,中国工农红军( ) A.转入农村,发动群众 B.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C.挺进中原,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逐鹿中原 31.“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 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32.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由于我们过去军事上的错误领导使我 们没有能够在中央苏区内粉碎第五次“围剿”,使我们的主力红军不能不退出苏区并遭受到部分的损失。”该会议 为(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33.“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 )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34.1948年11月4日,陈毅率领军队于临沂附近向南发动攻势,国民党军队将兵力向徐州集中,两军准备于此 决一死战。这反映了( ) A.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开始 C.渡江战役开始 D.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35.“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 晖。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徐州会战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3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伯承对某一军事行动后的战争形势进行展望:“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 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这一军事行动应为( ) 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7.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 )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挺进大别山 38.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 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军事行动( ) A.发生在1946年6月 B.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二、材料阅读(共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9.(12分)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1分) 40.(12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一一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出自于哪场战争中的哪个条约?(2分)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结合所学(课本),分别指出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2分)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38题,每小题2分,共7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C B C D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D D A A C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A A C B B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D B C D B B D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总分24分) 39、 【答案】 (1)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与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3分)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2分)。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2分) (3)创新:行省制(1分)。原因:元疆域辽阔(1分) (4)关系: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1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40、【答案】 (1)战争:鸦片战争;(1分)条约:《南京条约》(1分)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或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分) (2)原因:①腐败严重;②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③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军备落后。(3分)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 (3)教材: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材料三: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传播民主思想十分有限。(1分)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