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阜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10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10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题目 1】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作为( )。 A. 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 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 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 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题目 2】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 《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着重想表达的是( )。 A. 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 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C. 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D. 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题目 3】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 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 A. 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B. 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C. 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D. 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题目 4】 陈乐民在《启蒙札记》中曾经说道:“五四”是启蒙的曙光,在固结不解的土地里播种下期待它总有一天将发芽生长的种子。这里的“种子”指的是( )。 A. 民族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爱国主义 D. 民主与科学 【题目 5】 与信息化社会相比,工业文明所推崇的制造业的主要特征是( )。 A. 以机器大工业为主 B. 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耗 C. 征服自然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D. 以蒸汽和电为主要动力 【题目 6】 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 A. 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 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 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 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 1956 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题目 7】 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就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胡适( )。 A. 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B.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题目 8】 读下表,该表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 严复 B. 王夫之 C. 唐甄 D. 黄宗羲 【题目 9】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 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题目 10】 一位法国书商的订书单:“这是我要订购的哲学书籍,列表如下:《穿着睡衣的修女——被揭穿的基督教的书》、《东方专制制度起源的考察》、《自然之道》……”这份订书单可能写于( )。 A. 14 世纪 B. 15 世纪 C. 16 世纪 D. 18 世纪 【题目 1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 A. 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主义势力的主要代表 B. 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了世俗政权利益 C. 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了各国民族利益 D. 当时西方国家多数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题目 12】 “现在是当一个强大敌人深入国土、抗日战争已打了两年之后,难道还想抄袭欧美资产阶级已经过时了的老章程吗?”毛泽东的这句话出自( )。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题目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 “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 A.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B.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题目 14】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B.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 “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 “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 【题目 15】 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 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 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D. 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题目 16】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其中“跪着”主要是指( )。 A. 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定宪法的主张 B. 承认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 C. 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而不主张革命 D. 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题目 17】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 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题目 18】 19 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下列最符合出版社要求的画家是( )。 A. 德拉克洛瓦 B. 米勒 C. 塞尚 D. 毕加索 【题目 19】 “自晋迄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引自《新唐书》)这段论述( )。 A. 直接地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扩大 B. 明显具有维护儒学正统的意识 C. 夸大了韩愈的作用或影响 D. 绝大部分不符合历史事实 【题目 20】 康德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 “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 A. 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 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C. 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 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题目 21】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造成社会不平等加剧——现代主义文学兴起 B.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心灵巨大创伤——浪漫主义音乐出现 C. 20 世纪上半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D. 19 世纪中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印象画派出现 【题目 22】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最有可能评价的是( )。 A. 孔子“民贵君轻”思想 B. 墨子的“兼爱非攻”主张 C. 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 D. 董仲舒“天人感应”“大一统”新儒学 【题目 23】对于诸子百家,《易大传》云:“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其“一致”“同归”指的是( )。 A. 富国强兵 B. 修齐治平 C. 治国安邦 D. 小国寡民 【题目 24】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 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 A. 工业化 B. 科技现代化 C. 政治民主化 D. 国防现代化 【题目 25】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 A. 导致瓜分危机 B. 掀起革命浪潮 C. 推动民族觉醒 D. 兴起实业救国 【题目 26】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 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 C. 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 D. 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题目 27】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 A. 中央集权 B. 盐铁官营 C. “贱商令”D. “海禁”政策 【题目 28】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A. ④①②③B. ④②③① C. ④①③②D. ②③④① 【题目 29】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材料体现出( )。 ①重视农业生产 ②关注农民利益 ③抑制商业发展 ④力求社会稳定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题目 30】 “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明清之际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说明( )。 A. 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B. 礼教束缚解除,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题目 31】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 A. 草市 B. 都市 C. 早市 D. 夜市 【题目 32】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 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题目 33】 《松窗梦语》描述明朝经济发展:“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而三吴为最。即余先世亦以机杼起,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西北之利莫大于绒、褐、毡、裘,而关中为最......夫贾人趋厚利者......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倍蓰无算也。”这说明 ( )。 A. 农业发展十分迅速 B. 手工业发展地域性强 C. 东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D. 明朝仍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题目 34】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 重农抑商制度的废弛 B.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 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 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题目 35】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 )。 A. 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 D. 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题目 36】 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公有的井田制 B. 春秋时期秦国首先实行按亩收税,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C. 战国时期商鞅在鲁国推行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北魏到唐前期,曾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题目 37】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 A. 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 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A. 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题目 38】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A. 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 农民负担着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题目 39】中国古代在区域性和全国性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 A. 家庭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外商企业 【题目 40】 《广东新语》中说:“澄海山中有(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日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种。”下列与材料信息不符的是( )。 A. 家庭为单位 B. 精耕细作 C. 刀耕火种 D. 生产方式落后 【题目 41】西周时“田里不鬻”;而到战国时“除井田,民得卖买”。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题目 42】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的火车、轮船上为了维护“男女之大防”而专设女性包间。到了 20 世纪三十年代,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人们对于火车、轮船的“男女夹坐”已不以为嫌。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A.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B. 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 C. 上海辟为通商口岸 D. 自由平等取代封建思想 【题目 43】 鸦片战争后,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题目 44】 《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中说:“国人居此恶劣环境之下……停厂者有之,杀生破家者有之,遂酿成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导致这一“经济恐慌”的主要原因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国内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C. 抗战时期日军的破坏 D. 国民政府的恶劣政策 【题目 45】 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继昌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 对材料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资本家的沉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反抗运动 B. 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D. 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尖锐 【题目 46】 19 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 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 A. 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 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 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题目 47】 据载,上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 A.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 C.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题目 48】 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这说明 ( )。 A. 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 B. 本地棉花价廉难销售 C. 洋纱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 D.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题目 49】 《中华民国十一年通商海关各口全年贸易总论》载:“厦门一口,本年年船运之利便,人为加增,进口贸易,精神焕发,其由外国进口者尤甚,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该材料可以反映( )。 A. 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厦门对进口面粉的依赖减弱 C. 上海航运业落后于厦门 D. 上海面粉行业受到美国冲击 【题目 50】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 1 月-8 月,1 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 17.8 万元上升至 1108.8 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 )。 A. 发生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 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题目 5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三 “通才教育是一种符合于自由人的价值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与智慧的、能唤起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的教育”。 ——(意大利)弗吉里奥(1349-1420)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方面概述西汉的教育状况。(4 分) (2) 结合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教育目的与材料一有何本质区别?(4 分) (3) 材料三反映的教育思想符合了意大利的时代需要,结合所学谈谈其出现的时代背景。(6 分) 【题目 5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建立了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1862 年,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此后至 1894 年,清政府共创办新式学堂 24 所。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材料二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 材料三 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历史贡献。(4 分) (2) 根据材料二,工业建设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它的成立说明了辛亥革命哪一方面的意义?(3 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4 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10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5DCCDB 6-10CCCBD 11-15ABBAA 16-20DBBBB 21-25DDCCC 26-30CBBBC 31-35ACBBA 36-40DCDCB 41-45BADAD 46-50ADDDC 51【答案】 (1)状况:设立太学和各郡县设学校,初建中央到地方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垄断;(3分) (2)区别:苏格拉底是为实现人的价值,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西汉为独尊儒学,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分) (3)背景:中世纪教育为基督教会所控制,教育处于宗教神学的桎梏之下;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教会思想束缚;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影响。(6分) 52【答案】 (1)引进大机器生产,兴办民用工业和工矿交通通讯事业;重视教育,兴办新式学堂。(4分) (2)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实业的团体。(1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分) (3)状况:集中在通商口岸附近;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或发展比例失衡);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任答两点即可,4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