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以法治国 ‎2、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该是( )‎ A. 道家 B. 法家 C. 儒家 D. 墨家 ‎3、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 A.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 B.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 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 D.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4、某思想家强调“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5、墨子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这一思想( )‎ A.继承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B.否定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借鉴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6、‎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于是,佛教提出了“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张,僧人也倡导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则称“报国寺”。这说明了( )‎ 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佛教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C. 佛教融合儒学伦理观念 D. 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7、“自孔子没,微言中绝。学者溺于见闻,支离糟粕,人持异见,各信其说……呜呼!学不本诸心而假诸外以自益,只见其愈劳愈弊也矣。”这一感慨,意在主张( )‎ A. 格物致知 B. 反省本心 C. 心外无物 D. 存天理,灭人欲 ‎8、 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异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春秋大一统 B.君权神授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 ‎9、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这一排名(  )‎ 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 B.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 D.具有了社会主义民主化倾向 ‎10、“《日知录》之刻,……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反省内心 D.唯物思想 ‎11、“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是属于(  )‎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12、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1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4、如果有人向朱熹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 A.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探索科学规律 C.致良知,讲求内心感受。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1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 )‎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 C.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D.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 ‎16、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是出现在什么时候?( )‎ A. 汉朝和隋唐时期 B. 汉朝和宋明时期 C. 隋唐和宋明时期 D. 隋唐和晚清时期 ‎17、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以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这说明( )‎ A. 完善的文献和考古文物印证了信史 B. 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 C. “传说时代”缺乏验证因此不可信 D. 历史研究必须有明确和完整的记载 ‎18、唐代有人“自颈下遍刺白舍人(白居易)诗”,名之“白舍人行诗图”;有歌伎“诵得白学士长恨歌”,“由是增价”。这反映了白居易的文学作品( )‎ A. 具有向世俗化发展的倾向 B. 为一些文人士大夫所不屑 C. 体现了唐代诗歌为高雅艺术 D. 媚俗低下,难登大雅之堂 ‎19、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 A.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C.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 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 ‎20、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 东汉的洛阳 B. 唐末的长安 C. 北宋的东京 D. 明初的南京 ‎21、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中国的各大报刊,成为当时的流行词汇。下列科学家的理论与这些词汇相关联的是( )‎ A. 牛顿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相对论 D. 普朗克量子假说 ‎22、1840年8月初,林则徐上折指出:英军仅恃船坚炮利,而“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这表明此时的林则徐( )‎ A.尚未摆脱传统思想桎梏 B.认清了英军弱点 C.找到了正确的御敌方略 D.最早开眼看世界 ‎23、 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源是( )‎ A. 国际环境不同 B. 阶级基础不同 C. 政治目标不同 D. 思想观点 ‎24、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了( )‎ A.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25、近代帮孔子换上西装的是(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26、“共和制不过是空招牌,作为现代国家基础的新国民,并没有伴随民国而自然产生。因此,宣传新思想、培养新国民似乎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先进的中国人( )‎ A.进行维新变法 B.发动武昌起义 C.宣传实业救国 D.掀起新文化运动 ‎2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以 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 B. 救亡图存 C. 实践民主共和 D. 反对专制统治 ‎28、“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29、孙中山提倡的“政治革命”是指(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3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新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新民主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3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2、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 民族、民生 B. 民权、民生 C. 民族、民权 D. 富国、强国 ‎3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下列属于“第二次反思”结果的是(  )‎ A.联俄联共 B.中体西用 C.变法维新 D.革命图存 ‎34、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 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 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35、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下列符合上述“三民主义”的是( )‎ A. 创立中华民国 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D.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36、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最主要是( )‎ A. 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B. 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C. 国家统一问题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37、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38、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这表明中国核试验的成功( )‎ A. 有利于中苏联合对抗美国霸权 B. 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C.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 实现了中美苏的战略平衡 ‎39、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坚持“三不主义”,即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切实保证人民进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自由。下列与“三不主义”精神一致的是(  )‎ A.“二为”方向 B.“科教兴国” ‎ ‎ C.“双百”方针 D.“三个面向”‎ ‎40、 1958年3月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这反映出( )‎ A. “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 “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的发展 D. 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41、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说明了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4分 ‎42、文明的交流具有双向性,并在交流中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椎崇。‎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内部改变”的原因。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改变“清代中国”的思想主张各是什么?7分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为了实现“民生幸福”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5分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4分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经济方面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汉代法律儒家化,以德教为主,兴办学校,提倡儒家教育,以教育和法律的手段相互补充,减少肉刑,给犯罪者以改过机会,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正是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故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朝重视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并没有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C错误。‎ 4、 ‎【答案】A ‎【解析】‎ ‎5、【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别人和自己一视同仁,不别亲疏。不分贵贱,与儒家的“爱有差等”相对,这是“爱无差等”,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选B。排除A;墨家的兼爱思想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排除C;墨家的兼爱思想与无为而治的思想无关,排除D。‎ ‎6、【答案】C ‎【解析】“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故C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时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B项错在“社会主流”二字;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开始于东汉以后,故D项错误。‎ 点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三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儒学吸收佛教思想形成理学,佛道也吸收儒学,更好的在中国传播扩展。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受到佛学的冲击,儒家思想不但没有受到动摇,反而吸收了佛教思想,并发扬光大。‎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学不本诸心而假诸外以自益,只见其愈劳愈弊也矣”可知主张学本于心,不假外求,显然是对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等渐进功夫的批判,表明反省本心,故B项正确。该主张强调反省本心,就是批判格物致知,故A项错误。心外无物强调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与材料强调反省本心不符,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的道德标准,与题干强调反省本心不符,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A ‎ ‎【解析】“《日知录》之刻,……意在拨乱涤污,法古用夏,启多闻于来学,待一治于后王”表明《日知录》寄托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的一部书,故A项正确;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寻求理的方法,故B项错误;反省内心是陆王心学寻求理的方法,故C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故D项错误。‎ ‎11、【答案】D ‎ ‎【解析】“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是儒家思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思想,“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是法家思想,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词“无父无君”“尊卑无别”,可知该思想冲击了等级秩序,墨家的“兼爱”思想主张同等的爱一切人,爱无差等,故D项正确;儒家思想强调长幼尊卑,故A、B项排除;法家思想主张君主集权,与“无父无君”的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13、 ‎【答案】D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C ‎【解析】从材料“有为”“难治”,可以得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选择C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边缘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受统治者重视;“神化”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僵化”是指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的状态,;“维新化”是指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丑化”是指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综合所述选B ‎17、【答案】A ‎【解析】考古文物是第一手材料,可以印证信史。‎ ‎18、【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较广,市井之人也会吟诵,说明白居易的文学作品 具有向世俗化发展的倾向。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艺术的世俗化倾向,排除C项;世俗化倾向不能说明就是媚俗低下,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9、【答案】A ‎【解析】“寓褒贬、别善恶”说明京剧的脸谱具有教化功能,A正确;人物性格多变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社会伦理不是京剧反映的艺术特色,C错误;D是元杂剧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20、【答案】D ‎【解析】据材料“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窦娥冤》属于元朝,时间最晚,故这位商人最可能是明初的南京商人,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可能存在关汉卿《窦娥冤》,故ABC项都错误。故答案选D。‎ ‎21、【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知,该理论是生物进化论,故B选项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力学都是物理学理论,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词汇没有关联。‎ ‎22、【答案】A ‎【解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对外交流,使清朝对外国的了解不够真切,材料是林则徐对英国士兵的描述,显然对英国没有完全的了解,低估了英国的军队,这种现象是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的结果,故A正确,BC错误;林则徐的该段描述,并没有认清英国军队,不能说明其睁眼看世界,故D错误。‎ ‎23、【答案】B ‎【解析】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而后者则不主张,这一区别的根源是二者的阶级属性不同,前者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后者属于地主阶级,故答案选B;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4、【答案】A ‎【解析】‎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D ‎【解析】‎ ‎2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和思想的逐步演变的历史,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C项只是符合民主共和的思想,洋务运动等不主张反专制统治,排除D项。‎ ‎28、【答案】C ‎【解析】‎ ‎29、【答案】C ‎【解析】“驱除鞑虏”和“ 恢复中华”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是孙中山的“民族革命” 范畴,排除AB;“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增涨地价归国民共享,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排除D;“创立民国”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故答案选C。‎ ‎30、【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国家,据此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是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选项中有BD,根据“第一次”可以判定B符合题意;C不是重要的理论成果,故排除。‎ ‎3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属于共同点,排除②。故选D项。‎ ‎32、【答案】A ‎【解析】该题是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的总结归纳能力。毛泽东思想解决的是近代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故A项对应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 ‎3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根据题干材料“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反思的结果是1921年提出新三民主义,在事实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选A.‎ ‎34、【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毛泽东发动农民暴动,如果失败可以走向山村,实际上是走与“城市暴动”相反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是井冈山时期,此时属于大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故B项错误;材料这还没有提及武装斗争的信息,故C项错误。‎ ‎35、【答案】D ‎【解析】略 ‎3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期的困扰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如何进行的问题,并没有关于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排除A。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南方谈话,排除B。20世纪80年代,关于国家统一问题,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排除C。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D正确。所以选D。‎ ‎3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B项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项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8、【答案】C ‎【解析】据材料“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核武器的试验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而影响到了世界政治格局,故选C项。此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A错误;B中打破说法不符合事实;D中战略平衡显然不符合事实。‎ ‎39、【答案】C ‎【解析】‎ ‎40、【答案】A ‎【解析】题干说“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是“毒草”,这是背离“双百”方针的,指导思想上是“左”倾的,故A正确,而C的说法错误;1958年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不该在强化阶级斗争,故排除BD。‎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或正统思想)。‎ ‎(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3‎ ‎)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解析】(1)总结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其作用的表现,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不难得出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材料二中文字“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说明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显然这一说法不够科学,其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的宣传披上合法的外衣;(3)从材料三中内容不难得出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理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考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②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③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④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 ‎42、【答案】(1)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 ‎(2)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入侵;旧思想阻碍社会进步;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向西方学习。‎ 主张:“中体西用”、改良立宪、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或三民主义)。‎ ‎【解析】第(1)问,“元素”,由材料一信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椎崇”概括得出: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等。“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从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两个方面回答。‎ 第(2)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 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入侵、旧思想阻碍社会进步、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向西方学习等。“思想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主张改良立宪;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建立共和。‎ ‎43、【答案】(1)主张:平均地权。‎ 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 ‎(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3)理论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共同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中与“民生幸福”有关的是平均地权。它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三民主义中的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民生重视,以及注意公平正义。‎ ‎(2)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从“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可以得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新时代的理论主要是邓小平理论,更准确的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变化:主要是从原有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我们能够从前面的问题中总结出结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民主义都有一点共同的追求——公平正义,关注民生。这就是我们所应该总结出的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