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11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明碰撞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11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明碰撞作业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昆明一中高三摸底)1919-1920年,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废除对华一切秘密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等。宣言中将“中国国民”列在政府之前,行文中也以“中国国民”为宣言对象。苏俄此举旨在(  )‎ A.向中国输出革命 B.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加强与北洋政府的关系 解析:选A。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举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的对华宣言说明其旨在向中国输出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针对中国,目的不是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苏俄政府的对华宣言重视中国国民,体现不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国民’列在政府之前”说明苏俄的目的不是加强与北洋政府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解析:选A。1918年,苏俄国内战争爆发,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的做法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适应了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A项正确;俄国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国内战争时期一切为了打败敌人,“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指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调研)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 A.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 解析:选A。根据材料“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可知,发展市场经济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形式,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对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负面看法,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目的不是限制资本主义,而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当时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的一种正确选择,故D项错误。‎ ‎4.(2019·茂名一模)乌克兰号称“欧洲粮仓”,以3%的苏联国土面积占比长期承担苏联30%以上的粮食征集总量。1932-1933年,乌克兰不堪重负,终于爆发大饥荒,损失400万-500万人口。造成此次大饥荒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 B.经济危机冲击了乌克兰农业生产 C.为支持工业化对粮食过度征购 D.苏联政府对救济工作消极应对 解析:选C。材料“乌克兰以3%的苏联国土面积占比长期承担苏联30%以上的粮食征集总量”反映出斯大林因工业化的需要牺牲农业,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灾害问题,排除A项;乌克兰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苏联政府的救济工作问题,排除D项。‎ ‎5.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说明(  )‎ A.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C.美、苏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危机 D.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 解析:选D。材料中第聂伯河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并且借鉴了加拿大的经验,说明这一时期苏联充分利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反映斯大林模式吸收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选D项;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局势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中仅仅反映了美苏在建造水电站方面的合作,这一时期双方仍是敌对关系,排除C项。‎ ‎6.下图是1929年刊登在《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上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赔了钱的“投资者”正抓着一只在华尔街上狂奔的熊的尾巴。此漫画折射出(  )‎ A.经济政策调整的紧迫性 B.政府勇于承担责任 C.经济颓势迅速得到扭转 D.新政推行遭遇困境 解析:选A。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929年”可知,此时华尔街证券市场不断下跌,出现“熊市”,纽约数家主要银行组成“救市基金”,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股市崩盘,进而引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股市危机源于市场虚假繁荣,反映了自由放任模式下资本主义经济的盲目性及无序性,需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引导,故A项正确。此时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排除B项。股市危机最终引发经济大危机,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此时新政尚未实施,故排除D项。‎ ‎7.(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可见当时英国(  )‎ 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    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 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 解析:选C。据材料“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为了转嫁危机先后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英国为应对危机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故C项正确;据材料“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可知,英国通过提高关税的措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提高关税以应对贸易战,而不是强调国家干预的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提高关税,而不是强调社会混乱,故D项错误。‎ ‎8.(2019·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取得成功的偶然性 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 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 D.基于实际的灵活性 解析:选D。通过题干中论述的罗斯福新政“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可知,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基于实际的灵活性,故D项正确。题干论述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没有论述其成功的“偶然性”,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说明其措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故B项错误;题干中论述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但不能据此说其政策具有“脱离理论的盲目性”,故C项错误。‎ ‎9.(2019·南京调研)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 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 B.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 D.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 解析:选A。材料“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 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表明罗斯福新政存在争议,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与史实不符,两者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10.(2019·天一大联考)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照顾。这一规定(  )‎ A.表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 B.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 C.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 D.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B。材料表明,美国政府通过法规“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照顾”,这不能说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这种做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夸大了《社会保险法》这一规定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对下层民众的救济,故D项错误。‎ ‎11.(2019·中原名校质评)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最终根除了“暂时疾病”‎ B.“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销矛盾 C.“试验性疗法”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D.“试验性疗法”就是实行计划经济 解析:选C。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若干经验,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所谓的产销矛盾,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独属于社会主义,而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只是加大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力度而已,并没有实施所谓的计划经济,故D项错误。‎ ‎12.(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举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二战后国际电影节不断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单独或轮流举办过各种名目的国际电影节300多个。这表明电影(  )‎ A.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 B.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C.成为影响最大的媒体 D.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解析:选B。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故A项错误;从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1932年在威尼斯举办,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举办各种名目的电影节,这显示出电影节举办越来越频繁,有利于加强各国的联系,故B项正确;目前影响最大的媒体是网络,故C项错误;电影节与当今经济全球化有关,但电影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而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 000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情况复杂,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 ‎——摘编自彭大鹏《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简要回顾》‎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美国“自由的个人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唯一可以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进行努力”。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后来,在他的活动下又争取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农业信贷法》《农场抵押法》《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以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支持。他还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 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从1932年至1939年,美国农业基本恢复起来,农民的处境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摘编自王丽、张婵等 ‎《论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及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的农业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从参与者、波及范围、涉及内容、成效等方面分析概括。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一时间信息“20世纪3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由材料二“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等法律”“动用政府力量……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农作物贷款法》等法律”“联合起来进行努力”“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逐条概括即可。第(3)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乡村振兴的作用以及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参与者众多;波及范围广;运动由点到面;涉及内容丰富;成效有限。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略;农村经济长期凋敝;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识之士的提倡。‎ ‎(2)措施:连续通过法律手段干预农业;政府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或控制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的信贷扶持与资助;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即政府储备粮食以调节粮价。‎ ‎(3)认识: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振兴乡村;逐步推进乡村建设;以法律手段为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以振兴乡村。‎ ‎14.(2019·百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某学者在研究世界近代史时制作的思维导图。‎ 从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两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借鉴等;其次,根据选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 如从两次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可提取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借鉴可提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阐述:一战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新经济政策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由此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阐述:一战中,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由此,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逐渐被以美苏实力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所取代。综上所述,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