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Word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2.19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二十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 B.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牟利 ‎ C.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D.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4.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 ‎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5. 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变化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了提高边区政府的参选率 C.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 D.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 ‎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7. 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凡违反或妨害国系患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拫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行令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B.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C.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 D.保证了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 8.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9. 1950年10月2日,面对“联合国军”通近中朝边境的严重威胁,毛泽东儆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原拟以“支援军”名义出兵朝鲜,后经慎童考虑,决定以 “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这一改变的主要意图是 ‎ A. 显示中国政府反对侵略的坚强决心 B.严格遵循跨国参战的国际惯例 ‎ C.表达人民军队拝卫和平的钢铁意志 D.避免局部战争升级为世界大战 ‎1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11.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12.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13.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4.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15.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未完成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16.美国作家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说,当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会见基辛格和尼克松时,双方的动机都来自苏联的威胁。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有两个动机,其中之一是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另一个最有可能是 ‎ A. 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思考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 ‎ C. 取得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D. 参加联合国下的多边外交 ‎17.12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以研究《民法大全》为突破口和中心, 法学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只有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助推了市民等级力量的不断加强, 推动了王权的加强和扩张,这次罗马法的“复兴”运动 ‎ A.保障了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建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 C.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标志着西欧反封建斗争的开始 ‎18.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米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米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 ‎ A.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B.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 ‎ C.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19.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20.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出现了一个新词isegoria,意思是“言论自由”,但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说明古代雅典 ‎ A.公民言论自由权被剥夺 B.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 ‎ C.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缺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21、《十二铜表法》规定:私犯是对个人的侵犯,如侮辱罪、盗窃罪、毁伤他人肢体等。公犯是对国家利益的侵害,入叛逆罪、伪造货币罪等。但到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私犯公犯化的趋势:严重的盗窃罪、掠取遗产罪等由私犯转换成公犯犯罪。这表明罗马法 A.适用对象日益扩大 B.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C.法律的灵活性增强 D.注重维护社会稳定 ‎22.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 这体现了罗马法 ‎ A. 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B. 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 ‎ C. 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 D.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23.法国历史、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法国的贵族阶级迫切地保持着与其他阶级的割裂,但没过多久,他们迅速衰亡,……与之相反,贵族阶层最为不屑的资产阶级却日益富裕,他们的教养与日俱增,……高傲的贵族发现资产阶级成为他们的竟争对手,接着成为他们的敌人,最后成为他们的主人。”材料表明 ‎ A.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地位发生了对换 B.大革命导致贵族的地位日益衰落 ‎ C.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D.资产阶级的财富和教养优于贵族 ‎2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5.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续表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26.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办法之一是 ‎ A.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 B.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 ‎ C.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 D.废除资产阶级军队,建立国民自卫军 ‎27.“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胜利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28.1939年以前,德国一直奉行区别于英美的政治制度。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决定把德国变成“欧洲的德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 A.德国的统一使普鲁士获得政治优势 B.纳粹势力为自己的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 C.德国在战后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 D.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29.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 ‎“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30.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3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32.下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漫画能够说明 ‎ A.法德携手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 B.法国支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德国借欧洲联合提高大国地位 D.法国促成了欧洲联盟的建立二、材料解析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3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今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美国。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作为中共理论刊物的《解放日报》为什么会给予美国如此高的评价?(2分)建国初期,中共还有可能在报纸上这样评价美国吗?为什么?(2分)‎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他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2) 概述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的理由(4分),二战后美国又如何做到“领导世界”的?(4分)‎ 材料三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摘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3) 材料三中“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请结合史实说明。(4分)‎ 材料四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3 材料五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4) 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和“马歇尔计划”两者的不同。(9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巴林顿·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下理论创见:第一,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阶级关系的组合模式的变异与转换决定了前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推进的不同类型的历史路线;第二,民主的观念不能泛化,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体形态是形形色色的;第三,暴力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民主进程的历史中,它发挥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国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戴高乐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由来已久。“二战”后法国面临着一个抉择:是恢复被维希政府中断了的第三共和国,还是创建全新的第四共和国?在戴高乐的坚持下,通过全民投票,投票的结果赞成戴高乐的主张:选举制宪议会,制定新宪法。但是戴高乐关于制定新宪法、改革议会制的主张与当时仍然怀念第三共和国体制的各派势力形成尖锐对立,结果第四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仍是一种议会制度,具有这类体制所包含的一切弱点,政府更迭依然频繁。1958年5月阿尔及利亚危机(法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再次暴露了政府的软弱无能,历史又一次把戴高乐推到了法国政治的前台。戴高乐以有权修改宪法为条件,接受了议会的任命,担任第四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理,在他的主持下,很快完成了新宪法的起草,并于当年以压倒多数通过。‎ ‎——摘编自陈莉《戴高乐与第五共和国体制》材料二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体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 第六条 共和国总统由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任期七年。‎ 第八条 共和国总统任命总理,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免政府的其他成员。‎ 第九条 共和国总统主持内阁会议。‎ 第十条 共和国总统可以要求议会就法律或者法律的某些条文重新审议,议会不得拒绝。‎ 第十二条 共和国总统可以在征询总理和议会两院议长意见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第十三条 共和国总统签署经内阁会议审议的法令和命令。‎ 第二十八条 国会每年自行召开两次常会。‎ 第三十条 除议会自行召开会议外,特别会议应依共和国总统的命令召开并宣布闭会。‎ 第三十四条 法律应由议会投票通过。‎ ‎——摘编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宪法》(1958年10月4日)‎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戴高乐宪政改革的背景。(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相比,1958年新宪法的特点。‎ ‎(7分)‎ 树德中学高2017级第四期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CAAA6-10CDCDA 11-15CCACB 16-20BBDDB ‎21-25DCCAB 26-30CBDCC 31-32DA ‎33、答案及解析:‎ (1) 中美同属“二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美国大力援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希望美国在战后为确保世界的和平与民主发挥重要作用。‎ ‎(任答两点即可)(2 分)‎ 不可能。原因:新中国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关系紧张。(2 分)‎ (2) 原因: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度为美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二战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经济实力雄厚。‎ ‎(任答两点即可)(4 分)‎ 实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控制西欧,遏制苏联;(2 分,答对 2 点即可,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倡议建立联合国,可给 2 分)‎ 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 分,答一点 1 分两点 2 分,答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可给 2 分)‎ (3) 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相结合,‎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经济奇迹: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出现历史性飞跃;道路创新:中国不照搬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独特地开辟了一条非传统、非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4 分,任答两点即可)‎ (4) 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 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价值观念等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3 分)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就是美国的“独奏曲”。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一项经济发展计划。(3 分)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在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3 分)‎ ‎(注:考生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4.(12 分)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论题: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由其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决定的。(3 分)阐述:由于历史环境和实际条件的差别,中外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各不相同。例如英国历史上工商业发展水平较高,有议会制度的传统,新贵族力量强大,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走上了领先于世界的现代化道路。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19 世纪中期在外来侵略的冲击下,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而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8 分)小结:(1 分)‎ ‎35.(15 分)‎ (1) 背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并未改变 1875 年以来宪政体制的弊端;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第四共和国的内外危机加剧(阿尔及利亚危机);戴高乐的崇高个人威望(戴高乐长久以来变革政治体制的愿望);法国重振大国地位的现实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每点 2 分,任答四点 8 分)‎ (2) 特点: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的权力扩大(内阁对总统负责;总统是权力中心);议会权力受到严格限制;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每点 2 分,答出四点 7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