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2018.11‎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稷下学宫,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材料主要说明了“稷下学宫”是 A. 宣传法家思想的主要场所 B. 我国古代最早的官办学校 C. 当时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 D. 当时学术争鸣的重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可见稷下学宫并非只是宣传法家思想,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学校,排除B;材料只涉及齐国的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各诸侯国都重视教育,排除C;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各家学派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中讲到的“稷下学宫”,学术氛围开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故选D。‎ ‎2.《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齐、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主要说明 A. 齐、鲁等地十分重视教育 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 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D. 西汉统治者广泛吸纳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选C;材料没有齐鲁重视教育的具体信息,排除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秦朝已经实现转变,排除B。由材料“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说明西汉统治者吸纳人才具有地域性,排除D。‎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为国赴死的节操大义,他的仗义死节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赞扬,论者以为其因实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 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 重塑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D. 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程朱理学推崇民族气节,文天祥受到其的影响,这有利于重塑人们的价值与信仰,所以答案选C。程朱理学丰富和更新了儒家思想体系,但不是对宋代以后社会的影响,排除A;由材料不能得出B、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4.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朝代 唐 宋 元 明 清 人数 ‎2‎ ‎5‎ ‎21‎ ‎710‎ ‎7098‎ A. 妇女注重贞洁 B. 理学摧残人性 C. 政府教导有方 D. 世风每况愈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妇女注重贞洁只是现象而非本质,故A项错误;政府教导有方只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守节是当时的社会习俗,不能说明社会风气问题,故D错误;守节的妇女在明清时期明显增多,这与宋朝以后的程朱理学对女子的束缚有关,这体现了体现了理学摧残人性,B正确。‎ ‎5.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唐太宗不喜欢“无丈夫之气”的萧子云的书法,而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显然,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具有“丈夫之气”及其它艺术特色而“尽善尽美”,深得唐太宗及当时人民所喜爱。此一点,正是王羲之书法艺术高超所带来的结果,同时也和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的时代特点不无关联。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太宗并未明确规定整个社会要对王羲之的书法加以认同,故“决定”表述错误。且“皇帝的好恶”对“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只能起浅层次的影响作用;王羲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地位确立的深层原因应当从王羲之自身书法艺术的高超及历史的选择进行考虑。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较高,但“不可超越”材料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支撑。故B项错误;材料所问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只解释了太宗时期唐朝和南朝后期社会对艺术的认可风格不同。D项不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且不具备普遍性。故D项错误。‎ ‎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了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西游记》‎ ‎7.“在言语上,中国人受方块汉字的局限,不能向多音节发展,而单音节必然产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汉字,只宜于用来书写,不适合用来宣读,而佛经是需要向听众宣读的。形势促使他们改用白话文外,又必须在音调上补救。”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佛教传播改变了汉字书写 B. 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 C. 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 D. 佛教传播有利于汉文的改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方块汉字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得到佛经的逐步修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白话文的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佛教传播改变了汉字书写,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排除C。‎ ‎8.‎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材料主要表明 A. 共产主义者重视群众的力量 B. 《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 C.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D. 中国共产党准备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工人群众中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说明他们开始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到工人群众中去,而 “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体现了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故A 项正确;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BD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就已经进入中国了,排除C。‎ ‎9. 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 A. 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 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 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 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维新变法的认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故A不合史实,故排除;维新派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B符合题意;C不是题意的主旨;D表述错误,维新变法是当时的时代潮流。故应选B。‎ 考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 ‎ ‎【名师点睛】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①从主体上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② 从内容上看,从学习技术发展到学习制度、观念。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 过程。③从目的上看: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④从过程上看:发展变化速度快,斗争激烈。 ⑤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 (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 洋务运动) 到主动选择 (例如辛亥革命) 的过程。 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0.‎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 已经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 B. 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 决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对中国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25‎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故选D;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故排除ABC。‎ ‎11.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 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 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 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段材料可以见出毛泽东对农民及农民运动的重要性的阐述。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1927年,但是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提出的,故排除AD;B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著作 ‎12.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该讲话的本质是 A. 指出“文革”时期盛行个人崇拜 B. 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全面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D. 否认“两个凡是”的观点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思想僵化,迷信盛行”。l978年,‎ ‎ “文革”虽结束,但“两个凡是”仍然阻碍着经济恢复与发展。邓小平强烈反对个人崇拜,强调从本国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即肯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答案为B。‎ ‎13.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体现了党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代表中国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可见党的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反映了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故选C;A是从经济角度而言的,B是从文化角度而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 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是错误的做法。到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上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50年代末,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急于建成社会主义,错误地发起了“大跃进”运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故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 ‎15.“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B. 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当时是为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而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的。“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故A正确。当时中国科技水平整体落后世界,排除B;C是世界意义,D是政治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 ‎16.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A. 全面教育 B. 现代教育 C. 人民教育 D. 义务教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是要使教育服务于人民大众即人民教育。全面教育亦即全面发展教育,体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现代教育和义务教育都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与题干中新中成立初期不符,排除BD两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 ‎1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不正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其目的是为繁荣新中国的科学文化服务的;而春秋中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目的是为当时(国家分裂,动荡不安,诸侯国兼并战争不断)政治主张服务的。可知,D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8.“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知识即美德 C. 认识你自己 D. 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出自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项;B是苏格拉底的思想;C也是苏格拉底的思想;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名师点睛】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但是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了世间的客观评判的标准。‎ ‎19.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 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智者学派 A. 没有法制观念 B. 反对法律约束 C. 忽视道德建设 D. 处事灵活变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在有人的情况下,尊重法律,在无人的情况下,不需要尊重法律,可以以本性来行事。这反映了智者忽视道德建设,所以答案选C。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智者学派有一定的法制观念,但不能得出其反对法律约束,排除A、B;D与材料无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主张 ‎20. 有学者指出:“17世纪正是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开始改变人类的认识和思想的时期。”此时“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主要归功于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发展原因的分析。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要从传统的思想中解放出来。题中提到的时间是17世纪,显然AD两项不符合;而17世纪启蒙运动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与题中的“大踏步前进”的程度不符,故选择B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影响 ‎2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 “信徒皆为祭司”‎ B. 对上帝提出质疑 C.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 “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所以答案选A。B是宗教改革时期的表现,排除。C是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排除。D体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要求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三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C.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 提出了建立理性王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肯定人的价值,促进人性的解放,故选B;明确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的是启蒙运动,排除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提出了建立理性王国是启蒙运动,排除D。‎ ‎23.英国诗人蒲伯写道:“大自然和自然定律都在黑暗中躲藏,上帝说,让牛顿问世,于是一切都有了光明。”牛顿获得如此赞美,是因为他 A. 提出电磁感应说 B.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C. 创立了相对论 D. 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提出电磁感应说是法拉第,排除A;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方面都有成就,在力学方面的成就是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故选B。达尔文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排除D;爱因斯坦论证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密切关系,创立了相对论,排除C。‎ ‎24.英国作家查尔斯·穆雷曾经进行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历史上最知名的229位发明家中,瓦特与爱迪生并列第一。瓦特与爱迪生对社会的共同贡献是 A. 开启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新时代 B. 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 使交通运输业发生革命性改变 D. 促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瓦特和爱迪生两位科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爱迪生的发明成为“电气时代”的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为A。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爱迪生的发明与交通运输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D项与两人没有直接关系。‎ ‎25.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瓦特的改良给它加上了一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使蒸汽机在原则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直接影响是 A. 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 促进了英国制造工业的发展 C. 结束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 D. 突破自然条件对工厂的限制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改良蒸汽机的作用。瓦特的蒸汽机解决了机械工业中的动力问题,这就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答案为D。‎ ‎26.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B. 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 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 D.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有了更多的自信”可以看出材料强度科学的作用,科学是反对迷信最有力的武器。故选B。ACD三项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神学的精神统治,但是均与材料要求不符。‎ 考点:近代科学 点评:近代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上产生的,以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要的代表,它们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27.《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B. 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C. 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 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工业革命之前已经有工厂,信息革命后也依然存在工厂,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意思是工业革命后人像机器一样工作,信息革命后,许多人可以做的工作机器也可以做。说明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故A正确。 “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不代表机器与人的争斗止于信息革命,该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错误。由常识可知机器不能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且该项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28. 某个文学派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通过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老人与海》 C. 《人间喜剧》 D. 《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逐渐成为文学和艺术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材料中所述正反映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所以答案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现实主义文学 ‎29. 某画家目睹了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画家的绘画风格是( )‎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派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从材料信息看,该画派风格怪异,有人看像少女,有人看像老头,有人看像洗衣机,这与现代主义画派反传统、体现人和事物的变态和扭曲的特点符合,故选D项。‎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现代主义绘画 ‎30.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 民主主义情感 B. 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 民族主义情怀 D. 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把这一页撕掉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法国大革命洗礼的贝多芬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对拿破仑称帝非常失望。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贝多芬是对拿破仑称帝感到失望,与民族主义情怀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其中第31小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小题10分,第34小题1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是来自孟子的言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二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为实现这一思想,他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2)从材料二“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案】(1)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措施: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勿夺农时等。‎ ‎(2)有利于个人的平稳上升;有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有利于世界的友好合作(和谐)。(言之有理方面即可)‎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施仁政于民”,可见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第二小问,由材料“省刑罚,薄税敛”,可见省刑罚,薄税敛;由材料“明君制民之产”,可见制民之产;由材料“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可见勿夺农时等。‎ ‎(2)由材料“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可见有利于个人的平稳上升;由材料“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可见有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由材料“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可见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谐;由材料“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可见有利于世界的友好合作。‎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答案】(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制),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2)作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人们探索救国道路;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 ‎【解析】‎ ‎【详解】(1) 结合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发起的救亡运动和主张,可以直接写出其指导思想,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2)从材料“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可见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可见推动人们探索救国道路,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可见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 材料一指南针、印刷术与火药大约在十二三世纪之后,陆续传入欧洲。……13世纪指南针已在欧洲遍应用。造纸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12世纪传入欧洲,到1450年又有了德国人约翰·古腾堡的铅锡锑合金铸成的活字发明。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所以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1)①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②指南针迎来了地理的发现时代和西方的殖民扩张;③火药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言之有理即可)‎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科学本身的斗争和科学家的努力及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实验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由“廉价书籍的印刷出版,又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可见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使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有了文化武器;指南针成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技术支持,迎来了地理的发现时代和西方的殖民扩张;由“火药及火器的发明和使用,不仅改变了作战方法,而且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可见火药成了资产阶级捣毁封建贵族统治的物质武器。 ‎ ‎(2)本题考查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从“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可以看出近代西方科学重视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对于条件的分析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上来分析。客观上,可从近代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论述;主观上,可以从科学团体和科学家自身的努力来进行论述。‎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西方思想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答案】(1)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未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能促进社会变革,只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2)明清: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推动了反封建反专制斗争;‎ 欧洲: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解析】‎ ‎【详解】(1)由材料“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可见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由材料“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可见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由材料“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可见未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由材料“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 ‎”,可见未能促进社会变革,只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 ‎(2)结合所学,明清启蒙思想中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反正统意是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推动了反封建反专制斗争。而欧洲,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冲击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理论,一方面,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还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解放斗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