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28 加试第26题(史研方法与素养)突破课件(32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28 加试第26题(史研方法与素养)突破课件(32张)

专题 28  加试第 26 题 ( 史研方法与素养 ) 突破 三年 考情统计 年份 第 26 题 2015·10 烽火戏诸侯 2016·4 海昏侯墓 2016·10 心学历史 2017·4 史研方法与百家争鸣 真题示例 例 1   ( 加试题 ) (2017·4 月浙江选考 ·26)20 世纪 60 年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 说明 A . 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 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 C. 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D. 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 √ 答案 点拨 点拨  从材料信息看,学者围绕《兰亭序》是否王羲之所作进行激烈的争论,而这一争论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这说明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故选 C 项。 例 2   ( 加试题 ) (2016·10 月浙江选考 ·26) 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 —— 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 “ 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 …… 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 ” 这说明 A . 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 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 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 答案 点拨 点拨  此题难度较大,材料信息是得分唯一依据; “ 忧时伤世 ” 凸显家国情怀, “ 作者个人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的经历增加了对宋代文献的理解 ” 是材料的大意,除 B 项外其他备选项均与题意不完全一致,故答案选 B 。 例 3   ( 加试题 ) (2016·4 月浙江选考 ·26)2015 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出土文物的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工艺之精美,为研究西汉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由此可见 A . 考古不仅证实历史,而且是历史的延伸 B. 考古工作仅限于寻找证据,以重现往昔的历史 C. 历史事实的搜集整理并非缘自问题,而是缘于发现 D. 如何证明史实,其实不是史学家的事,而是考古学家的任务 √ 答案 点拨 点拨  本题考查史学理论。依据材料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现不仅证实文献记载的内容,而且弥补文献的不足,故 A 项正确 。 考古 工作不仅限于寻找证据,而且考古的证据受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不一定能重现往昔的历史,故 B 项错误 。 历史 事实的搜集整理离不开问题的指引,故 C 项错误 。 证明 史实需要各种史料,包括文献、实物等,故 D 项错误。 例 4   ( 加试题 ) (2015·10 月浙江选考 ·26)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研究西周史的学者看到过烽火戏诸侯,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这表明 A. 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 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 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 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 答案 点拨 点拨  本题考查史料研究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后人主要依据前人的记载来了解当时的历史,所以需要进行考证与辨析,故 A 项正确 。 历史 研究需要文献资料和考古的结合,但限于条件,未必所有的史料都能得到考古的证明,故 B 项错误 。 C 项否定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故排除 。 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题型分析 从 2015 年 10 月至 2017 年 4 月四次选考试题来看,加试部分的第 26 题每年的题型特点是较为固定的,那就是以考查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和史学研究方法为主要目标。这种题型在全国卷和其他地方自主命题中也时常出现。综合分析第 26 题的命题思路,大体有如下特点: (1) 从考查的能力方向上看,主要考查: ① 对 “ 史料 ” 相关的史学常识的考查,如史料的分类;对 “ 史料 ” 价值的判断;对 “ 史料 ” 的运用与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的考查。 ② 对 “ 唯物史观 ” 的基本原理的考查,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等。 (2) 从命题的内容看,往往涉及历史文化常识、重大考古发现、史学前沿理论成果、学术争鸣的流行观点等。考查点最终落脚于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力。 (3) 从考查的形式上看题干多采用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以及多学科的情境知识叙述等形式。选项多是理解性、方法性、观点性的历史结论与方法规律。 (4) 从难度上,这类题目难度相对较大,思维层次较高,是比较容易失分的题目。 方法指导 1. 注意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储备 (1) 注意储备基本的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2) 储备研究必要的史学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观。历史学科的特点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 2. 解题注意如下几点原则 (1) 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关联。不相关的选项无疑是错误选项。 (2) 注意选项表述的观点正误。观点表述不正确、不准确、不严谨的选项多是错误选项。 (3) 采取排除法。在正确选项不好确定的时候,往往采取排除法非常有效。 理论解读 关于史料的相关知识与方法 1. 史料 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来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 2. 史料的分类 (1) 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 ( 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 ) 、实物史料 ( 历史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 ) 与口述史料 ( 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 ) 。 (2) 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发生时代流传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种史料划分跟三类史料的关系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 (3) 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 ( 官方组织编写 ) 与无意史料 ( 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 ) , “ 正史 ” ( 官方记载 ) 与 “ 野史 ” ( 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 ) 。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3. 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原则 (1)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 ( 原始 ) 史料。 (2) 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 (3) 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 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 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 不取孤证,孤证不立 ) 。 4. 影响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 (1) 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 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 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 时代的局限性等。 5. 获取史料的方法 (1) 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 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传史料。 (3) 观看纪录片的影视史料。 (4) 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史料。 (5) 现场考古 ( 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 。 (6) 上网搜索。 1. ( 加试题 ) (2016· 浙江文综 ·13)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 “ 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 “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 ( 哩 ) 。教中书 ( 省 ) 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 ( 们 ) 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 这 说明 针对训练 1 2 3 4 5 6 A . 《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答案 √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明太祖实录》是文献资料,属于第二手资料,而《户帖》是发给百姓的文簿,是明朝时期的原件,应为实物资料,属于第一手资料,故 A 项错误 ; 第 一则材料反映了官方对皇帝圣旨的润色,第二则材料是对明太祖当时颁布圣旨的真实记录,都是文献史料,因此不存在口述史料,故 B 项错误 ; 第 一则材料是官方进行润色修改后的,属于文献史料,不是历史实录,故 C 项错误 ; 第二 则材料是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相比第一则材料更能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2. ( 加试题 ) (2017· 湖州学考检测 )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牛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 汉代画像砖上绘有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 B. 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C. 《齐民要术》写道: “ 赵过始为牛耕 ” D.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认为曲辕犁是古代牛 耕 技术 成熟的标志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西汉出现耦犁耕作方式,汉代画像砖记录了这一现象是 “ 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 ,是第一手史料,故 A 项错误 ; 春秋 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当时的墓葬中出现铁犁也是 “ 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 ,是第一手史料,故 B 项错误 ; 《齐民要术》 作于北魏,它记载西汉的赵过发展牛耕,属于 “ 接近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 ” 的第一手史料,故 C 项错误 ; 当代 的历史教材之所以得出 “ 曲辕犁是古代牛耕技术成熟的标志 ” ,是今天的历史学家运用古人的史料作了大量研究之后得出的诠释,属于史论,不是第一手史料,故 D 项正确。 1 2 3 4 5 6 3. ( 加试题 ) (2017· 余姚选考强化训练 ) 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道: “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 该史家关切的是 A. “ 善恶必书 ” 的秉笔直书精神 B.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C. 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 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 史德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材料符合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材料中司马光赞赏商鞅立木为信, “ 书善 ” 而未 “ 书恶 ” ,故 A 项错误 ; 司马 光借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故 B 项正确 ; C 项反映的是梁启超的 “ 新史学 ” 观,故 C 项错误 ; 材料 与史家自身素质要求无关,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4. “ 哥伦布发现美洲 …… 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 全球史观  ② 革命史观  ③ 文明史观  ④ 社会史观 ⑤ 现代化史观 A. ①②⑤ B .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提取信息 “ 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 可判断体现了 ①③⑤ 。 1 2 3 4 5 6 5.( 加试题 )(2017·9 月湖、衢、丽高三质量检测 ) 《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说: “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 王夫之则说: “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 B. 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C. 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D.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材料强调了评价人物时立场不同结论也就不会相同,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 官方 史书不一定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 一己 之见也不一定不足为信,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 ; 对 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有定论的,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 1 2 3 4 5 6 6. ( 加试题 ) (2017· 温岭仿真评估 ) 安徽省淮北市柳孜隋唐运河码头遗址被评为 1999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12 年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原码头遗址的认定被推翻,遗址被重新确认为桥梁遗址。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 “ 码头遗址被重新确认为桥梁遗址 ” 的最有力证据是 A. 走访柳孜码头遗址附近居民 B. 研究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 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相结合 D. 查阅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   确认遗迹、遗址需要的是史料,而最有力的史料证据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第一手史料, A 项是现代人的讲述,不属于第一手史料,与问题不符,故 A 项错误 ; B 项是第一手史料,但 C 项把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相结合可以使证据更加充分, B 项不够全面,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 ; D 项是经过后人运用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不属于第一手史料,与问题不符,故 D 项错误。 1 2 3 4 5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