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37/69503bb266f46532a306ee31dd5028f1/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37/69503bb266f46532a306ee31dd5028f1/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22/37/69503bb266f46532a306ee31dd5028f1/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危险。”以下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周王完全按照血缘进行分封 B.诸侯拥有独立征税、军事权 C.诸侯对周王要尽一定的义务 D.周王对诸侯的任免无能为力 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西周的宗族观念浓厚 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 4.《剑桥中国史》说,……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材料中说的“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行省制 5.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阳数,而紫禁城中用九之处也颇多。皇宫三大殿的高度均为九丈九尺,角楼结构为九梁十八柱,宫门为“九路钉”,横竖均为九排,共八十一颗。皇宫的佛堂中佛重八十一斤和九十二斤,都为九的倍烽和余数。另外,从紫禁城的器物上看,用九之处也比比皆是:九龙壁、九龙柱、九龙杯、九桃壶、九鼎等。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B.建筑功能齐全,体现了壮观与威严 C.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D.蕴藏着易学的思想 6.北宋初期,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到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交战于庭”。这种现象反应的本质是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在相位之争 B.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C.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利对等 7.据记载:某大臣奏报时影响了宋太祖的玩乐且拒不认错,太祖打掉了大臣两颗牙齿,大臣将打掉的牙齿放在怀里,太祖责问:“汝怀齿欲讼我耶?”大臣对日:”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这表明 A.宋太祖具有闻过则喜的风范 B.相权一定程度制约皇权 C.宋代史官治史的公正客观性 D.史书记载具有明鉴作用 8.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9.每个人都有烦恼,作为学生,我们可能苦恼于考试成绩或每天繁重的作业。贵为一国之君的天子也有着其无尽的烦恼。宋太祖说“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这也说出了历代皇帝们的心声。下列措施属于皇帝为了防范“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而采取的是 ①“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②“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③“故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④(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继承历朝传统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划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11.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处处都显得小心翼翼,对其制度、文化的态度也相对温和。康熙的评论与是时士人的反思与检讨相比较,其主要分歧在于,前者坚守明太祖开创的政治传统,而后者却欲重返历代君主、尤其是明太祖“施暴”前的“三代之治”这反映出康熙 A.重视历史经验总结 B.反对儒家的历史文化 C.与士人的矛盾尖锐 D.坚持专制主义的立场 1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 C.元朝中书省的建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13.“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A.巩固皇权 B.监视官吏 C.治理百姓 D.服务社会 14.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钱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 A.杜绝贪腐现象 B.扩大御史权力 C.提升监察效果 D.促进制度转型 15.从左图到右图,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机构逐步精简 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D.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16.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 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遇有文词辩论之处,以英文为标准。这一规定 A.推动了近代教育产生 B.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利 C.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 18.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为此,英国 A.扩大国内生产规模 B.纠结法国发动战争 C.决定对华资本输出 D.提出划分势力范围 19.“致远”舰在中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其事迹在当时欧洲也是极受褒赞。甲午中日战争中,与“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有关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0.梁启超曾指出:“今日列强之通患,莫甚于资本过度,而无道以求厚赢,欲救此敝,惟有别趋一土地广人民众而毋财涸竭之地,而全地球中最适此例者,莫中国若。”下列条约的内容能体现梁启超观点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阅读表1,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表1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2 191 2234 5艘沉没 约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约600 A.中国北洋水师损失殆尽 B.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 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D.此战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 22.“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荆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3.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24.1861年,应列强要求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1901年《辛丑条约》又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列强这样做的意图是 A.加快其瓜分中国的进程 B.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 D.便利其对清政府的控制 25.英国驻俄国公使德佛椤向英国外交部电告:“奇迹!中国的曾纪泽已迫使俄国做出了它未做过的事,把业已吞下去的领土又吐了出来!”电文中“业已吞下去的领土”是在中国的 A.东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6.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能体现出“国共合作抗日典范”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7.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28.下表是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六抗战歌曲”的网络投票结果(节选)由此可知,入选歌曲 曲目 创作年代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黄河大合唱》 1939 年 《大刀进行曲》 1937年 《游击队歌》 1937年 《毕业歌》 1943 年 A.都创作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时期 B.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精神 C.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胜信心 D.鼓舞了所有中国居民的抗日热情 29. (2018·河北邢台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题·28)1944年,豫中会战爆发,国军大败。董必武感慨战局,写道。“男儿抗日死沙场,青史名垂姓字香。中原倘有英灵护,怎让倭奴乱逞狂。”“今岁中原战役,倭势仍张,国军竟莫能抗,感时抚事,辄令人想念将军于不置也。”诗文里怀念的“英灵”和“将军”可能是 30.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力量 B.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决心 D.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二、材料阅读(共两小题,31题15分,32题10分,共25分) 31.(15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1分)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4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2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什么?(2分) 32.(10分)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5分) 漳平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5 BDACC 6-10 BDBAC 11-15 DDACD 16-20 DBBBC 21-25 CBDDD 26-30 BDBCA 31、(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1分)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为后世历代所沿用。(3分)混合体:郡国并行制。(1分) (2)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2分)趋势: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2分) 32.(1)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2分)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正面:台儿庄战役等;敌后:百团大战。(2分) (2)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每点2分,答对3点五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