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枫亭中学2020年高三上期末历史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 )‎ A.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 C.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 D.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 ‎2.《荷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 ( )‎ 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期 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B.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 D.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3.有学者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席,盖自秦时已莫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日统一之新同,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 ( )‎ A.秦朝奠定了后世版图基础 B.都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4.《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 ( )‎ A.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 B.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 C.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 D.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5.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 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 出处 记载 ‎《田舍》‎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 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 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井的土地政策 ‎7.下图为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 ( )‎ 该图反映了 A.经济重心变化趋势 B.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C.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D.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 ‎8.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太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再由太监上与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阁臣权力等同于宰相 B.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 C.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 D.皇帝政削弱君主专制 ‎9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疏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 )‎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C.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10.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11.史料:‎10月31日,镇江关税务司戴乐尔给安格联写信:城内简直无人居住,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逃走了,只有几家小食品店还开张营业道台门里除了道和大约四个职员外,再没有别人,所有书办和文案几乎都跑光了。该史料最可能出自于 ( )‎ A.《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B.《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 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 D.《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 ‎12下图是1927年湖南境内的宣传木刻版画《农民协会万岁》。该木刻版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封建军阀的统治已被推翻 B.国民革运动的蓬勃高涨 C.土地革命已影响到了湖南 D.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13.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 )‎ A.加速了白银外流 B.导致了通货膨胀 C.打击了民族工业 D.重建了金融秩序 ‎14.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年到2011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学者们在半个世纪来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乙”指的是 ( )‎ A.1949~1965年 B.1966~1976年 C.1977~1991年 D.19922011年 ‎15.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两个时期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实际情况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实行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同 ‎16.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 ) ‎ A.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B.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C.民经济垃长速度的变化 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 ‎17.苏格拉底说:“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哲学,或停止劝告你们,对你们之中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指出真相,以我惯常的口吻说:‘最优 秀的人啊,最强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雅典公民,你只关心钱财、名誉和荣 誉,却不注意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及你的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 可见当时的雅典 ( )‎ A.直接民主的弊端暴露 B.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 C.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 ‎18.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答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 ( )‎ A.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 B.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C.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D.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19.1800年左右蔗糖在欧洲的普及,使得普通人可以把蔗糖放入红茶(曾经也被认为是上层社会的饮品中随意饮用,意味着“吃什么”已经不再是一种权力或特权的象征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 A美洲地区的发展 B.中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20.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 ( )‎ A.石油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B煤炭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C.石油资源和传播基督教 D.煤炭资源和黑奴贸易 ‎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在管理州际和对外贸易、渣币移民归化、维持陆军部队或者海军部队等事务上,拥有非其莫属的权力。中央政府还具有解决两州或多州端、解决不同州公民之间争端的司法权。这些规定 ( )‎ A.体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原则 B.注意调平衡多个集团的利益 C.以立法形式强化中央政府的职能 D.为后来美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2.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 )‎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23.“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由此可知,美国 ( )‎ A.制定《紧急银行法》 B.实施以工代的政策 C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D.颁布《工业复兴法》‎ ‎24.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 ( )‎ A.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B.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C.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D.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移载),俗名漫”。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共间,盖史谓刀拼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紫,急于财,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的对象。‎ ‎ -----摘编自全晰纳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材料二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参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 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突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尖方式的短和低。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微。‎ ‎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 材料三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8分“收效甚微”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意义。(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尖难还是福,是以平等为主导的龙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护的激烈交作.‎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是,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烈批判社会现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完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利,认为这是人的天院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龙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料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或自己提炼一个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并作简要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六朝时期,用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标准是门第而非学识隋朝初年,废除了地方长宜本地士人担任官吏的陋习,明规定九品以上地方一律由尚书省所属部进行考核;以后又规定,州县吏三年一挽,不得连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与此同时,隋朝设立秀才科、明经科,参加考的有太学子学】州县学的生徒也有各州按规定举的贡士。考试统一的课程,一律按照才学标准取取和佳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隋场帝地设了进士科,只考试策论。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 -----摘编自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选官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选官制度改革的作用。(7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 ‎(1)整体有所发展,但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答出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低或“区域发展不平衡”均可得分,其他答案不给分)‎ 大部分农民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水平低下 农村商业发展受阻。(每答出一点分别得2分,共6分)‎ ‎(2)措施:‎ 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裁废苛捐杂税, ‎ ‎ 减轻农民负担 ‎ 构建现代农业救灾体系(答出改变传统救灾方式”或者“利用灾民进行灾后重建”也可以得分其他答案不给分.)‎ 组织农业合作社(或推行农民合作运动。(每答出一点得2分,共8分)‎ 原因:‎ 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政府财政困难、国民政府的腐败、社会动不安、帝国主义侵略(或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等)。(每答出一点得2分任答三点得6分共6分,照抄材料不给分。)‎ ‎(3)有利于农业经济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了条件。(5分)‎ ‎26.(12分)‎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找出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息考。从材料中可知,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有三种: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荷来灾难: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得出各自的理由。‎ ‎【答案】‎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观点理由:工业文明给广人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一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分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分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观点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分。)‎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观点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宫,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给(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分 ‎27.(15分)‎ ‎(1)官员任免权收归中央、官员流动、回避本籍、科举考试、考生来源多样(8分答出四点即可)‎ ‎(2)削弱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7分,答出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