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和胡夫金字塔均是其文明成就,故选A;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制度,排除B;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文明成就,排除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成就,排除D。 2. 公元前6世纪以来,雅典城邦的市政广场周围会聚了一大批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比如用于演讲与辩论的雅典广场、观看戏剧的露天广场、朝拜神灵的神庙等。这些公共设施成为雅典公民时常出没的重要活动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这有利于 A. 宣扬法律至上的理念 B. 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C. 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答案】C 【解析】题干显示雅典市政广场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周围建造了众多市政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城市布局有利于培养公民参政意识,C选项正确;以市政广场作为城市建设和公民政治生活的核心区域,与宣扬“法律至上”理念、“扩大公民权利”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等无关,AB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 3.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汉朝时期的中国同时存在的强有力的大国是罗马帝国,故选B项;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即公元前四世纪后期,中国处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西罗马帝国时期即395到476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C项错误;法兰克王国时期即5到9世纪,是中国古代的南北朝到唐朝末年,D项错误。 4. 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尾,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 A. 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 B. 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C. 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 D. 希腊字母是当今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等信息可知,武力征服客观上加强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A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排除C;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排除D。 5. 2019年4月15日,法国著名宗教建筑巴黎圣母院失火,毁损严重,引起人们的关注。巴黎圣母院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也举行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如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可见在中世纪基督教对的影响比较大。 A. 社会经济 B. 政治制度 C. 文化与生活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C 【解析】巴黎圣母院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也举行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如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可见在中世纪基督教对文化与生活的影响比较大,C正确;A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 6. 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 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答案】B 【解析】题干中“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信息,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码是印度人发明,排除A项;这套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 7. 751年,中国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发生战争,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最远可能到达北非。十多年后,杜环回国,他把经历写成《经行记》。元朝时,汪大渊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北非和东非沿海地区,并在《岛夷志略》中留下相关记载。材料能证明 A. 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 B. 郑和最先开辟了中国沟通非洲的航路 C. 《经行记》是最早的记载中非交往的史料 D. 书中均能查到印加人农业生产的情况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唐代《经行记》、元代《岛夷志略》等有关于中非交往的记载,说明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故A正确;郑和是明朝时期到达的非洲,排除B;最早记载中非交往的是《史记》,排除C,杜环和汪大渊没有到达南美洲,印加属于南美洲,排除D。 8. 15世纪欧洲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靠香料,所以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十分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士耳其帝国阻断,于是,欧洲人开始焦躁不安了。这说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 A. 扭转中西贸易逆差 B. 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 C. 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 D. 工业文明扩张的必然性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对香料需求量十分大,但利润丰富的香料贸易先被阿拉伯商人垄断,后被奥斯曼士耳其帝国阻断”说明奥斯曼士耳其帝国阻断传统商路引起的商业危机,西班牙、葡萄牙为了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开辟了新航路,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是重建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并非打破土耳其帝国的垄断,B错误;15世纪欧洲工业文明还没有开始,D错误。 9. 地球逐渐形成为一个同一的共同体,从而导致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变革发展。如生态领域,它导致了无数的生物交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的现象,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一事例表明,新航路开辟后 A.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 B.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大大加快 D. 亚非拉国家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地球逐渐形成为一个同一的共同体……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疾病出现了局部同一化的现象”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物种交流也日益频繁,故选B;材料并未强调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专门强调新航路开辟对某一个地区的影响,它强调的是对全球的影响,CD两项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10.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 B. 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C.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 “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答案】A 【解析】人能改造自己追求凡人的幸福,这是人文主义的主张,时代是文艺复兴时期,其背景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A正确;工业革命与文艺复兴不是同时期,排除B;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容,排除;“一战”与文艺复兴时期不符,排除D。 11.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 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 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的能力。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欧洲人民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不仅仅是“摧毁专制主义”的问题,排除;B项提及的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排除;C项与“大兴土木”寓意,即确立资产阶民主政治不符,排除。故选D。 12. 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德、英、法、美 B. 英、美、德、法 C. 法、美、德、英 D. 英、美、法、德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历史上,英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典型的循序渐进的特征,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开创出崭新的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德国统一后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法国经过曲折反复的过程最后选择了共和政体,B项符合题意;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循序渐进”特点的是英国,AC两项错误;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并不具备“循环往复”的特点,D项错误。 13. 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这是指蒸汽机的发明 A 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 B. 结束了人类的手工劳动时代,是工业化的根本性标志 C.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集中建立起来 D. 将煤炭、水运、工厂连在一起,扩大了城市规模 【答案】C 【解析】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明成就,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了工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答案为C;A中的“各种生产和生活部门”绝对化,排除;人类的手工劳动时代结束的说法绝对化,B错误;“近代工业城市之母”,说明其在近代城市中的应该广泛,可以推出其在城市中应该于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D具有局限性,排除。 14. 阅读如图,分析造成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圈地运动的影响 B.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大工厂制的确立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人口比重下降,这是工业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圈地运动、商业革命没有涉及到工业,故排除AB项;大工厂制的确立只会使要工业人口增加,但并不涉及服务业,故排除C项。 15. 1848年后,在马克思、恩格斯革命理论影响下,欧洲发生了多次工人阶级的武装革命运动,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不得不给予工人阶级更多的民主权利。由此可知,当时的工人革命运动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进程 B. 采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 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 D. 推动了巴黎公社的爆发 【答案】A 【解析】欧洲工人阶级的武装革命运动,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给予工人阶级更多的民主权利,说明工人革命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进程,故选A;B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6. 巴黎公社针对战争状态造成的粮食供应紧张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解决居民食品供应,如免费向粮商提供仓库;允许商人贩卖;取消面包票;限制面包、蔬菜的价格;又如住房问题,公社颁布了关于免收三个月房租的决定和征用一切空房的法令。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 重视改善民生 B.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C. 讲究斗争策略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答案】A 【解析】巴黎公社在其存在期间,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许多紧迫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材料反映了积极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重视改善民生。故选A。 17. 霍布斯鲍姆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对近代世界历史按《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进行叙述。其中《帝国的年代》叙述范围应是 A. 1789~1848 B. 1848~1875 C. 1875~1914 D. 1914~1991 【答案】C 【解析】《帝国的年代》是一个先进地区支配广大落后地区的世界,是英美法德等欧美强国瓜分了非洲、大洋洲的所有领土,在拉美、亚洲划定了势力范围,形成了一个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大致上也就在1875~1914被称为帝国时代,综上所述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8.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被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反映了马克思 ①肯定殖民掠夺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抨击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殖民掠夺对殖民地是灾难,对殖民者来说他们把它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马克思没有肯定殖民掠夺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因此双重性的表述也是错的,故①④错误,排除ABD。 19. 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A. 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 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胜利,冲击了殖民主义,动摇了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故选C;材料体现了西属拉美人民独立运动的影响,没有体现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排除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政治上、经济上还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排除D。 20.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针对拉丁美洲的“大棒政策”;塔夫脱任总统时更是“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并用。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实质是 A. 援助拉丁美洲的发展 B. 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C. 缓解拉美各国的政局动荡 D. 支持拉美各国的军事独裁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门罗主义” “大棒政策”“金元外交”都是美国加强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重要策略与手段,故B正确;ACD都不是实质,排除。 21.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 A. 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 B. 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 C. 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 D. 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可得出采用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也是维也纳体系形成以来,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故C项正确;集体缔约、集体提供安全保障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A、B项排除;“集体威胁”是不可能解决国际争端,只会导致矛盾激化,故D项排除。 22. 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 A. 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 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吸取教训而调整了政策,说明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A选项错误;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C选项错误。 23. “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卡德纳斯改革 B.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华夫脱运动 D. 倒幕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世界厌倦了流血……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并结合印度的史实可知,这反映的是甘地领导的,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的非暴力手段进行的斗争,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正确;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在其任内实施的改革,不是印度,A错误;华夫脱运动是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的维护埃及的改革,不是印度,C错误;倒幕运动是发生在日本的反对幕府统治的运动,不是印度,D错误。故选B。 24. 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 A. 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 B. 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 C. 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 D. 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的巨大贡献,材料与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是材料表象,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所述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而不是反映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C项错误。 25. 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 26. 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A. 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B. 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公共事业开支,制定计划等措施属于政府宏观调控举措,而建立国际性的货币金融以及贸易体系则属于国际协调内容,A正确;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的前提是承认市场的基础作用,排除B;罗斯福新政中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20世纪40—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大行其道,排除C;D与题干中所列内容相反,题干内容是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排除。 27.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答案】C 【解析】“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表明苏联正在进行改革,但尚未解体,“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表明苏联改革中涉及到向资本主义学习的内容;普京执政时期俄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点分别是农业和工业,故选C。 28. 如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殖民体系的瓦解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区域集团化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内容可知,印度、朝鲜和中国原来都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它们建立新的政权意味着原有的殖民体系的瓦解,故选B项;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排除A项;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第三世界的崛起,排除C;表格内容和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D。故选B。 29. 现代国际关系中出现了“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现象。这反映了 A.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答案】C 【解析】“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意味着国际社会中多个力量崛起,即多极化趋势出现,C正确;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是在1955年,这一时期不结盟运动尚未兴起,而且题干现象与两极格局无关,排除A;题干现象涉及的是世界政治格局,而非经济发展形势,排除B;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D。 30. 面对当今世界众多共同的挑战,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利于 ①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提供新的发展道路选择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重新调整世界统治秩序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提出,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促使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故①③正确;中国方案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故②正确;④说法错误,错在“统治秩序”。所以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 (2)原因:“寻金热”;传统商路受阻;文艺复兴影响 (3)理解:各地文明的汇合交融;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解析】(1)事件:依据材料一地图中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信息可知是新航路开辟。 (2)原因:依据材料二“黄金是财富”“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的信息和所学从经济、社会、思想以及宗教等原因回答。 (3)理解:依据材料三“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信息和所学的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文明、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税,超出议会时限或方式,皆为非法。 六、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八、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皆属违法。 九、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讯问。 ――摘编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权利法案》都限制了英国国王哪些权利,保障了议会哪些权利。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答案】(1)限制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保障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 (2)政治制度创新:颁布1787年宪法或《合众国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或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民主政体或者民主共和制)。 【解析】(1)依据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等信息从限制国王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以及保障议会的选举、言论自由等权利回答。 (2)依据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体制进行分析即可。影响:根据所学可从确立和保障了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方面概括。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 材料二 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九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在19世纪8O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带来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 【答案】(1)问题:工人健康受损;大量使用童工;工作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2)举措:加强政府监管;通过立法治理。作用:调节了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 (3)启示: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析】(1)“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一“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得出:工人健康受损;“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得出:大量使用童工;“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得出:工作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2)“举措”,根据材料二信息“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得出:加强政府监管;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河道法令》……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在19世纪80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得出:通过立法治理。“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社会矛盾、经济生活、生活环境等角度分析即可。 (3)“启示”,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从工业化带来的结果、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政府起到的作用以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角度分析。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新浪网网评 材料二 二战后,全球化逐步发展到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全球化”观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们普遍关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便捷和密切,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阻隔越来越小。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关税壁垒明显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开放度不断扩大,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国际流动更加通畅。 ——引自罗文东《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投行”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全球化”的特点。 【答案】(1)原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亚洲地区缺乏专业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 (2)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范围广;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科技进步的推动(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关税壁垒明显削弱。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可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大;根据材料一“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可知,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根据材料一“亚洲地区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缺少的只是融资机制,需要搭建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可知,亚洲地区缺乏专业的基础设施融资平台;根据材料一“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可知,中国政府的积极倡议。 (2)特点,根据材料二“二战后,全球化逐步发展到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可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范围广;根据材料二“‘全球化’观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们普遍关注”可知,受到各国普遍关注;根据材料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便捷和密切,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阻隔越来越小”可知,科技进步的推动(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关税壁垒明显削弱”可知,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关税壁垒明显削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