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检测历史试题
2019 秋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检测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 1.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 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民贵君轻 C. 天人合一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属于“人我和谐”思想,故 A 正确;B 属于孟子民本思想;C 属于董仲舒人天思想;D 属于孟子气节思想。 【详解】 2.汉代以来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它是 A. 心学 B. 佛学 C. 理学 D. 伦理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代儒学吸收佛学和道家思想,形成理学思想,故排除 BD,C 符合题意;心学是理 学的分支,A 不符合题意。 3. 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 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 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 C. 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程朱理学的方法。程朱理学应当辩证的分析,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对 于今天仍有重大积极作用,故 D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详解】 4.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 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 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 A. 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 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 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 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 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受到一定的压制,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 A;BCD 三项说法正确,是材料中现象的体现,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5.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 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 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 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多”,降低了生 产成本,②④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③错误;“江南竹贱之国, 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①错误。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造纸术 6.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 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 反映了( )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在材料中,使用竹简和丝帛有一定的弊端,“蔡侯纸”原料易得且便宜,但是汉 代主要的书写材料不是纸张,③错误,④虽出现在汉朝但并没有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错误,所有带③④的选项都不正确,即 ACD 三项排除。只有①②正确,故选 B。 7. 《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 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材料反映 A. 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 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 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D. “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眼是“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根据本题题眼,可知材料的作者主张有 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而不是全部接受,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题干材料均无法体现。所 以答案选 A。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中体西用 【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化: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 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 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 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8.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 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 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唐太宗不喜欢“无丈夫之气”的萧子云的书法,而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显然, 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具有“丈夫之气”及其它艺术特色而“尽善尽美”,深得唐太宗及当时人民 所喜爱。此一点,正是王羲之书法艺术高超所带来的结果,同时也和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强 盛的时代特点不无关联。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唐太宗并未明确规定整个社会要对王羲之的书 法加以认同,故“决定”表述错误。且“皇帝的好恶”对“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只能起浅层 次的影响作用;王羲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地位确立的深层原因应当从王羲之自身书法艺术 的高超及历史的选择进行考虑。故 A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较高,但“不可超越”材料 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支撑。故 B 项错误;材料所问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只解释了太宗时期唐朝和南朝后期社会对艺术的认可风格不 同。D 项不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且不具备普遍性。故 D 项错误。 9.明末淸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 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 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 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C. 世俗文学登上大雅之堂 D. 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明末淸初”“李贽也有“宇宙间有五大 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改变了以往以雅 俗文体的传统界定,将《水浒传》与所谓的雅文学一视同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由于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文学观念的改变,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水浒》是文学作品,不 可能真实记录历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人的批判意识,故 B 项排除;C 项包含在 B 项之中。 10.下图所示,修竹数根,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虚实,傲气风骨,这是文人画的代表作 之一。这类作品的风格是 A. 着重抒发个人的情感 B. 力图表现真实的景象 C. 极力描绘多彩的现实 D. 特别强调画面的完整 【答案】A 【解析】 抓住本题文人画及风格,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 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 A 正确;文人画注重意境,不强调表现真实的景象和现实, B、C 错误;浪漫主义美术特别强调画面的完整和统一,排除 D。 11.1915 年在帝制浪潮最高的时候,安徽人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创办《新青年》。陈独秀认 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路径基本思路不错,从器物改革到制度变革,这些思路都很对。但是中国 人真正的觉悟不仅仅是物质的,也不是仅仅建构一个政治的民主架构,而是中国人必须在伦 理观念上、道德上、思想文化上有最后的觉悟。陈独秀这段话出现的时代背景不包括 A.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思潮 B.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 C. 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及知识分子的觉醒 D.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1917 年十月革命爆发,不可能是阵独秀 1915 年讲话的背景,符合题意,故选 D;根 据“1915 年”“回到上海创办《新青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ABC 都是新文化 运动的背景,也陈独秀这段话出现的时代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5 年”“回到上海创办《新青年》”,联系所学新文化运 动的背景分析解答。 12.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 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 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君民共主 D. 民贵君轻 【答案】B 【解析】 注意题干“百姓”是“东家”,可知只有“主权在民”才符合题意,故选 B。 13.有关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风云画卷。如果让你来编导这部电视剧,你认为没有必要参考的 历史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渡江战役 D. 中苏建交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9 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中苏建交不可能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背 景,D 符合题意,故选 D;1949 年春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8 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 进大别山,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ABC 都是有必要参考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风云画卷”,联系所学新中国成立的背 景分析解答。 14.1923 年 12 月 1 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 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注意题干时间“1923 年 12 月 1 日”,1924 年初国民党“一 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 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A 说法错误。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 是资产阶级的领导,C 不符合题干。D 没有体现题干内容。 15.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们最关注、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下列思想中最能体现这 一思想的是 A. 温故而知新 B. 有教无类 C. 学思结合 D. 当仁不让 于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不同等级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体现教育公平,故 B 正确; AC 是学习方法,与教育公平无关,排除;当仁不让于师意为在"以仁为己任"而寻求真理的时 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退让,与教育公平 无关,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教育公平”,联系所学孔子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 16.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节制资本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BD 三项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无关,均排除。1922 年中 共制度了最高革命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和最低革命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也是经历 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革命活动失败后的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 的斗争目标,C 项正确。故选 C。 17. 1930 年 5 月 24 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文提出:“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 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 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 划完全是空谈。”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 始终坚持“城市中心论” B. 主张工农联盟的革命作用 C. 彻底否定农村革命道路 D. 关于中国革命模式分歧严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认识,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准确获取解 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1930 年随着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 革命已出现了“星火燎原”之势,但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所发表的观点反映了在当时党内有很 多人仍坚持“城市中心论”,并不赞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反映中共在革命的道路 上存有分歧,故 D 正确;AC 表述过于绝对化,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1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 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 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 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等信 息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使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轨迹,符合“岔路”一词的含义,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 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改变,与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无关;B 选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改变,与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 殖民地特征无关;D 选项错误,继承胡适的初衷与“岔路”一词含义相反。故正确答案为 C 选 项。 19.1992 年 4 月 8 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 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 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描写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史实,而南方谈话提出了“计 划与市场的关系”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故 D 正确;A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BC 不是南方谈话的内容,不符合题 意,排除。 20.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 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内容可以看出是指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图一是计划经济的体现,图 二是市场经济的体现,在其中导致这种变化的是邓小平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所以选 C,ABD 不符合题意。 的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史学界认为:“这个新的国家(美国)以史无前例的深度,确立了民众控制、个人自由和 形式宽容等原则。”在 1787 年宪法中,最能体现“民众控制”原则的规定是 A. 建立联邦政府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 实行三权分立 D. 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答案】D 【解析】 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要对选民负责, 体现了“民众控制”的原则,故 D 正确;ABC 项与“民众控制”原则无关,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 年宪法》,本题主要对材料中“民众控制”原则理解。 22.1966—1976 年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正 在进行 A. 社会主义改造 B. “大跃进” C. “文化大革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1966—1976 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 度十年没有召开,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 1953-1956 年,故 A 项错误;“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 1958 年,故 B 项和 D 项错误。 23.“×××,教授。1950 年 1 月生,1968 年中专毕业,1969 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 1978 年 3 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 年 2 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 年至 1997 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 A. “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C. 恢复高考政策为他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 受教育权利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人在 1969 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是受“文革”的影响。 “文革”结束以后,1978 年 3 月他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是在 1977 年恢复高考之后,之后 他的一系列学习工作生涯都是与此有关的,因此 C 项说法与题意相符。“教育革命”是针对 工人阶级开展的,材料提出的是知识青年插队,A 错误。中美关系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 B。 《义务教育法》制定于 1980 年以后,与该人无关,D 错误。 24.下列有关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A. “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B. “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C. “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 “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 新式工具的使用上,“电车”是新式交通工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马车”“人力车”等 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故选 B 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更新 25.1964 年 10 月 16 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C. 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 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 符合题意,故选 A;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 1 号 1970 年 4 月 24 日发射成功,1956 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1973 年袁 隆平培育成功南优二号,BC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26.下列关于 1953 年中共中央公布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选择 B. 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C. 其特点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D. 其实质是使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一化三改,其特点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C 项正确。ABD 三项都不算突出特点,排除。 27.智者学派认为:“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不存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 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 生是那么短促。”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否定对神的崇拜 B. 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C. 树立人的尊严 D. 统一社会道德标准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社会道德方面,智者学派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材料体现了智者学派关注人和人类社会,否定对神的崇拜、树立 人的尊严的思想,ABC 不符合题意,排除。 28.从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 1000 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 50%-71%,出现 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 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 中华民族更勤劳勇敢、聪明 C.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 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B 项明显错误,这是民族优劣论的观点,符合题意,故选 B;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 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一巨大进步,我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发展是 不可分的,A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D 也属于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不符合题 意,排除。 29.关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于是借助 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该材料 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的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否定教会权威 【答案】D 【解析】 【详解】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 16 世纪至 17 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 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 教教派。选项 A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宗教改革并不否认信仰上帝,选项 B 排除;材料 中并未体现出对《圣经》地位的强调,选项 C 排除;材料中反映了作为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 的教会被否定了,实际上是否定教会和教皇对《圣经》的解释权,使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故 D 正确。 【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接线员”“直拨”,可知作为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的教会被否定 了,因信称义而不再是因行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否定了教皇的地位 30.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 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 张实行的政体是 A. 民主共和 B. 贵族共和 C. 君主立宪 D. 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孟 德斯鸠的思想内容的掌握情况。材料中孟德斯鸠介绍了三种政体,即共和政体、君主立宪政 体和君主专制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立法、行政、 司法由议会、国王和法院分别掌握,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因此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君主立宪制,故选 C。 【考点定位】孟德斯鸠的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0 分) 31.儒家学者对“君”的态度并非一层不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止,作辞职解)。 ——《论语·八佾》 (齐宣)王曰:“卿(有)不同乎?”(孟子)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 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 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孟子·万章下》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 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 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对儒家思想)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 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 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存在过失的君主,孔子、孟子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董仲舒对君臣关系的 看法不同于孔、孟,结合所学指出源于怎样的政治形势?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是如何看待君主 的?从经济角度看,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字数在 300 字左右) 【答案】(1)相似之处:以正道辅佐、劝阻;不行就辞职。政治形势:西汉王国问题威胁皇 权。 (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时代要求: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或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 域的反映) (3)观点:不同时代的人们将儒家思想加以剪裁、改造以服务于阶级和时代需要。 论证:①西汉: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将道家、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中,提出“君权神授”、“罢默百家,独尊儒 术”、“春秋大一统”等主张。 ②两宋时期,为了维护儒学 独尊地位,二程、朱熹等冲破汉唐儒学束缚,融合佛道思想,的 创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提出“人伦者,天理也”。 ③明中期,面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继承发展陆九渊的学 说,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④明清之际,面对满清入关,明朝灭亡,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 致用等。 【解析】 【详解】(1)相似之处:根据“以道事君”“君有大过则谏”得出以正道辅佐、劝阻;根据“不 可则止”“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得出不行就辞职。政治形势:结合所学,西汉王国问题 威胁皇权,因此董仲舒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加强君主专制。 (2)黄宗羲: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时代要求:从经济角度看,黄宗 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3)观点:根据“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 需要”得出不同时代的人们将儒家思想加以剪裁、改造以服务于阶级和时代需要。 论证: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论证,可结合西汉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等主张,以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大一统”的 需要;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提出“人伦者,天理也”,维护封建统治;王阳明、陆九渊面 对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黄 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思想主张。 32.材料一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陈独秀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 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钱玄同 材料二 材料三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不是陈独 秀、李大钊等运动倡导者的非理性“情绪的宣泄”。 ——龚书铎《正确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四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 存在着明显的偏向……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的追求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 儒家旧道德。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3)进步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 发展,促进思想解放。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解析】 【详解】(1)根据“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得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根据“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得出 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2)根据“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据“袁世凯 举行祭孔大典”得出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根据“二十一条件”“争回主权”得出北洋 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3)根据“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结合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可从民 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 解放,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 宣传动员作用等角度分析总结。根据“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即对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的片面性。 33.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 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的 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 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 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 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大致有三种 观点:①引发了一些社会疾病;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药方;③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据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历史价值。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 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3)你赞成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答案】(1)主张:提出“美德既知识”,反对忽视道德;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认 识你自己”。 价值: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是欧洲 18 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2)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 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3)观点:赞成①引发了一些社会疾病。 理由:它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观点:赞成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药方。 理由: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或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 意义);它帮助人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 观点:赞成③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理由:工业革命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反差; 促使一些人抒发情感,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积极追寻理想世界;寻找解决 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或歌颂民主和自由,热情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思想主张抓住材料一中“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 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的关键词“反复考验、真善美”,联系课本知识中苏格拉底 的思想主张,可得出“美德既知识”;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认识你自己”,第二 小问历史价值抓住其思想主张,直接联系课本知识来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诉求抓住材料二中“(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 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的信息,联系课本知识中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关系注意题干要求“从人文主义 传播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 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 了的人文主义。 (3)本体属于开放性问题,选择材料三中任意一个观点都可以,关键在于理由充分,如果选 择观点①②,可结合课本知识,分别从浪漫主义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来分析,如果选择观 点③,可联系浪漫主义兴起的背景来分析即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浪漫主义思潮;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