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2016-2017学年度下期高2018级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2分/题,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C.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2、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避而不用该字,而以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此制度旨在( ) A.倡导尊老爱幼 B.维护皇权独尊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3、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封建王权的强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4、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5、“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 A.思想文化繁荣 B.争霸战争频繁 C.社会动荡变革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 A.新兴地主 B.商人 C.奴隶主贵族 D.农民 7、《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 )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C.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D.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8、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 )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社会习俗改革 D.政治改革 9、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10、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 A、封建化过程 B.工业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1、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 A.吏治清明 B.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D.粮食产量增加 1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 ( )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 B.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 C.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积极性 D.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 1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 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D .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14、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 ) ① 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5、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 A.急功近利 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 1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采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机构臃肿 B.地主兼并土地,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D.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17、俄国有一个地主在1860年一天的日记中写道:“如果从秋天起,所有的谷子都打下来了,那么冬天,农奴和他的妻子将干些什么活呢?打谷机花费很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而农奴的工作一分钱也不要花费。”这段话表明的历史状况是 ( ) ①俄国农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农奴制度使资本主义得不到自由劳动力 ③农奴制度使国内市场受到限制 ④农村产生了出卖劳动力的贫雇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9、有人评价说,1861年后的俄国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资本主义的东西,又有农奴制度的残余,还有极端的沙皇专制主义,这种“大杂烩”社会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 ) A.垄断主义帝国 B.殖民帝国主义 C.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 D.农奴制帝国 20、“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1、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 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 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 2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24、《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第II卷 二、材料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改革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其工业化并非由政府刻意追求的事先规划的结果,而是一种源于民间私人资本“对财富的追求”和“贪欲”的结果,英国人是到了工业革命已成气候并大大改变了国家面貌时才有发现。 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材料三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四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1)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8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人欧”的主要理由,并分析其影响。(6分) (3)材料四中,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选择一种观点加以说明。(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一一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 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 以自贻蹉跌之忧乎?” 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 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戊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文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 (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4分)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6分) 2016-2017学年度下期高2018级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B B C C D C A C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B A B B C B D A C B 二、材料题 25、(14分) (1)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4分) (2) 人才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6分) (3) 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4分) 26、(20分) (1)①英国工业革命由私人资本推动,日本工业革命中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以轻工业(棉纺织业)为主,日本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8分) (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2分) 影响: 消极: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2分,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得分) 积极:有利于日本融入资本主义世界,推动自身发展。(2分) (3) “改革”说更为合理。(2分 ) “改革”说:“明治维新” 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4分) 27、(18分) (1)中国:主要购买和使用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军需品。(2分) 日本: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2分) (2)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分)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2分) (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4分) (4)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变法为民苹资奉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