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8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学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8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学案(江苏专用)

类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政治 ‎(1)深重的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2)农民阶级的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1)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1921年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抗日战争是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5)解放战争胜利 经济 ‎(1)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是对工业革命的被动反应。‎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甲午中日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抗战时期,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趋萎缩。‎ 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3)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 思想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 ‎(1)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5)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6)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3)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社会生活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及社会礼仪受到冲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8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考试说明 命题角度 备考指导 ‎1.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7·江苏单科,6)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1.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注意两条核心线索:“反侵略”和“求民主”。“反侵略”先要理清基本史实,抓住两个阶段、四次战争,思考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发展之路。“求民主”关注两个阶级的探索,即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史实,可以采用列表或者数轴方式做辅助;其次,把握好主线,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2.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2016·江苏单科,6)《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思想独特性 ‎2.(2015·江苏单科,6)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及其原因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015·江苏单科,22)甲午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影响 ‎4.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18·江苏单科,8)清末保路运动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革命运动 ‎1.(2017·江苏单科,8)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2.(2015·江苏单科,9)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影响 ‎6.国共政权的对峙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1.(2019·江苏单科,9)抗战精神 ‎2.(2017·江苏单科,10)中共的抗战策略 ‎3.(2015·江苏单科,10)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8.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018·江苏单科,10)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考点一 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 ‎1.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生产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2)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列强侵华阶段特征 ‎(1)1840—1894年:军事上以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占主导。‎ ‎(2)1894—1931年:以“以华制华”为主,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 ‎(3)1931—1945年:日本以武力侵华为主,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4)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扶蒋反共;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考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1)根本: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2)外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 ‎(3)直接: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推动了农民起义。‎ ‎2.过程: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 ‎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评价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意义 ‎(1)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考点三 辛亥革命 ‎1.背景 ‎(1)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准备 ‎(1)组织上:组建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政党。‎ ‎(2)思想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3)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3.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4.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5.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体制;规定实行 责任内阁制。‎ ‎(2)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6.意义: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考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3.国民大革命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4.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 ‎(3)开创新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4)红军长征 ‎①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5.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①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 ‎②滔天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 ‎(2)全民族抗战 ‎①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持久抗战。‎ ‎③三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6.解放战争 ‎(1)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2)1947年,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5)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历史的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考向一 1840—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略 视角1 以道光皇帝的谕旨为切入点,考查清政府的外交观念 ‎【考题1】 (2014·江苏单科,5)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关联主干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寻找题眼 ‎“香港仍坚持‘赏借’”体现了清朝皇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 错点诊断 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可知,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依据题干信息,当时《南京条约》还没有签订,与“社会性质改变”无关;材料内容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答案 B 视角2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考题2】 (2017·江苏单科,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关联主干 鸦片战争 寻找题眼 根据材料“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鸦片战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导致 错点诊断 材料没有体现“贫富不均”;“莠民作乱”“民性懦弱”不是题干主旨 答案 D 视角3 综合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和影响 ‎【考题3】 (2017·南京质检)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①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拿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②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摘编自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史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③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④《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根据史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步 审设问 目标 途径 ‎1.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的理由 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 ‎2.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据史料二 第二步 析史料 判出处 史料一:“甲午战争”是史料论述的对象;“没有赢家的结局”指中日双方都是战争的失败者。史料二:论述的是“中国”“现代化史”‎ 读信息 ‎①表明中国因甲午战争战败而割地赔款;②表明日本加大侵略扩张所付出的惨重代价;③④分别从民族觉醒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论述了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衔知识 对日本而言,甲午中日战争不仅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从中国方面看,战争失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也使得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愈益高涨 第三步 定答案 ‎(1)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以多元视角审视近代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复习备考时需把握以下内容:‎ ‎(1)革命视角: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困和落后。‎ ‎(2)全球视角: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中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处于附庸地位。‎ ‎(3)现代化视角:客观上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文明视角: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考向二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 视角1 以《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政权的影响因素 ‎【考题1】 (2016·江苏单科,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关联主干 ‎《天朝田亩制度》‎ 寻找题眼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 错点诊断 根据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符合“均贫富”思想;太平天国吸收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拜上帝教”吸收了“大同”思想 答案 D 视角2 从历史反思角度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考题2】 (2015·江苏单科,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关联主干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寻找题眼 据材料“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属于“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错点诊断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不属于根本原因;“‘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都源于阶级局限性 答案 D 视角3 以四川民谣为切入点,考查清末保路运动的影响 ‎【考题3】 (2018·江苏单科,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关联主干 四川保路运动 寻找题眼 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为修路,搜刮老百姓,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朝政府的垮台 错点诊断 ‎“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年 答案 B 从农民阶级的“大同理想”社会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探索 ‎(1)近代前期农民阶级进行了抗争与探索。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结果都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难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2)资产阶级是近代前期抗争与探索的主体。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历程。‎ 考向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视角1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题1】 (2015·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关联主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寻找题眼 材料图片中“上海”“北京”“长沙”“法国巴黎”的信息说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错点诊断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主要是同盟会,在日本建立;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与图中多数城市无关;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指北伐,从广州开始到武汉,和法国巴黎没有关系 答案 B 视角2 以军阀混战为切入点,考查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特征 ‎【考题2】 (2017·江苏单科,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关联主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 寻找题眼 材料中“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与当时中国人民“统一中国、实现和平”的愿望相符合 错点诊断 当时是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知识分子是通过思想改造中国,“共识”也无从体现;“全体国民”说法绝对 答案 A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革命纲领: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等)制定最低纲领。‎ ‎2.革命力量: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始国民革命运动。‎ ‎3.革命领导: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独立领导革命。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 ‎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性,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内部矛盾。‎ ‎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考向四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视角1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策略 ‎【考题1】 (2017·江苏单科,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关联主干 敌后战场的抗战 寻找题眼 根据“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可知,毛泽东通过“游击战”战术来对付日本军队。为此,人民军队奔赴敌后,进行敌后抗战 错点诊断 粉碎了第三次“围剿”是在长征之前;长征的胜利是在1936年;台儿庄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 B 视角2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全民族抗战的影响 ‎【考题2】 (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关联主干 全民族抗战 寻找题眼 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错点诊断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答案 D 视角3 以时政漫画为切入点,考查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题3】 (2019·江苏单科,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关联主干 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 寻找题眼 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 错点诊断 漫画反映了妻子送丈夫上战场,而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0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1940年,抗战没有胜利,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解甲归田”‎ 答案 B 视角4 以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考题4】 (2018·江苏单科,10)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 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 关联主干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关系 寻找题眼 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1948年11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 错点诊断 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6月;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渡江战役结束是在1949年4月 答案 C 视角5 综合考查抗日战争 ‎【考题5】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 1942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①“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战争开始后,罗斯福……②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③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等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特点,并分析美国援华抗战的原因。‎ 第一步 审设问 目标 途径 ‎1.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特点 据史料和所学知识 ‎2.美国援华抗战的原因 第二步 析史料 判出处 史料反映出罗斯福对蒋介石的态度的转变 读信息 ‎①明确了美国援助中国的原因;②③反映的是抗战期间美国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对中国的援助 衔知识 二战中,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中国军民奋勇抗战,使日本法西斯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彻底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中国的持久抗战阻止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免遭日本法西斯的攻击;同样推迟了日本“南进”的时间,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的作战;中国战场直接协同盟军对日作战为亚太地区盟军作战提供各种支援。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步 定答案 特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大规模援华;援华形式有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贷款援助;以主要援助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形式援华;调动中国抗战的积极性。‎ 原因:日本侵略损害了美国利益;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减轻了美国在其他战场的压力和伤亡;援华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共两党关系随着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复习备考时,我们要结合国共关系演变的阶段特征及变化因素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 ‎①合作→对抗→再合作 ‎②再合作→再对抗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基础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双方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1.(2016·江苏单科,6·《天朝田亩制度》)“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解析 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是《天朝田亩制度》。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故B项正确。‎ 答案 B ‎2.(2018·江苏单科,8·辛亥革命的背景)时人所著《中国革命史》一书指出:“中国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岁为烈。四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作者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 根据“四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根据所学,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清政府调动湖北新军镇压,造成武汉清军兵力空虚,为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故D正确。‎ 答案 D ‎3.(2017·江苏单科,8·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影响)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 大会中的政党“是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的”,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故A项正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指导,故C项错误;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9·江苏单科,9·抗日战争)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 A.使东三省逐步沦陷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解析 时间是1937年,地点在上海,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没有共产党的参与,故B项错误;会战失败,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8·江苏单科,10·三大战役)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中有武力解决有和平谈判,解放华北地区,符合条件的只有平津战役,故C项正确;渡江战役不是三大决战,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7·江苏单科,6·因果类)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运动,而材料中“《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A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是不断扩大,而义和团运动晚于太平天国运动几十年,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映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中“学拳,要摈鬼子”相符,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前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 C ‎7.(2016·江苏单科,6·逆向类)著名史学家蒋廷黻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不能反映该论断的是(  )‎ A.天京事变中自相残杀 B.大量聚敛金银财富 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 D.颁行《资政新篇》‎ 解析 “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这句话体现的是洪秀全作为农民阶级的领袖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资政新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8.(2015·江苏单科,9·意义类)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废除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正确。‎ 答案 A ‎9.(2018·江苏单科,10·推理类)在1926年国民党“二大”上,有国民党人提出:国民党人加入共产党,必须得到其所在地党部的同意。这一提议遭到了张国焘等共产党人的激烈抵制,其理由是:世界各国政党的党员,入党出党均有充分的自由。由此可知,当时(  )‎ A.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B.国共合作形式为党外合作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共两党已进入对峙时期 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是在1927年,故A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故B项错误;在合作中有不同的声音和分歧,故C项正确;1926年还是合作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9·江苏单科,9·图片类)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观察下图,与之相对应的标语最可能是(  )‎ A.“中华民国万岁”‎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万岁”‎ C.“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会场的两面旗帜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故A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不会出现国民党的旗帜,故B项错误;由两面旗帜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处于合作状态,这种形势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危机必然相关,故C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新时期中共的方针,故D项错误。‎ 答案 C 课时冲关练 ‎1.(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英国学者朱莉娅·骆菲尔博士在《鸦片战争:毒品、梦想与塑造中国》中称:“鸦片战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对此学者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 A.掩盖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野心 B.体现了作者欧洲中心立场 C.引发战争的原因是朝贡贸易 D.反映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 解析 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大门,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正义的,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这种看法掩盖了英国侵华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正义的,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表明作者是以欧洲为中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说明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2019·江苏南通三模)晚清官员梁章钜说,“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倘若外番并援英夷之例,亦于滨海各省请分设马(码)头,则又将惟命是听乎?”梁章钜的愤愤不平缘于(  )‎ A.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B.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 A ‎3.(2019·江苏盐城期末)《贼情汇纂》记载,杨贼说:“已骑虎背,岂容复有顾恋?今日上策莫如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日本侵华南京沦陷 解析 材料“杨贼”是清政府对农民起义领导人杨秀清污蔑的称呼,“专意金陵,而据为根本”,反映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故A项正确;B项与“杨贼”无关,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师北伐,与“杨贼”、定都天京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杨贼”、定都天京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9·江苏南通二模)《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解析 题干中“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剩余归公”体现违反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阶级属性,故选D项;“剩余归公”‎ 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它建立的是小农经济,并且“剩余归公”,没有显示鼓励发展私有制之意,排除B项;产品是归公的,排除C项。‎ 答案 D ‎5.(2019·江苏南通一模)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 A.“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D.“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解析 由材料“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可知,在与日本的对抗中,中国的官兵不怕牺牲,勇于杀敌,这有力地驳斥了“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故选C项。‎ 答案 C ‎6.(2019·江苏盐城期末)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潮高涨 C.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D.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解析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外国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C项正确。‎ 答案 C ‎7.(2019·江苏扬州高三期中)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记述:“其后两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浙江兰溪),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 这主要表明(  )‎ A.农民阶级不知道辛亥革命 B.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C.中国社会未出现丝毫变化 D.农村地区与外界完全隔绝 解析 “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表明农民阶级知道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表明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表明农村地区与外界没有完全隔绝,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9·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四模)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 A.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B.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答案 A ‎9.(2019·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期中)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解析 “‎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表明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B项。‎ 答案 B ‎10.(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1930年,滕代远在报告中称,“红军每次作战均有(群众)热烈的参加……少有二三千,多者一二万,爬城时同我们扛楼梯、烧城门”,因此“每次都能以少数枪支汇合群众力量可以战胜较多枪械之敌人”。群众积极性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  )‎ A.国共合作后大革命进入高潮 B.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D.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 答案 B ‎11.(2019·江苏扬州高三期中)张闻天在一次会议中说:“在主力红军方面,从苏区转移到白区去,从阵地战场转移到运动战场去……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此次会议(  )‎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 解析 “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表明是批判长征开始的军事错误,这是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军事上的“左”倾军事路线,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9·江苏连云港、淮阴、徐州三市期末调研)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到: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 A.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企图 B.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取得了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D.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解析 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可知是1940年,中国在敌后领导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故选D项。‎ 答案 D ‎13.(2019·江苏盐城期末)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B.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C.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 D.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解析 材料“敌大半为中共军”“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故B项正确。‎ 答案 B ‎14.(2019·江苏扬州高三期中)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 由内线转到外线作战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是指淮海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故B项错误;淮海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时期,故C项错误;“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是在三大战役战略决战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A ‎15.(2019·江苏南通一模)刘伯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这里的“南下作战”是指(  )‎ 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指的是渡江战役,故选D项;“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是指挺进大别山,南下作战是渡江战役,排除A项;淮海战役是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不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排除B项;平津战役是先两头,后中间,排除C项。‎ 答案 D ‎16.(2019·江苏南京三模)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答案 (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城市中心论。‎ 依据:毛: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国情决定(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 李: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3)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