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台州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年11月高一历史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材料反映的是 A. 分封制 B. 城邦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故A正确;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城邦制,故B不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不符,故C不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2.“相”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要政治助手。下列与“相”的权位最相符的是 A. 汉朝的刺史 B. 唐朝的吏部尚书 C. 宋朝的同平章事 D. 明朝的内阁首辅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丞相帮助皇帝管理政务,宋代同平章事与“相”的职位相符,故C正确;汉代刺史掌管监察,故A不正确;唐代的吏部尚书隶属于尚书省,掌管官吏的任免,故B不正确;明代的内阁首辅是皇帝的顾问,不等同于宰相,故D不正确。‎ ‎3.雍正皇帝曾作对联“为一人治天下,让天下奉一人”。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 中朝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为一人治天下,让天下奉一人”可知,其表达了雍正帝旨在强化君权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君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故D正确;ABC 均是加强君权的措施,但不是最能体现的,且这些机构在雍正帝之前早已经存在,排除。‎ ‎4.“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应允诸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内容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应允诸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可知所述内容为划定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内容出自《辛丑条约》,故D正确;ABC均没有涉及该内容。‎ ‎5.史载:“水师的官兵是英勇的。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怒火和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下列历史人物不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A. 邱逢甲 B. 邓世昌 C. 林永升 D. 叶祖珪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水师的官兵是英勇的。在茫茫洋面上”可知,所涉及战争为海战,邱逢甲是台湾义军领袖,与海战无关,符合题意,故选A;BCD均是甲午海战将领,与材料所述相符,不符合题意,排除。‎ ‎6.1937年国共两党代表恭祭黄帝陵,毛泽东亲撰祭文“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C. 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D.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可知所述的“民族阵线”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故B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故A不正确;中共发表抗日通电是在七七事变第二天,不是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故C不正确;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是在八一三事变之后,1937年8月14日,故D不正确。‎ ‎7.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辛亥革命过程图,其中①②③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A.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 B. 武昌起义、《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成立 C. 兴中会成立、《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成立 D.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3月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A正确;BCD顺序均不正确。‎ ‎8.如图中“干预政治的运动”是指 A. 五四运动 B. 中共成立 C. 北伐战争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那个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并结合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所述应该为五四运动,故A正确;中共成立是在1921年,故B不正确;北伐是在1924年,故C不正确;一二·九运动是在1935年,故D不正确。‎ ‎9.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 民主革命纲领 C.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D. 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在充分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故B正确;A与中共二大无关,排除;C是最高纲领,排除;D是中共一大的内容,排除。‎ ‎10.“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30年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可知,所述为1924至1927年国民大革命,故C正确;ABD均与材料所述不符。‎ ‎11.“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该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可知,该战役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由此可知应为渡江战役,故D正确;ABC均为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与材料所述不符。‎ ‎1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政治路线是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定从1979‎ 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故C正确;A是文革期间的指导思想,排除;B属于思想路线的范畴,排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提出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故D不正确。‎ ‎13.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②《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发表 ‎③“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④“九二共识”达成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是在1979年元旦,《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发表是在1995年,“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是在1981年,“九二共识”达成是在1992年,由此可知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故A正确;BCD排序均不正确。‎ ‎14.如图是美国《时代周刊》某一期的封面。该封面所示的事件 A.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 打开了中日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C. 标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标志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中读取,可知是美国乒乓球访问中国,这一事件打破了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僵局,恢复与中国的联系,为以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发挥积极作用,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故A正确;B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与材料无关,故C不正确。‎ ‎15.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新型区域合作的模式。该组织 ‎①倡导安全先行和互利协作 ②实行大国主导小国参与的合作模式 ‎③奉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④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中俄两国始创的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由此可知①③④表述正确,②表述错误,故选C;ABD均不正确。‎ ‎16.“随着罗马人的征服……司法者们创建了一套合理的法律体系,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材料中的“法律体系”是指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公民的法律为万民法,故D正确;ABC均属于公民法体系,只适合于罗马本邦公民,排除。‎ ‎17.如图是英国为纪念某部重要法律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对这部文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扩大了议会的权力 B.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 D.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中的时间信息“1689”可知,所述为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和军事权,但保留了行政权,随着内阁制的出现,国王逐渐丧失了行政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符合题意;ACD均是对《权利法案》的正确解读,与题意不符 ‎18.“在德国,有两个疯子,他们创造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改变了世界的局势,荡涤着资本主义的制度,形成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这里的“幽灵”是指 A. 德意志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 D.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在德国,有两个疯子,他们创造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改变了世界的局势,荡涤着资本主义的制度,形成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可知所述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故C正确;ABD均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与材料不符,排除。‎ ‎19.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该演说的背景是 A. 美苏关系的日益紧张 B. 冷战序幕的揭开 C.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D. 西欧、日本的崛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所述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演说的背景为二战后美苏关系日益紧张,其希望联合美国遏制苏联,故A正确;B是演说的意义,排除;C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排除;西欧、日本的崛起是在五六十年代,故D不正确。‎ ‎20.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A.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B. 《巴黎条约》的签订 C.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解体 D.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多数加盟共和国,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故D正确;AC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事件,排除;B是欧洲一体化的起点,与题干无关,排除。‎ ‎21.它出现使传统步犁的结构更为完备,是继汉代以后耕犁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是指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它的出现使传统步犁的结构更为完备,是继汉代以后耕犁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应为唐代的曲辕犁,其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故D正确;A是二牛抬杠,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B是一牛挽犁,出现在东汉,排除;C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 ‎2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史实 史论 A 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 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 B 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 C ‎《后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 D 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可以得出,当时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故B正确;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不能得出,当时已经有人工育蚕和棉纺织业,当时还没有棉花种植,故A不正确;水排是鼓风装置,不是灌溉工具,故C不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中国丝织品远销欧洲,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故D不正确。‎ ‎23.关于宋代“草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开始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B. 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 开始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 实行非常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草市除经济功能外还增加了其它功能,拥有比较完备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故B正确;六朝时开始设立“草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故A不正确;C开始的说法不准确,排除;宋代商业已经突破坊市界线,故D不正确。‎ ‎24.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一政策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 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 禁绝了中西贸易的往来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可知所述为清代限制商人出海贸易,该做法不利于海外市场的扩大,故A正确;该政策没有能使中国摆脱被侵略命运,故B不正确;材料所述为限制不是禁绝,故C不正确;限制商人出海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不正确。‎ ‎25.分析如表,造成当时中国纱厂盈利指数变化的原因有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情况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①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 ‎③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时间信息“1915—1919”可知,所述为一战期间我国纱厂的发展情况,结合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可知,②③④ 正确,故选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与19世纪末,故①不正确,排除ABC。‎ ‎26.毛泽东曾评价说:“谈起近代工业,我们不能忘了两个人,一个是搞轻工业的张謇,一个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张謇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A. 发昌机器厂 B. 继昌隆缫丝厂 C. 大生纱厂 D. 保兴面粉厂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企业为大生纱厂,故C正确;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创办的,故A不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陈启源创办的,故B不正确;保兴面粉厂是荣氏兄弟创办的,故D不正确。‎ ‎27.如图中的漫画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 农业科技的突出进步 C. 农业生产的浮夸虚报 D. 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中文字“肥料堆积比山高,秋后变成金粮山”及时间信息:1958年,可以得出体现了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盛行,故C正确;ABD表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8.“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条标语反映了中国农村 A. 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发动“大跃进”运动 C. 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粮食的分配原则,故D正确;ABC均属于计划经济的体现,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 ‎29.国际舆论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这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大胆行动”是指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开辟经济开放区 D.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开放,故B正确;ACD均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 ‎30.“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决策首先出现于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正确;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国家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息,故A不正确;CD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实施,与题干“首次”提出的要求不符,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统一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材料二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秦统一中国”意义,并分析秦朝“高端策略”的特征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欧洲走向统一的两件大事。‎ ‎【答案】(1)意义: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特征: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或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观点:结束法德冲突;建立煤钢联营。‎ 事件:1951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问世。(如学生只答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也可得满分)‎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第二小问,据材料“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可以得出,所谓“高端策略”指的是郡县制的实施,特征,结合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据材料“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加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史实加以回答即可。‎ ‎32.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每一部落五十人,主席团职位由各部落轮流担任,其次序由抽签决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试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J·布鲁姆《美国的历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公民参政的两种方式及其弊端。‎ ‎(2)结合材料二和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说明美国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答案】(1)方式:抽签选举;轮流坐庄。‎ 弊端: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突破:建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国,突破小国寡民的局限;建立代议制(间接)民主,突破直接民主局限;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保障民主。(如学生回答民主范围更广也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主席团职位由各部落轮流担任,其次序由抽签决定。”可以得出参政方式为: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第二小问,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这样的参政方式,使得不同素养的人均能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的相关知识来加以回答,雅典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而美国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的建立,在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美国代议制民主的确立,突破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雅典民主制下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以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3.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思想对罗马法发展的意义。‎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哪些政治理念?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两部重要的法律文件。‎ ‎【答案】(1)特点: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皇权大于法律。‎ ‎(2)思想:自然平等思想(自然法)。‎ 意义: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3)不同:主权在民;以法治国。‎ 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解析】‎ ‎【详解】(1)据材料“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为: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皇权大于法律。‎ ‎(2)第一小问,据材料“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思想为西塞罗的自然法的思想。第二小问,结合自然法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3)第一小问,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以得出主权在民;据材料“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可以得出以法治国。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百姓主要的服装为“绿军装”、“干部服”。‎ ‎1980年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1981年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2001年APEC会议全体与会领导人“唐装”亮相,引起全世界对“唐装”的追捧……2002年电影《花样年华》大热,张曼玉将旗袍演绎到一种极致,旗袍由此风靡世界。‎ ‎——根据《改革开放30年青年服饰变迁及其特点》等整理 ‎(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现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答案】(1)进步: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 ‎(2)60年代特征:朴素;单调;原因:经济困难,政治活动影响。‎ ‎80年代特征:中西结合;丰富多彩;原因:经济发展、思想开放。‎ ‎(3)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社会的剧变(重大政治经济活动)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 ‎【解析】‎ ‎【详解】(1)依据图片信息可以从交通工具的效率、作用、动力、速度、费用等方面加以概括,即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 ‎(2)据材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百姓主要的服装为‘绿军装’、‘干部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60年代我国服饰倾向于朴素、颜色单调;究其原因在于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和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据材料“1980年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1981年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2001年APEC会议全体与会领导人‘唐装’亮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80年代我国服饰中西结合;丰富多彩。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方面回答;也可以从某个时代政治、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方面加以回答,侧重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阐述。‎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