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等四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等四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6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邹莉红 审题人:李兵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3.“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②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④作者反对盲从孔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B.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5.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权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6.我们传统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 ‎①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②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③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④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朝《听南纪谈》、清朝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这反映了( )‎ 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务实学风的支持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8.“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才,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9.国运沧桑,甲子轮回,2014年,又是中国农历的“甲午”年。“甲午”‎ 二字,早已如烙印刻在国人的骨子里。120年前的“甲午之役”后部分先进国人的最初选择是(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维新变法 C.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0.“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的是( )‎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11.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在此毛泽东认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 )‎ A.实行君主立宪 B.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走十月革命道路 D.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12.15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 )‎ A.反映了禁欲主义思想 B.表明了反神学的态度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D.批评了拜金主义思想 ‎13.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政变始于( )‎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4.1530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书中作者对日常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小册子广泛欢迎,在出版后6年的时间里再版了30次。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 )‎ A.宗教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B.人文主义者追求文雅的生活方式 C.资产阶级注重对现世利益的追求 D.人们用理性精神去探寻社会规律 ‎15.“他几乎神一般的思维能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这里的“他”是( )‎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达尔文 ‎16.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复苏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7.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的结尾的一节中写道:“人类对于自己上升到生物阶梯的顶峰(虽然不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而感到有些骄傲,这是可以原谅的;而他已经上升到那里而不是最初被安置在那里的这件事实,可能使他希望在遥远的将来会更上一层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进化途径自然发生 B.达尔文回避了人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C.进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规律 D.它使《创世纪》中的真理受到人们的怀疑 ‎18.“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 )‎ A.中国需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B.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社会形态的演进不可跨越 D.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19.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下列选项中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列宁主张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后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②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 ‎③罗斯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克服经济危机 ‎④戈尔巴乔夫提出“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英国人塞西尔·罗得斯说:“我坚持认为,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种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定居的地方愈多,对人类就愈有利。……如果有上帝的话,我想他希望我做的是,在非洲地图上尽可能多地绘上英国的红色。”塞西尔·罗得斯的思想主张是受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 A.社会达尔文主义 B.自由主义 C.帝国主义 D.大国沙文主义 ‎21.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成,因而是过渡的形成。”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22.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3.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4.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5.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0分)‎ ‎26.(20分)国民素养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 “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梁启超充分强调道德和民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他从戊戌维新失败中悟出一种道理:仅凭“圣主”,光绪帝“乾纲睿断”是不能取得改革成功的,应当重视作为国家主体的国民。……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强调培养资本主义化的“新民”。进行德、智、体、群等方面全方位的训练,是当务之急。最终使国民具有公德、私德、自尊、政治能力、权利、义务、尚武、毅力、合群等优良品质。‎ ‎——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三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主张各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国民素养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民素养的滑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当今国民素养建设。(6分)‎ ‎27.(20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了解中国,必须观察它的传统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 渐变之中国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并分析这一时期“明显的转变”未能促成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6分)‎ 角度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亟变”的因素。材料中所谓的“政治改制运动”、“暴力反洋运动“各是指什么运动?作者为何推崇”政治改制运动“而反对”暴力反洋运动“?(6分)‎ 角度三 巨变之中国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 “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4分)‎ ‎(4)上述材料对当今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4分)‎ ‎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历史图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上面两组图,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C‎ ‎2A 3D ‎4C 5D 6D ‎7A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B ‎15A ‎16A 17D 18B ‎19A ‎20A 21B 22D 23B ‎24A 25B ‎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0分)‎ ‎26.(20分)‎ ‎(1)主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且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4分)‎ 共同点:都强调国民的道德素养,并以此挽救社会危机,重建良好的社会秩序。(4分)‎ ‎(2)概括:国民素养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国民素养。(2分)‎ 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4分)‎ ‎(3)影响:阻碍经济建设;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损害国际形象。(3分)‎ 如何加强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3分)‎ ‎27.(20分)‎ ‎(1)“迹象”: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上,出现了反映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或活跃的儒家思想)。(2分)‎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的僵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4分)‎ ‎(2)因素: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清朝专制统治更加腐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3分)‎ 推崇原因:作者认为前者符合世界大势,后者“昧视”时代的要求。(3分)‎ ‎(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分)‎ 表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或肯定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2分)‎ ‎(4)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4分)‎ ‎28.(10分)‎ 示例一:‎ 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时代,体现了小农思想和小农特色下的文化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肯定人的欲望和人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特点。‎ 示例二:‎ 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齐;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赏、对人体的赞美突出青年巨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突出对人的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说明:秦处于专制社会,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