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汪清六中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总分100时量:90分钟出题人:刘明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 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意愿,故选D。‎ ‎【名师点睛】‎ 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意愿。‎ ‎2.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提出的进步思想的实质是 A. 彻底否定儒学 B. 对宋明理学的否定 C. 儒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D. 把儒学改造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等明清之际思想家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儒学在明清时期的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故C项正确;AB错在“彻底否定”;D项错误,三人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3.‎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纷呈,演出以中国水墨画的黑白基调开始。地面上是中国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此画运用“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文人山水画在宋代发展的时代背景是 A. 封建制度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 B. 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发展,文人追求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 C. 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D.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缓慢发展 ‎【答案】C ‎【解析】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封建制度确立是在战国时期而非宋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在魏晋时期而非宋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明清时期而非宋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4.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答案】A ‎【解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原先代表社会上层的赋、诗等不能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表达形式简单的词、小说的等文学样式逐渐流行,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逐渐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排除BCD,选A。‎ ‎5.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B ‎【解析】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因此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故选B。‎ ‎6. 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最终形成京剧这一新剧种,主要因素有 ‎①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②皇室喜好京剧艺术 ‎③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④清政府定京剧为“样板戏”‎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定京剧为“样板戏”是文革时期,故④错误,其余均是京剧扎根北京的原因,故D项正确。‎ ‎7.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最主要原因 A. 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 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C. 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D. 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答案】A ‎【解析】在16世纪的西欧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程度很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所以在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正确的是A,BCD不符合题意。‎ ‎8. 以下各项不属于各位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 A.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 要求建立近代法律制度 C. 要求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提倡理性主义和自由平等 ‎【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思想家只有孟德斯鸠主张实行共和制,故C项正确,其余均是启蒙运动思想家共同主张,排除。‎ ‎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学和儒学的发展。依据所学,孟子强调“仁政”而非专制,且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非汉朝儒生,故可排除ABC项。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君主专制理论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强君主集权,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10.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 由人治转向法治 B. 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C. 建立君主立宪制 D.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而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由人治转向法治,故A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思想 ‎11.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人自有定盘针”指的是王阳明的发明本心,万化根总在“心”指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所以,这首诗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即发明本心,而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12.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但是在西方却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社会环境不同,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B项偏离材料主题;C说的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是四大发明,和材料问题无关;D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评价 ‎13. 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持这一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 A. 墨子 B. 普罗泰戈拉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柏拉图主张实行寡头制,材料既体现了这一点。故选D。A项主张兼爱、非攻;B项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C项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即美德。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希腊哲学家 点评:古希腊哲学侧重于对人的研究。在公元前7世纪是以研究自然为主,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社会和人。其代表性的学派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后来苏格拉底等把希腊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旨在考查准确归因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强调人的价值”,C项“宗教改革运动”,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出现,排除;AD两项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B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属于经济上的原因,属于根本原因,凸显了人的作用,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名师点睛】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首先要注意从时间上把握几个重大事件,即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16至17世纪)、启蒙运动(17至18世纪)。其次,要把握到人文主义内涵的几个阶段,即从重视人本身的作用到宣扬人文主义(人性),再到宣扬理性主义。‎ ‎15.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故A项正确。B项不够全面,应排除;CD两项表述错误,应排除。所以答案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皮特拉克 ‎16.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 “天人感应”学说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 “大一统”的主张 D. “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选择A符合题意。BCD三项也是董仲舒的思想,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家思想演变·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17.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汉赋和唐诗 B. 话本和小说 C. 风俗画和文人画 D. 元曲和傩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汉赋和唐诗都是宋元之前出现的,不选A。话本和小说都是世俗文化,不选B。元曲和傩戏体现不出高雅文化倾向,不选D。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艺术的世俗化 ‎18.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会经常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赋、唐诗 B. 宋词、唐诗、楚辞 C. 汉赋、唐诗、元曲 D. 宋词、唐诗、汉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以全”是宋代苏轼的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金还复来”是李白的诗;“路漫漫其修运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楚辞。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楚辞的魅力、“李杜诗篇万口传”·宋代词苑 ‎19. 老子认为治理大国的方法,就和烹小鱼一样,仔细谨慎,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这体现的是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A. 实行仁政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以德治民 ‎【答案】C ‎【解析】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材料中治国思想正是无为而治思想体现。故C项正确;A是儒家思想;B是墨家思想;D是儒家思想。‎ ‎20.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B. 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复兴古代文化 D. 文艺复兴的成就体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不难知道,A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B 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文艺复兴的成就体现在文学、艺术等方面,表述均符合史实,正确,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宣扬人文主义,反封建神学,C错误,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 ‎2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反对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结果。三场运动都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体现了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只有启蒙运动抨击了封建制度,故③错误,本题选A符合题意。‎ ‎【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 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 ‎22.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和达尔文均从不同领域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也均从不同领域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二者的学说都不是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二者的学说反映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而非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凡是含①、④均是错误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牛顿和达尔文 ‎【名师点睛】需要每一位考生特别注意的是高考解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排除法,因为高考题基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材料陌生,选项陌生,正选方法一般很难一时选出正确答案。运用排除法需要把握三个原则:一看选项是否和史实相符;二看选项是否符合材料信息;三看选项是否能够全面反映材料主旨信息,不可否认有不少选择题的选择肢连材料的主旨都揭示不了。‎ ‎23. 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他“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位“世纪人物”是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爱因斯坦的贡献。题干材料的描述符合爱因斯坦的一生,其创立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和宇宙的大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4. 下列叙述,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④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D ‎...........................‎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追寻生命的起源·达尔文和进化论 ‎25. 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蒸汽机的推广 B. 相对论的提出 C. 内燃机的出现 D. 发电机的发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 隐含的时间为 1800—1856 年,英国的煤炭消费量大增,联系所学可知,与第一次工业 革命有关,A 项符合题意,正确。B 项与此无关,排除。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内容 ‎26.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互联网的诞生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知识经济的产生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答案】D ‎27.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就教育、医疗、就业、金融危机、反腐等各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内容进行了在线交流。总理提出“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关于这一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②网络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③网络成为推进民主发展的渠道之一 ‎④网络民主已经成为主流民主形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适用于排除法解答。众所周知,网络民主重要,值得推崇,但表述“已经成为主流民主形式”,这显然是扩大了网络的舆论监督等积极作用,④表述片面,不正确,故,排除含④的选项。①②③项表述客观,正确。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的积极作用 ‎28. 北宋宫廷画院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多数人画一只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由此可见宋代的文人画注重追求 A. 意境 B. 写实 C. 逼真 D. 形似 ‎【答案】A ‎【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个性体现以及神韵意境,材料中描绘的意境正是作者心境的体现,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点睛】文人画特征:注意写意,借物抒情。外在形式:集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为一体。‎ ‎29.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 A. 农业发展的需要 B. 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C. 军事战争的需要 D. 封建迷信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长期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学之所以得到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主要得益于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答案选A。‎ ‎【点睛】古代中国科技可归纳为“一、三、四”‎ 一个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三个特征: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 四大阻碍因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教育文化的高度专制;腐朽的封建制度。‎ ‎30. 火药在军事上开始得到广泛使用是在 A. 西汉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清 ‎【答案】C ‎【解析】火药应用于军事开始于唐朝,广泛使用是在北宋时期,故C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大题,共40分)‎ ‎3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或大宗地位);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正统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进一步巩固正统地位)。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主、臣子、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问,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 ‎32.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明】文征明书 图二【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答案】(1)书体:楷体。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 ‎(2)体裁:小说(长篇章回体裁)。社会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解析】第(1) 问, 图片中书法笔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 应属于楷书。‎ ‎ 第(2) 问, 看懂图片并联系教材知识回答。 第(3) 问, 应紧扣教材知 识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第(4) 问, 注意结合三幅图片的时间及内容命制题目。‎ ‎33. ‎ 从上面图来看,哪项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哪三项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 ‎【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的传入,推动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解析】(1)第一小问从造纸术回答;第二小问从其他三大发明回答。‎ ‎(2)结合四大发明对于欧洲社会转型作用角度回答即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