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历史(中考班) (解析版)
2018-2019 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 考试卷 历史(中考班)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宋代成都几乎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利, 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这反映出当时的成都( ) A.市民阶层扩大 B.土地兼并严重 C.商品经济发达 D.奢靡之风盛行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 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 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 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3.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 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 于( ) A.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 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 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 A.官营手工业 B.资本主义萌芽 C.家庭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5.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凡故杀他人马牛,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 己马牛,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这些法律规定反映出当时 ( ) A.小农经济出现衰退现象 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经济活动 C.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D.民间屠宰耕牛现实普遍 6.德国卡尔·本茨 1885 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 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 1877 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美国莱特兄弟 1903 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 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 100 家工 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 C.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D.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 流 7.“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 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 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 ) A.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C.促进工厂制度全面建立 D.加剧了列强间的争夺 8.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 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B.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C.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9.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 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 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10.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中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从 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该观点属于( ) A.全球史观 B.文明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革命史观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 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 创力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 13.英国人赫德是促成同文馆设立的关键人物,人称同文馆的“父亲”。美国传教士丁韪良 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长达 25 年之久。同文馆保留了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式也是官 学的那一套。这说明洋务派办教育( ) A.具有除旧布新的特点 B.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 C.带着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D.形式上是新式教育实质上是儒学教育 14.《南浔志·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 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 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 经济变化的缩影,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鬼国通商是南浔地区经济发生变化的诱因 B.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反映了资本输出是当时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D.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一战结束后不久,英美烟草公司不惜把“大哈德门”牌香烟的售价从每箱 250 元跌至 200 元.压价的结果是中国烟厂销路阻滞,亏损严重。连资本雄厚的“南洋公司”也感到难以维 持。请观察下图,指出“大哈德门”和“南洋公司”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6. 中国的民族工业自起步起发展困难重重,先天即不足,后天又畸形。24 集电视连续剧 《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 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 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C.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17.1936 年 1 月 1 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 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 相互关系。6 月 3 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同日,蒋介石通电全国,号召“举 国人民,急起直追,实行推动”。关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是经济运动又是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 B.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使官僚资本迅速萎缩 D.由政府组织的、各界人士踊跃参加的反封建的经济建设运动 18.“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了!”这是近来人们见得多的一类消息。进入 2008 年, 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十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 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轿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 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的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9.王石的万科公司、柳传志的联想公司、张瑞敏的海尔公司,它们都诞生在 1984 年前后。 这一年想在制造业和科技界有所作为的人还有大学刚毕业的李东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干 人。这种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邓小平南巡讲话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B.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公众的创新精神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公平竞争 D.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 20.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 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 年 5 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 年 3 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 年 7 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C.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D.实事求是,与时倶进促发展 21.民谣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土匪来捣乱,经过 鬼子撂炸弹,经过食堂喝稀饭,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 面!”这个民谣反映了( ) A.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B.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国家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 D.农民对国家新政策的肯定态度 22.据记载,1888 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 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23.“点赞”“女汉子”“且行且珍借”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 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A.大众传媒的商业影响越来越大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D.网络主导人们精神世界 24.右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图中 WPA:公共事业振兴署; PWA: 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意在( ) A.讽刺新政偏爱普通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说明“以工代赈”让农民成为主要受益者 C.肯定新政多措并举有利于农业发展收获民心 D.提醒罗斯福总统危机犹在继续干预经济 25.右图漫画描述了 1929 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该特点应是( ) A.持续的时间较长 B.根源自金融领域 C.波及的范围较广 D.涉及领域较多 26.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 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 1931 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 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一现象( ) A.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B.说明了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27. 以上材料说明( ) A.自由放任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货币政策促使经济不断发展 D.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 28.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塞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 化,所谓“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 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塞的“法国式计划化”实际上是(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D.新自由主义的现实反思 29.1974 年美国通货急剧膨胀,实际工资比 1972 年下降 5%,1974 年 11 月失业率上升为 6.5%;1975 年美国许多关键性工业,特别是汽车飞钢铁和建筑业,受到较大的冲击。据此 可知( ) A.凯恩斯主义失去主流地位 B.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严重裂痕 D.美国调整经济政策势在必行 30.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 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 1943 年, 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 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 抛弃 C.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 意义 二、非选择题(40 分) 31.(14 分)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 化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 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 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 年间, 英国仅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 10 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 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 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 生产 4800 枚针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 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 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 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 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 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 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可借鉴哪些因素?(2 分) 32.(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 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 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 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 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32 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 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 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 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4 分)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 人”,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4 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4 分) 3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 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 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 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所有请求概 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崇高崩塌了。马戛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 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2 分) (2)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戛尔尼的要求?(6 分) (3)材料三中马戛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 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外交政 策等角度加以说明。(6 分) 2018-2019(下)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C【详解】材料中“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 利,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反映出当时的成都商品经济发达。 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扩大,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成都商品经 济繁盛的景象,与土地兼并问题无关,排除;D 项,成都商品经济的繁盛不能说明奢靡之风 盛行,排除。 2.C【详解】材料“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 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反映了古代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的特点,故 C 正确;材 料“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说明民营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 A 排除;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远低于官营手工业,故 B 排除;田庄手工业技术水平也低于 官营手工业,故 D 排除。 3.C【详解】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导致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 C 正确;手 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故 AB 排除;D 选项属于现 象,不是原因,故 D 排除。 4.B【详解】据材料“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的信息可 知此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 正确;材料中的施复 夫妇从事的是民营手工业,故 A 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没有雇佣关系, C 错误;民营手工业并不是此时期出现,D 错误。 5.C【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朝法律对屠宰耕牛的行为实施严惩。从侧面体现了耕牛对当时社 会的重要作用,表明明朝时期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 犁牛耕是自汉代以来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说明农用动力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故答 案为 C 项。A 项,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 项,屠宰耕牛不属 于经济活动,排除;D 项,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6.B【详解】材料通过事例说明电话、电灯、汽车、飞机与“公司”或“工厂”成立之间的 关系,即体现了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故答案为 B 项。材料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促进经 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 发展,没有反映经济利益是驱动科技进步的源泉,排除 C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投资重化工 业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排除 D 项。 7.D【详解】据材料“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强制实行预 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可知,恩格斯评述的“联盟”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时出现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加剧了列强对世界的争夺。故答案为 D 项。 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工厂制度全面建立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 A、C 项;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早已完成,排除 B 项。 8.C【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先进国家普遍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 准备了前提条件。故答案为 C 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 A 项;英国经 济实力衰退并不能必然带来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排除 B 项;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但不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前提,排除 D 项。 9.C【详解】从材料看到“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 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波萝等”说明早期的 海外扩张有利于不同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故 C 项正确。材料显示洲际物种交流看不出扩大 了洲际贸易的范围,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B 错误。材料 没有体现种族交流信息,D 错误。 10.B【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 以看出材料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文明史观,故 B 项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新航路开辟对整体世界的影响,故 A 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新航路 开辟对现代化的影响,故 C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故 D 项排除。 11.C【详解】推动世界性市场的雏形初现是新航路的开辟,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 除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革命,出现了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进一 步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②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 潮,这一殖民扩张也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③正确;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话和无 线电报等电信工具也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④正确;选择 C 符合题意。 12.A【详解】1916 年,清政府已被推翻,民国建立。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A 错误,符合题意;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导致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 B、C 和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同文馆的教习是美国人,教授的是西学,但是同文馆保留了 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管理方式也是官学的那一套,体现的是京师同文馆带着浓厚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色彩,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具有除旧布新的特点的结论,A 选项排除。 美国传教士任教同文馆的总教习的做法不能得出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的结论,B 选项排除。 京师同文馆的教育体现的是中体西用思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教育,D 选项排除。 14.C【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南 浔地区的丝绸大量运到上海出售,与外商进行贸易,生意繁荣,许多农民都从事纺织,不愿 意种地。材料无法体现资本输出的信息,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特点是以商品输 出为主,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说明鬼国通商导致 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变化,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了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 说明外国商品的入侵导致该地区农民纷纷不种地,均从事纺织业,显然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逐 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A【详解】结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到 1956 年三大改造 完成后退出历史舞台,①是小农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现,直到新中国 成立后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为止,②是外国资本主义;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直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为止,③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为止,④是官僚资 本主义企业。“大哈德门”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②正确;“南洋公司”属于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③正确,②③符合题意,A 选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 选项错误。 16.B【详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当中,始终在中外反动 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困难重重,故 B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人公社会地位低下,排 除 A;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并非个人情感,排除 C;D 是原因之一,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 17.A【详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较为全面的经济运动。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6 年”来看,这场运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又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故答案为 A 项。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排除 B 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发展,排除 C 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反封建无关,排除 D 项。 18.C【详解】解答本题关键要抓住“看不见的手”的特征和隐性的时间信息:现阶段。“看 不见的手”是指市场经济,再由“我国在现阶段”分析可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是 1984 年开始,A 错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不符合材料中“看 不见的手”的经济特征,B 错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看得见的手”的经济运行模式,D 错误。 19.B【详解】材料表现出这一时期中国人创业激情高涨,进取心勃发,主要原因应该是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给国内创业提供了优越的环境,B 正确;邓小平南巡讲话出现在 1992 年,A 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概在 2008 年,所以排除 C 项。材料的现象是因为政策 导致创业环境的变化,不是国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度的加快,D 错误。 20.D【详解】材料中的这三项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政 策。设立民族自治区,是考虑到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也是从我国各民族历史实际情 况出发的产物,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的产物,体现了从实际出 发,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充分考虑了港澳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他们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 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故答案为 D 项。A 项,深圳特区没有体现民族利益至上的观点信息, 排除;B 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原则,排除;C 项,深圳特区没有体 现民族平等的信息,排除。 21.D【详解】由材料“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可知 农民对国家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持肯定态度的,故选 D。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只是 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排除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 排除 B;改革只是首先在农村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排除 C。 22.D【详解】结合关键字眼“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我们可以判定答案 是 D;根据题中关键字眼“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可知,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 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因此 ABC 错误排除。 23.C【详解】材料中的“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 方式”,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 映的不是传媒的商业影响,排除 A 项;网络热词的出现,并不表明大众文化日益庸俗化,排 除 B 项;D 项中的“主导”说法绝对,材料只是表明人们精神世界受到网络的影响,排除。 24.C【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可知漫画强调的是 新政多措施并举有利于农业发展并收获民心,C 选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的性质是在维护 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 选项排除。以工代赈属于社会救 济方面的措施,农民不一定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B 选项排除。提醒罗斯福总统危机犹在继 续干预经济的说法不符合漫画的主旨,D 选项排除。 25.C【详解】漫画中华尔街的大熊比喻的是经济大危机从美国爆发,后面的多米诺骨效应 比喻经济危机影响的范围广,故 C 项正确。漫画中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长,A 错误;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 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经济危机影响的范 围广,不是涉及的领域多,D 错误。 26.C【详解】1931 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地》中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 形象“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这一作品 对美国人战胜危机具有激励作用。故答案为 C 项。A 项“彻底”说法绝对,材料也没有反映 美国人对中国看法的改变,排除;B 项中的“广泛的认可”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且人 们对这一作品产生共鸣不是因为其风格,而是因为其主题,排除;《大地》没有涉及抗战, 排除 D 项。 2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指导思想,自由主 义是伴随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后的产物,二战 结束后开始大规模应用,说明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理论创新,D 选项符合题意。社会稳定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A 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国家干预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结论,B 选项排除。 材料与货币政策无关,C 选项排除。 28.B【详解】由材料“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 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可知,法国实行的是计划指导性经济模式, 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故选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 发挥”的描述不匹配,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放弃了自 由主义市场经济,排除 C;新自由主义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全球绝大多数政党所采取的政治 和经济趋向,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 D。 29.D【详解】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现象,就是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 出现停滞现象,“美国通货急剧膨胀,实际工资比 1972 年下降 5%,1974 年 11 月失业率上 升为 6.5%”正是滞涨现象的体现,可见美国的经济政策急需调整,故 D 项正确;凯恩斯主 义政策暂时失灵,并不是说明失去了主流地位,A 错误;虽然美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现象,美 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并没有动摇,B 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严重裂痕,C 错 误。 30.D【详解】“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 “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 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体现了福利国家制度的政治意义和对人的关注, 故 D 项正确。福利制度是在二战以后建立的,故 A 项错误。福利制度是“混合经济”下,是 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并非遭到抛弃,故 B 项错误。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在医疗保健服 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而非非经济上的投资,故 C 项错误。所以 选 D。 31.(1)因素:政府立法鼓励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积极从事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圈地 运动带来自由雇佣劳动力;手工工场的分工合作。(答出 3 点 6 分) (2)特点:起步晚,开始于 19 世纪中期;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 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答出 3 点 6 分) (3)借鉴因素:政府的鼓励及扶持,主动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思 想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答出 2 点 2 分) 32.(1)内容: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整工农业生产;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 分) (2)问题:贫困和失业等。 不赞同。理由: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进行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4 分) (3)中国: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借鉴了市场经济模式,开创了市场经济体制。 美国:在私有制不变的情况下,以市场经济为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新模式。(4 分) 33.(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的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 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食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答出 2 点 2 分) (2)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拒绝原因:经济上,中国是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政治上,大国心理,防范外来势力的干 扰。(6 分) (3)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