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周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周测试卷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周测试卷 一、 选择题( 20×3=60)‎ ‎1.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 ‎2.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 ‎ ‎3. 《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各项与材料主张符合的是( )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 ‎4. 《列子黄帝》中记载:“(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黄帝既寤,悟然自得。”材料中黄帝所悟出的治国之道是( ) A.无为而治 B.以德治民 C.非攻尚贤 D.以法治国 ‎ ‎5.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 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 ‎6.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A.理解和体贴他人 B.人们应贵贱有序 ‎ C.君主要严于律己 D.人际关系要和谐 ‎ ‎7. 柏拉图与孔子是古代欧洲与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传其“哲学王”理念,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都在社会转型时期提出了各自的治国主张 ‎ B.他们都代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宣传自己的哲学主张,一直投身教育事业 D.面对现实社会的混乱,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8.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 ‎9.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 C.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 ‎10.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11.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12. 最能反映春秋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的是( ) A.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开始使用 ‎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私田的出现 ‎ ‎13. 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 ‎ ‎ 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14. 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意在说明( ) 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B.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 C.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 D.金属生产工具迅速普及 ‎ ‎15. “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在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飞跃,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从下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 ‎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希腊 ‎ 泰勒斯 ‎ 万物皆源于水 ‎ 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孟子 ‎ 人之初,性本善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荀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A.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 B.都重视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研究 C.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 D.都重视对人性和人的道德品质研究 ‎ ‎16.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17. 有位中国学者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 会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 ‎18.‎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 ‎19.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 ‎20.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群星灿烂名人辈出,许多思想流派开始形成。在众多思想流派中,代表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是( ) A.儒家和法家 B.儒家和墨家 C.儒家和道家 D.法家和道家 ‎ 二、 综合题(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 ‎ ‎22.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解读材料,围绕“中西方古代教育”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 ‎24. 反腐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中国反腐任重道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孔子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康熙告谕大臣:“朕观自古帝王,于不肖大臣,正法者颇多。今设有贪污之臣,朕得其实,亦必置之重典。”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一是丞相,掌管行政,协助皇帝处理万机;二是太尉,掌管军事;三是御史大夫,掌监察。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反腐的主要手段。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A 3、C4、A5、B6、B7、D 8、D9、B10、D11、D12、D13、B14、B15、C ‎16、D 17、B 18、C 19、D 20、C ‎ 二、综合题 ‎21、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22、内涵: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工作: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六经。核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目的: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 ‎23、观点一:东西方古代教育都认识到人才要为国家服务;观点二:东西方古代教育都重视学校教育;观点三:东西方古代教育都注重道德教育;观点四:东西方古代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示例:观点:东西方古代教育都认识到人才要为国家服务。论述:董仲舒认为要培养“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他是在汉代国家统一的政治局面下,为巩固封建统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一统,在教育方面重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君子”的培养,为国所用,实现“天下和洽”;昆体良处于罗马帝国时代,为维护罗马的民主与法制,为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完成公私使命,为国家服务,并引导国家发展。这一教育思想指出了教育的重要目的。小结:中西方古代教育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均重视为国所用人才的培养。 ‎ ‎24、手段:加强封建道德伦理教化;以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制定和推行监察制度,监控官员行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