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3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03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专题03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易错点1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认识不到位 有学者认为,《权利法案》的条文,使国王“享有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有权任免各部大臣及高官;甚至可以制定内外政策”。该学者意在说明 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议会对国王负责 C.国王并非“虚君”‎ D.国王“统而不治”‎ ‎【错解】B或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首相是政府首脑,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学生对此认识不清,就可能错选B或C项。‎ ‎【正解】A ‎【解题思路】材料说明《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保留了相当大的权力,国王仍掌握行政权等,这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选A项。《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王在法下,故B项错误;C项仅为材料的表象,并未涉及实质,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相悖,排除。‎ 易错点击 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全面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特征和影响,降低错误率。‎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议会、内阁与国王的相互关系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1)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是传统习惯与现实需要的恰当结合。‎ ‎(2)议会是权力中心,掌握立法大权。‎ ‎(3)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4)国王“统而不治”,仅仅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5)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争斗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扩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世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开创了资本主义政体新模式,后来不少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即时巩固 ‎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 皮特并未提出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 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 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 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 ‎【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因此材料不能表明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A项错误;材料“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表明英国内阁可以向国王申请解散议会,在此之前只能是议会提出罢免内阁,由此形成了内阁与议会相互监督制衡的机制,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英王此举保持了内阁的稳定,达到内阁与议会之间的相互制衡,并没有破坏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D项错误。‎ ‎【答案】B 易错点2 不能准确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错解】A、B或D ‎【正解】C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机构,权限明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出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排除D项。‎ 易错点击 该典例考查的是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复习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尤其应注意该宪法的主要特点、体现的原则及其评价等。‎ 全面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 ‎1.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 ‎(1)是成文宪法。该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开创了西方国家制定成文宪法的先河,也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美国宪法是世界上适用时间最长的宪法,已历时200多年。这是因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始终没有改变,政局也相对稳定,只对宪法进行小修小补即可继续适用。‎ ‎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2)中央集权原则:“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3)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相互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 ‎(4)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3.多角度评价1787年宪法 ‎(1)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2)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历史局限性看: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修正,得以恢复)。‎ 即时巩固 ‎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A.采用共和政体 B.颁布成文宪法 C.修改邦联制度 D.构建分权体制 ‎【答案】D 易错点3 不能全面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特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和美国一样都是共和政体,但总统的权力却与德意志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即说明总统的权力较大,但法国总统依然要受到议会的制约,如果学生对此认识不清,即容易错选D项。‎ ‎【正解】C ‎【解题思路】材料强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相比,“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可见其权力较大,体现出政体的妥协性,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法国总统受议会的制约,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易错点击 该典例考查的是学生对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理解,复习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全面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条件 ‎(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君主派遭到重大打击。‎ ‎(2)法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4)君主派政见不一,力量分散。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和制。‎ ‎2.法国政体演变的三大特点 ‎(1)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 ‎(2)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3)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具有曲折性。‎ ‎3.1875年宪法内容 ‎4.1875年宪法的特点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即时巩固 ‎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这体现了 A.当时各派的妥协 B.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 C.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 D.宪法的不稳定性 ‎【答案】A 易错点4 不能全面把握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876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错解】B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学生对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理解不到位。德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色彩。德国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使得统一后的德国具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和专制特征。学生在解答试题时应明确这些特征,否则就容易出错。‎ ‎【正解】A ‎【解题思路】材料强调普法战争“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可见普法战争伤害了德国文化、德国精神,作者意在批判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A项正确。B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尼采反思的是战争对德国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战争导致德国文化颓败,不是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排除D项。‎ 易错点击 关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及其评价方面,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易错点,学生在复习时应引起重视。‎ 全面认识德意志德国宪法 ‎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质上是君主专政。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完整的和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2)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中央权力极大,各邦有一些自治权。‎ ‎(3)宰相的职位在整个帝国行政机构中处于中轴地位。宰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4)人民的议政权受到极大限制。联邦议会(上院)议长由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联邦议会有通过法律的权力。帝国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作用很小。‎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 ‎(1)德意志帝国宪法在行政结构上体现为联邦主义。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各种力量妥协的产物,德意志帝国宪法既要照顾到德国人民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又要考虑到各邦的利益。因此,该宪法在行政结构上体现为联邦主义。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 ‎(2)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政治体制上带有浓烈的专制主义色彩。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传承了普鲁士的模式,是一个用议会装饰着的君主专制国家。在行政权力上,君主政体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作为帝国首脑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他有任免包括帝国宰相在内的国家官吏的权力,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等。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立法机关的权力分配也表明了专制主义的特征。联邦议会中的代表只是各邦君主的发言人;由男性公民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权力有限。‎ 即时巩固 如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 A.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 B.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易错点5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缺乏全面认识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写道:“它(代议制政体)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能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其主要说明代议制民主 A.使政府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B.体现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D.在发展过程中日益健全完善 ‎【正解】A ‎【解题思路】据材料关键信息“它……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代议制民主使政府的权力受到了制约,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与材料无关,故均排除。‎ 易错点击 典例中出现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资产阶级代议制认识不全面,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对此知识点进行把握。‎ 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1)形式上由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选举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议员同意才能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坚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者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近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特点 ‎(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容是中央行政机关,首相是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相互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总统权力较为突出,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即时巩固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美国相继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国政治体制共同遵守的原则是 A.共和主义 B.分权制衡 C.三权分立 D.强化立法权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的内阁和议会分掌行政权和立法权,美国实行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两国的政治体制都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选B。‎ ‎【答案】B ‎【记忆点一】“光荣革命”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从形式上看,这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分析,这是一场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间的相互妥协。‎ ‎2.意义:“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记忆点二】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背景及影响 ‎1.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2.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记忆点三】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1.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及影响 ‎(1)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 ‎①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并提请国王任命,组成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国家元首(君主)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③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④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即内阁大臣与首相共进退。‎ ‎⑤首相控制内阁,且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这就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机构,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影响 ‎①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②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资产阶级政党间展开了激烈竞争,促使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③责任制内阁及议会政党制都是英国首创的政治制度,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18世纪英国责任制内阁与明代内阁的差异 ‎(1)差异 比较项 英国责任制内阁 明代内阁制 产生方式 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并经国王形式批准 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免 权力大小 总揽国家行政大权并对议会负责 只参与政务的决策,后来取得票拟权,但只备顾问 性质地位 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关 皇帝的内侍机构 作用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巩固了君主立宪政体 不能制约皇权 反映趋势 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强化 ‎(2)差异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记忆点四】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1.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法律须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 ‎2.行政权归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军队的总司令。‎ ‎3.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须经参议院同意。它对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最高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记忆点五】美国两党制的形成、特点、本质及其作用 ‎1.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60年代起,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 ‎(1)美国两党制与总统制相结合。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3.本质: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4.作用:两党的存在起到相互监督之效,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交替执政,调整政策,有利于民众的某些需求,缓解阶级矛盾,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记忆点六】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的比较 ‎1.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项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 国王,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和议会、政府的关系 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 由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无实权)组成,是立法机构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 ‎2.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比较 不同点 项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德意志皇帝;世袭 总统;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权力 掌握国家的实权 掌握行政权 政府首脑 宰相 政府首脑产生 由皇帝任命 议会产生方式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 立法权控制行政权,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 相同点 ‎(1)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2)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3)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有任免官员的权力。‎ ‎1.有学者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新贵族自然是获得爵位的人,虽然他们对国王滥封爵位有所不满,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获得这一尊号,自然对国王也怀有感激之情。所以虽然反对国王专政,但他们还是不愿意废弃国王使自己的尊号受损,使这一美好的制度消失的。”这主要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B.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必然 C.资产阶级革命的渐进性 D.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答案】B ‎2.(2017年江苏卷)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 ‎3.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 A.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B.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 C.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D.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最终形成,材料“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反映的是责任制内阁对国王的要求,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做法,排除B项;议会主权原则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已经确立,排除C项;“脱离”说法错误,排除D项。‎ ‎4.(2016年江苏卷)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答案】C ‎5.(2016年北京卷)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答案】B ‎【解析】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两党制制度,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美国独立后和1787年宪法前出现的制度,与题中时间不符;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不符合议会制的特点,C项错误;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定下来美国是民主共和制了。‎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来考查美国两党制。美国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两党制虽然在具体议题和主张方面存在差别但是都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政党。‎ ‎6.(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1793年后的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材料“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说明人民掌握权力,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C项正确。法国没有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项错误。B项是1789—1792年法国的政体,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 ‎7.有学者认为:“近代的法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们曾先后信仰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学说,并为此流血战斗,建立政权制度,正是多元化的思想带来多元化的政治设计,引导着法国人民一直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该学者旨在 A.说明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性 B.揭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替原因 C.赞颂法国人民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D.肯定革命后所确立的共和制度 ‎【答案】B ‎8.“德意志国民团结其种族,一德一心共期改造邦家,永存于自由正义之境,维持国内国外和平,促进社会之进化,制定此宪法”。该宪法的特点不包括德意志帝国 A.实行联邦制,中央权力极大 B.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保留浓厚封建残余 C.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实行联邦制,中央权力极大,A项不符合题意;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皇帝掌握国家大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项不符合题意;德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是世袭的而不是选举的,故选C;D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9.如图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答案】B ‎10.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上,19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在完成统一后,也建立起了君主立宪政体。下列关于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对国王负责,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B.两国议会均实行两院制 C.两国均实行责任内阁制 D.两国都是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由上、下议院组成,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组成,可见两国议会均实行两院制,故选B。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不掌握实权,故A项错误;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可对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具有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英国属于资产阶级为主导地位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德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容克贵族占主导,故D项错误。‎ ‎1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答案】(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3)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 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第(3)问,回答时应注意材料三中的时间“1875年”‎ 前后,据此归纳中法两国的差别,应从政治、思想角度迁移相关知识即可。当时中国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上升到学制度。法国政治上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说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 “美国的制度设计”是地域平衡机制。‎ ‎(1)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中央“抓大放小”,地方有相对独立性,既符合美国州先于国的国情,又兼顾了国高于州的需要。‎ ‎(2)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3)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示例二 “美国的制度设计”是体制平衡机制。‎ ‎(1)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体现了政治精英的利益;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总统的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则体现了普通民众与政治精英利益的平衡。‎ ‎(2)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可以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议会,代表更多的利益团体说话。‎ ‎(3)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①“分权”:美国的中央政府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 ‎②“制衡”:立法权属于国会,又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行政权属于总统,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司法权属于法院,又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制约。通过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平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