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业

跟踪检测评估3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德国的《施里芬计划》是建立在对战争发展的错误估计之上的。施里芬指导战争的理念,是想依靠以贵族为中心的精英集团来赢得一场现代化的总体战争,观念落后于现实。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对德国的经济和社会进行了重组,以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取得了显著成功,对战争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德国最终还是失败了。隐藏在这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是德国缺乏必要的物质手段完成它过分野心勃勃的战争目标。‎ ‎——熊伟民《传统与突破: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战争指导》‎ 材料二 美国威尔逊总统发表了“十四点计划”,希望建立自由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构想。“十四点计划”中有“一个暗含的第十五点”,战后准备宽容地、非惩罚性地解决德国问题。“一个由你(指威尔逊)发表的关于美国目标的声明在遭到德国现存政府的反对时将会引起革命,而且将有可能带来我们所希望的德国被颠覆。”《凡尔赛条约》的严苛很快粉碎了德国人的幻想。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德国的战败和屈辱的和约联系在一起,严重败坏了魏玛共和国的声誉。‎ ‎——陈从阳《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一战中失败对其产生的影响。(7分)‎ 解析:第(1)问,分析德国战败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施里芬指导战争的理念,是想依靠以贵族为中心的精英集团来赢得一场现代化的总体战争,观念落后于现实”“德国缺乏必要的物质手段完成它过分野心勃勃的战争目标”以及所学知识中“德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问题”等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分析其影响可以从对人民、对德国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原因:‎ ‎①《施里芬计划》主张依靠以贵族为中心的精英集团领导现代战争,理念落后;‎ ‎②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使德国缺乏一定物质基础;‎ ‎③德国发动战争野心勃勃,陷入两线作战困境;‎ ‎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整体实力相差不大。(8分)‎ ‎(2)影响:‎ ‎①战争及其失败,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②德国寄希望于美国,同时也默认美国的霸权主义;‎ ‎③德国面临阶级矛盾激化和独裁统治的困扰;‎ ‎④英法等国宰割德国,引发国际矛盾不断激化。(7分)‎ ‎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19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凡尔赛和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盟军占领了莱茵省,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8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盟军占领了莱茵省,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得出根据民族原则建国;据材料“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得出建立国际组织协调国际关系;据材料“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得出美日崛起,限制军备竞赛等。第(2)问,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回答,一方面是建立在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的秩序,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答案:(1)特点:根据民族原则建国;建立国际组织协调国际关系;美日崛起;限制军备竞赛等。(7分)‎ ‎(2)评价:是建立在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基础上的秩序;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和平;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矛盾,又产生了新的矛盾,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8分)‎ ‎3.[2019·重庆市名校联盟联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请求国际联盟解决东北问题。1932年1月,国联成立以英国人李顿爵士为团长的调查团。‎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日内瓦、南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报告书称中国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冲突的重要原因”。报告书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中日两国都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 对于国联调查团的整个调查过程,李顿坦言:“我们在中国的使馆为中国辩护,而我们在东京的使馆为日本辩护,这件事最是有趣。”‎ ‎——《名声扫地的李顿调查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顿调查团对东北问题态度的依据和解决办法。国联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中国东北问题持上述态度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中日两国都应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可得出《九国公约》中列强在华“机会均等”原则;第二小问“办法”,“《九国公约》中列强在华‘机会均等’原则”可得出中日都放弃东北,由西方列强共管;第三小问“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践踏了中国的主权,纵容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快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最终危害了西方大国利益。第(2)问,根据材料“我们在中国的使馆为中国辩护,而我们在东京的使馆为日本辩护,这件事最是有趣”可得出列强无力对日本进行强力干预,联系所学可得出日本侵占东北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西方想牺牲弱国的利益,推动日本牵制苏联,同时也可以考虑一战后西方社会普遍的和平主义思潮等因素。‎ 答案:(1)依据:《九国公约》中列强在华“机会均等”原则。(2分)‎ 办法:中日都放弃东北,由西方列强共管。(2分)‎ 影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纵容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加快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最终危害了西方大国利益。(3分)‎ ‎(2)原因:日本侵占东北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列强无力对日本进行强力干预;牺牲弱国的利益,推动日本牵制苏联;一战后西方社会普遍的和平主义思潮。(8分)‎ ‎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战略地位开始逐渐受到美国决策者的重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国的抗日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在大规模援华的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战后对华政策的长远目标,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得出形成了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的两个战场,据材料一“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得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建设性的重要作用,据材料一“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得出中国战场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第(2)问,据材料二“即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亲美的中国以发挥多种作用,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为美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原料基地,在国际事务中提供坚定支持美国的一票”得出中国在亚洲抗战中可以牵制日本的力量,从而减轻美国压力,使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抵制苏联的影响,便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在国际上得到中国的支持。‎ 答案:(1)特点: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的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6分)。‎ ‎(2)原因:中国在亚洲的抗战减轻了美国的压力,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据点;削弱苏联的影响;便于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在国际上美国需要中国的支持。(任三点,9分)‎ ‎5.[2019·济宁市模拟][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被授权统治巴勒斯坦。由于巴勒斯坦地区持续的阿以冲突,英国将其统治权交回联合国,而联合国在(1948年)11月通过了《分治决议》,这个决议是根据特别委员会报告中的建议,使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实现分治,而耶路撒冷则成为一座国际城市。阿拉伯国家拒绝了这个计划。‎1949年5月15日,英国撤离了巴勒斯坦,以色列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美国和苏联宣布在外交上承认以色列的地位,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向这个新国家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之后一年断断续续地发生冲突,然后和解,双方在单独的协议中同意休战,最终以色列得到的领土比最初联合国授予的更多。1948年至1949年的战争使大量人员流离失所。大约86万难民从以色列逃到加沙、约旦河西岸及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与此同时,几乎相同数量的犹太人离开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移居到国外,整个迁移过程持续了30多年……对于两个民族来说,这种迁移是很痛苦的,因为要离开自己的家园和原本的生活。‎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巴以问题的最佳途径。(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949年5月15日,英国撤离了巴勒斯坦,以色列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美国和苏联宣布在外交上承认以色列的地位,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向这个新国家宣战”得出国际社会对地区事务的干预;阿拉伯国家对联合国决议不满;根据材料“由于巴勒斯坦地区持续的阿以冲突”得出阿以因民族利益、宗教信仰等因素,冲突不断加剧。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之后一年断断续续地发生冲突,然后和解,双方在单独的协议中同意休战,最终以色列得到的领土比最初联合国授予的更多”得出以色列实际占领区进一步扩大,阿以矛盾加剧;根据材料“与此同时,几乎相同数量的犹太人离开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移居到国外,整个迁移过程持续了30多年”得出导致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大量迁移,给双方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第二小问“途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得出在联合国决议的框架内和平谈判。‎ 答案:(1)历史因素:阿以因民族利益、宗教信仰等因素,冲突不断加剧。(3分)‎ 现实因素:国际社会对地区事务的干预;阿拉伯国家对联合国决议不满。(3分)‎ ‎(2)影响:以色列实际占领区进一步扩大,阿以矛盾加剧;导致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大量迁移,给双方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6分)‎ 途径:在联合国决议的框架内和平谈判。(3分)‎ ‎6.[2019·燕博园综合能力测试][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家之间武装冲突减少,大多数武装冲突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冲突更多出于种族、宗教争端等原因,其性质更为复杂。“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的色彩逐渐淡化,国家利益成为一些政府制定对外政策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维和行动的政府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往往要照顾国内选民的倾向,某些国家试图甩开联合国,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如在1999年北约就绕过了联合国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2003年,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发动伊拉克战争等。‎ ‎1988年之前,联合国共开展了13次维和行动。1988年至2007年,开展了47项国际维和行动,其中向马其顿和中非共和国派遣的预防性部署部队首次承担了预防性外交任务,对防止冲突发挥了一定作用,联合国在萨尔瓦多、莫桑比克等国还通过收缴和销毁武器、缩小军队规模等措施以达到预防冲突的目的。同时维和行动也扩展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政府管理、加强法制、保护人权等。要求多个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更多的时间。‎ ‎(1)根据材料归纳“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7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新挑战。(8分)‎ 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维和行动的政府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往往要照顾国内选民的倾向”说明受本国政治政策的影响;“1988年至2007年,开展了47项国际维和行动,其中向马其顿和中非共和国派遣的预防性部署部队首次承担了预防性外交任务,对防止冲突发挥了一定作用”这说明规模、数量在增多,再就是增加了预防性维和;“维和行动也扩展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政府管理、加强法制、保护人权等”可知维和从军事向政治、经济扩展。第(2)问,一是从“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出发,维和行动更多的是去解决国家内部的民族宗教争端,再就是霸权主义的存在,一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 答案:(1)特点:一些成员国在维和行动决策方面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2分)行动数量、规模和开展时间增多,增加了预防性维和行动,(3分)从单纯军事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多领域。(2分)‎ ‎(2)新挑战: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间的对抗减弱,但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矛盾爆发,所以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减少,冲突更多发生在一些国家的内部。(4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于国际政治舞台。(2分)一些国家绕过联合国,实行单边主义的行动。(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