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田,地上有可兴之雨。”文中描述的筒车所起的作用是(  )‎ A.提高了播种效率B.有助于灌溉农田C.导致了动力变化D.增加了耕地面积 ‎2.下图分别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青釉瓜棱执壶和白釉莲瓣座烛台,主要是从墓葬或遗址出土。下列对唐代瓷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为随葬而生产                                    B.已形成青白两大系统 C.瓷器产地都集中于北方                        D.青瓷和白瓷都创制于唐朝 ‎3.少府监创设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其最高长官位列朝廷九卿,负责管理手工业制造,东汉以后,兼管供应宫廷生活和政府特殊需要的服御诸物、珍膳、织造、军器、铸币等物品的生产。由此可知,古代少府监负责管理(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4.宋《梦粱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见当时的商业发展(  )‎ A.摆脱重农抑商约束                                B.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 C.突破时间上的界限                                D.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5.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代经济在“商业化”方面超越前代的是(  )‎ A.政府开始推行重农抑商                        B.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 C.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D.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6.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 A.官吏直接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自然形成的乡村草市                            D.富庶繁华的商业市镇 ‎7.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开展    D.世界市场形成 ‎8.“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孙——驾驶带着列车走,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材料中“运动号”的制造得益于(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9.马克思指出:“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材料中“社会关系”的产生源于(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0.导致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  ‎ 年份 ‎ ‎1801 ‎ ‎1821 ‎ ‎1831 ‎ ‎1841 ‎ 占比 ‎ ‎70% ‎ ‎60% ‎ ‎55.7% ‎ ‎51.7% ‎ ‎——摘编自艾莎·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 A.光荣革命            B.商业革命             C.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 ‎11.下列两幅图片最能反映的是(  ) ‎ A.蒸汽动力的运用                                    B.世界市场的出现 C.垄断组织的形成                                    D.商品输出的扩展 ‎12.“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中“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 的发明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新经济”时代 ‎13.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下列属于他们“逸出旧轨”的表现是(  )‎ A.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B.组建发昌机器厂 C.开设了继昌隆缫丝厂                            D.倡导“实业救国”‎ ‎14.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中可以看出“洋布大行”给近代中国经济造成的变化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已经开始 C.中国布市完全消失                                D.纺织开始使用机器 ‎15.下表为188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此表反映了(  )  ‎ 年代 ‎ 进口(万两白银) ‎ 出口(万两白银) ‎ ‎1885 ‎ ‎8820 ‎ ‎6501 ‎ ‎1895 ‎ ‎17170 ‎ ‎14329 ‎ ‎1905 ‎ ‎44710 ‎ ‎22789 ‎ ‎1911 ‎ ‎47150 ‎ ‎37734 ‎ ‎①晚清政府贸易逆差严重   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③中国深入卷进世界市场   ④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19世纪后半期,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薛斐尔在写给国内参议院的一封信中提到:中国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独自创办了一个(金陵机器局),与曾国藩合作创办了一个(江南制造局),扩建了一个(天津机器局)当时,李鸿章参与军工企业建设的最初目的是(  )‎ A.自强                    B.求富                     C.海权                    D.育人 ‎17.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张謇先后兴办了纱厂,开办了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推动这一时期大生纱厂创办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设厂限制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 ‎18.有数据显示,1912—1919年,共设厂矿472个,资本额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资本为1185万元。这期间的民族工业,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增资,约有资本1.3亿元,8年超过过去的50倍。这一时期厂矿企业建设增速的外部条件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政府的决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D.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19.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F段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一战后列强巻土重来   ②日本全面侵华的洗劫和破坏   ③官僚资本的压榨   ④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此项政策在农业上表现为(  )‎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收购制 ‎21.“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 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改革“斯大林模式”‎ ‎22.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  )‎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3.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24.下图为苏联工业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变动情况,据此可知(  ) ‎ A.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B.斯大林模式适应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 C.苏联已经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和快速发展 D.苏联注重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5.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而西方正经历“大萧条”,一些左派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当时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动                                B.计划经济体制实行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凯恩斯主义的运用 ‎26.“他‘头脑简单地’尝试改变苏联共产党的结构,实行错误的农业政策,导致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结。……政治局内的对手迫使他悄悄地提前退休。”材料中的“他”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7.下表数据来自于(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家庭收入的变化 ‎ 社会阶级 ‎ ‎1929年收入 ‎ ‎1933年收入 ‎ 中产阶级 ‎ ‎$3000 ‎ ‎$1478 ‎ 劳动阶级 ‎ ‎$2780 ‎ ‎$1118 ‎ A.福利国家制度破产                                B.战争的严重破坏 C.国家干预政策失灵                                D.经济危机的影响 ‎28. ‎1933年4月5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提议下,民间资源保护队正式成立,并得到了军部、农业部和内地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这一机构的成立(  )‎ 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缓和劳工之间的矛盾 C.落实以工代赈的思想                            D.提高政府官员的素养 ‎29.有材料显示,从1933年开始,美国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计划的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头牛和羊。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刺激消费和生产                                    B.扩大出口减少逆差 C.稳定农产品价格                                    D.维护农民基本权利 ‎30.美国历史上的某部法案,“其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宗旨是订立可免受托拉斯法案限制的公平竞争规约,从而限制了垄断,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第二部分提出要成立‘公共工程署’,扩大就业面。”下列叙述与这部法案有关的(  )‎ A.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31.“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发展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2.据官方《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4%。材料反映的英国社会福利的变化(  )‎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B.改善了本国民众生活水平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33.1952年《人民日报》报道《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八一”号》。该成就取得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34.加拿大记者马克·盖恩:“无论人们对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的“‎ 现代工业革命”是(  )‎ A.制订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推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毛泽东在某次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据此判断,此次大会指的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36.‎1982年1月1日,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充分肯定“双包”到户(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市场责任制。最早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省份是(  )‎ A.广东省                B.河南省                 C.安徽省                D.福建省 ‎37.“红梅”牌照相机曾风靡大半个中国。1981年,常州照相机总厂成立,职工超千人;1985年底,累计生产10个型号的产品共86.51万架;1988年,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1万架。由此推断,该品牌照相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经济特区的开工建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浦东新区的辐射作用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8.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更通畅的绿灯”是指(  )‎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D.决定设立厦门为经济特区 ‎39.1984年4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同年中国政府决定(  )‎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D.开辟经济开放区 ‎40.时间和空间是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绘制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轴上①和②的位置分别代表的是(  )  ‎ A.深圳成为经济特区 浦东的开发开放  B.海南成为经济特区 中共十三大召开 C.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上海的对外开放  D.包产到户全面推行 中共十四大召开 二、材料解答题:本大题共2题,满分2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政策)因时而变,折射出封建社会各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当权者都能看到商业在图霸、兴业中的作用,卫文公为发展经济“务财训农,通商惠工”,晋文公也实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 ‎ ‎——万李义、孙涛《春秋时期私营商业兴起之原因浅析》 ‎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 ‎——汉·贾谊《论积贮疏》 ‎ 材料三 两宋的商品经济远远超过以往各个朝代,国家的商业政策不得不作出调整。宋朝早在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就“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征商则例及创收”。并明确规定“场务(征税机构)不即(及时)检税,若收纳力胜过数,各杖一百;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政府通商惠工的政策措施鼓励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国家虽有明令减免商税,但税额反而增加。 ‎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统治者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目的。(2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2分) ‎ ‎(3)据材料三,归纳宋太祖调整商业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4分) ‎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经济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古代中国影响商业思想(政策)的因素。(2分)‎ ‎42.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 ‎——《斯大林选集》 ‎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 ‎——《复兴之路》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3分) ‎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4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A C C B A A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A B A A D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B B B B D C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A A B C B C B A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1)政策:重视商业。(1分)目的:富国强兵(建立霸业)。(1分) ‎ ‎(2)思想:重农抑商。(1分)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1分) ‎ ‎(3)措施:规范商税征收(立税则);严惩官员侵商、扰商行为。(2分)影响:调动了人们经商的积极性;促进了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任答2点,2分) ‎ ‎(4)思想:工商皆本。(1分)因素:经济基础的变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巩固统治的需要;社会思想领域的变化。(任答1点,1分;言之有理亦可)‎ ‎42.【答案】(1)内容:限制生产(减耕减产),提供补贴; (2分)原因:经济危机(1分) ‎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原因:战争威胁,增强国防力量;基础薄弱,增强经济实力。(2分) ‎ ‎(3)表现:50年代早期:实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70年代后半期之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若答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也可得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