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作业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选择题 ‎1.(2019贵州贵阳摸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答案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与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不符,故A项错误;1982年修订的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但1954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1982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C项错误;两部宪法都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D项正确。‎ ‎2.(2018山西名校联考)“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上述材料见于(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B 由“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各主要部门的总计划”可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经济需要迅速恢复,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故B项正确。‎ ‎3.(2019四川资阳诊断)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 C.新中国制宪程序具有民主性 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答案 C 材料表明,新宪法的制定广泛征求了各界意见,宪法草案经过了广泛讨论,体现出新中国的制宪程序具有民主性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宪法的制定,而非新政权的建立,故A项错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B项错误;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的表述比较绝对,故D项错误。‎ ‎4.(2019辽宁沈阳调研)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地鼓掌代替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情况。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了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一帆风顺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恢复重建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答案 B 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错误;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恢复重建”的表述不正确,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全国人大会议表决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D项错误。‎ ‎5.(2018安徽名校联考)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的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其他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不符,故A项错误;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己选举基层领导的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人民选举代表,代替民众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特殊制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6.(2018安徽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邓小平曾指出,新时期政协对政府实施“监督”权,有其固定含义。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  )‎ A.监督权需要制度保障 B.非国家权力机关 C.参政议政权是有限的 D.具有类似人大的职能 答案 B 从材料中“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有民主监督的权力,但不是具有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关,故B项正确。‎ ‎7.(2018广东湛江调研)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做主的主题。这些活动(  )‎ 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 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答案 B 根据所学,1953年夏,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3年下半年……大力宣传人民当家做主的主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B项正确;朝鲜战争为国内发展争取到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宣传人民当家做主的主题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于1957年提前完成,故D项错误。‎ ‎8.(2018河北沧州质检)由大陆、台湾等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两岸史学家就其各自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该书的编纂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C.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D.两岸史学家价值观念趋同 答案 C “两岸史学家就其各自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表明两岸史学家的相互包容,故C项正确。‎ ‎9.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 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 答案 D “1984年”时港澳尚未回归,故A项错误;“1984年”时,“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C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这一精神的贯彻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故D项正确。‎ ‎10.(2018江西南昌调研)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  )‎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答案 D 1973年和197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委托有关人员与对方进行接触,说明了两岸统一的愿望,这也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故选D。两岸之间结束军事对抗是在1979年,排除A;两岸之间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1987年,排除B;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C。‎ ‎11.(2018山东青岛调研)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 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 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 答案 A 根据材料“1961年”“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可知,“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故选A项。‎ ‎12.(2018东北名校联考)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答案 D 题干中“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体现了一国两制原则,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吉林长春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章 社会结构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第三条 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 第四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 第十一条 苏联的经济生活由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并受其指导,以便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巩固苏联的独立和加强其国防力量。‎ ‎——苏联1936年宪法 材料二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 第十五条 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和中国宪法的特点及其制定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宪法的历史作用。(10分)‎ 答案 (1)特点:‎ 苏联: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民主宪法;是对已经取得成就的总结。‎ 中国: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体现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 背景:‎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中国: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共同纲领》的制定。‎ ‎(2)作用:‎ 苏联: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成果(或标志着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体制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提供借鉴。‎ 中国:保障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或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传播了民主法治观念);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经验教训。‎ ‎14.(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他的有关封锁中国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中国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材料二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战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摘编自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变化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15分)‎ 答案 (1)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即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两岸关系的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