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四次统考试题 一、选择题 ‎1.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 A. 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 B. 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C. 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 D. 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中爵位高低和封土多少呈正比,说明这是贵族内部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选项B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选项C不是本质,排除;选项D是分封制的目的,而非本质,排除。‎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宗法制度的继承原则是立嫡不立庶,即只有嫡子(正妻所生子女)才有继承权利,而庶子(正妻之外的其他妃子所生子女)则无继承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正确;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补充形式,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两项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先秦文字的紊乱状况,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这种文字是 A. 楷书 B. 行书 C. 小篆 D. 草书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选项C正确;楷书、行书、草书出现在秦朝以后,选项A、B、D排除。‎ ‎4.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可知在胡三省看来,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相关执掌奏章的信息,A项错误;统领百官的是丞相,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在御史大夫有草拟诏书的职责,D项错误。‎ ‎5.《三国志》提到,某职官自汉季以来“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以往)司察之而已”。由此推断,该职官是 A. 郡尉 B. 刺史 C. 三司使 D. 枢密使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引用《三国志》所说由掌地方“司察”发展成“统诸郡”的地方行政官员等信息相符合的是汉代刺史,B项正确;郡尉并没有发展成为地方行政长官,三司使、枢密使是宋代才有的中央财政、军政官员,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6.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主管行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互不统属,其目的是 A. 削弱王国势力 B. 强化节度使权力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废除丞相制度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二府三司”是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达到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C项正确。削弱王国势力的是西汉时期的推恩令,故A项错误。节度使是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的官吏,故B项错误。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故D项错误。‎ ‎7.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规定:诸侯国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这主要是为了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分封制度 C. 削弱丞相权力 D. 解决边患危机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故B项错误。西汉时期削弱丞相权力的是内外朝制度,故C项错误。推恩令解决的是王国问题而非边患问题,故D项错误。‎ ‎8.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察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据题干“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故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世卿世禄制以血缘世袭为依据,故A项错误;察举制以品德为依据,故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职,不属于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故选D。‎ ‎9.有学者认为“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皇权的进一步强化”。下列对军机处特点的叙述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A. 它直接削弱内阁权力,使内阁成为虚设机构。‎ B. 它设在宫内,外界干扰少,提高了决策效率。‎ C. 它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D. 军机大臣权高位重,实际地位等同于宰相。‎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地处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秉承皇帝旨意传达政令,这体现了皇权的进一步强化,选项B正确;选项A体现了军机处和内阁的关系,不能说明皇权的进一步强化,排除;军机处并不是总览全国军政大权,排除C ‎;军机大臣并不是位高权重,排除D。‎ ‎10.古希腊的城市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小国寡民 C. 农耕文明 D. 寡头政治 ‎【答案】B ‎【解析】‎ 古希腊的城市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这说明古希腊城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控制权,故A项错误;“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说明古希腊不是农耕文明,故C项错误;寡头政治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1.下面漫画反映的改革措施的制定者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答案】B ‎【解析】‎ 漫画显示的是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时期改革措施,B正确;其他改革者不符合题意。排除。‎ ‎12.俊伦改革规定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 ‎ A. 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B. 满足男子参政愿望 C. 确立民主政治体制 D. 促进城邦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梭伦改革以财产等级制代替原来的血缘等级制,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答案为A项。此前男性公民已有能够参政的,这一措施也不能保证所有男子参政,排除B项;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排除C项;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3.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所说的“全体公民”指的是雅典城邦中的 A. 妇女 B. 奴隶 C. 外邦人 D. 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适用范围,联系课本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子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妇女、奴隶、外邦人说法均不准确。只有D说法符合史实,故此题选D项。‎ 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公民 ‎14.在罗马留给后人的遗产中,有那么一样,“它不仅是博大精深的治国理政经验的成套体系,而且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具有高度的实用性”。这一遗产是 A. 罗马共和制 B. 罗马法 C. 罗马奴隶制 D. 罗马帝制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治国理政经验”“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给后人的留下的遗产就是罗马法,故B项正确;AD项是罗马所经历的政体,排除;B项是罗马的社会制度,排除。‎ ‎15.《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是 A. 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 调整罗马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 调整罗马各民族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旨在考查罗马法的了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C、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罗马法·《十二铜表法》‎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谁是国家最高主权的代表——国王还是议会?最终,英国人明确的答案出现于 A. 1649年 B. 1689年 C. 1701年 D. 1721年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明确了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选项B正确;选项A中处死国王,但并未明确议会的地位,排除;选项C颁布《王位继承法》,是对王权的进一步限制,排除;选项D是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是对王权的进一步削弱,排除。‎ ‎17.18世纪中后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其基本原则是: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每逢议会大选后,由国王任命在大选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领袖即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组织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这表明 ‎①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②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④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18世纪英国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如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议会大选后的多数党首领组阁,受议会监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王统而不治,议会监督控制行政权等使英国式的民主影响深远,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说法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18世纪的英国,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已经成为习惯,内阁不再直属英王,说法③‎ 错误,与之组合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8.下列关于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②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第一位首相 ‎③内阁是王权专制的工具 ‎④内阁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责任制内阁制度的确立宣告国王“统而不治”的正式开始,排除③,其他均是关于责任内阁制正确表述,选择B正确。‎ ‎19.下列法律文献与其所确立的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 英国《权利法案》——民主共和国 B. 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C. 法国1875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D. 德意志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答案】D ‎【解析】‎ 德意志1871年宪法意味着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故选D;英国的《权利法案》意味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等于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法国1875年宪法也意味着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故排除C。‎ ‎20.1787年宪法形成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二百多年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下列说法符合这一宪法精神的是 A.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 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 C. 三权分立但互相制约 D. 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 ‎【答案】C ‎【解析】1787年宪法体现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原则,形成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C正确;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权,总统由选举产生,ABD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87年宪法形成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解答。‎ ‎21.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摸,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 A. 三权分立制 B. 民主共和制 C. 责任内阁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反映独立之初的美国各州相对独立的弊端。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权威,美国实行联邦制,故选D。三权分立制反映的中央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A;民主共和制是美国的政体,与材料无关,排除B;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排除C。‎ ‎22.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 皇权受到制约 B. 实行联邦制度 C. 设立责任内阁 D. 议会拥有立法权 ‎【答案】B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首创联邦制,德国借鉴了美国的联邦制,因而说德国得益于美国,B符合题意;德国皇帝是权力中心,故A不符合德国,排除A。德国没有设立责任内阁制,C不符合德国,故排除C。议会掌握立法权学习的是英国,故排除D。‎ ‎23.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符合题意;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24.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 B. 甲午战争 C. 虎门销烟 D. 洋务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人民的第一次反侵略行动,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第一次的反侵略行动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而不是抗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 ‎25.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下列文献作够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自卫抗战声明书》‎ ‎【答案】A ‎【解析】‎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而《南京条约》则是鸦片战争的结果,故选A;《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1851-1864年间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纲领性文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自卫抗战声明书》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声明,故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D。‎ ‎26.陈旭麓评价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场战争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D. 北伐战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故A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近代化特征,故B错误。北伐战争、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中国近代化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故CD错误。‎ ‎27.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是 A. 协定关税 B. 割香港岛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领事裁判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司法权的破坏,C正确。A是关税自主权,B是领土主权,D是贸易自由的破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8.“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国民大革命 D. 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上述歌谣提到的“打下南京城”可以判断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因为太平军曾在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其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故A项正确;BD项没有“打下南京城”,排除;C项不符合“天兵”“杀妖”,排除。‎ ‎29.太平天国运动中,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相符的事件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提出《资政新篇》 D. 进行北伐和西征 ‎【答案】C ‎【解析】A是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不能体现世界潮流,排除A;B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不符合和世界发展潮流,排除B;《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故选C;北伐和西征是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不符合世界潮流,排除D。‎ ‎30.《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 A.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 公众选举官吏 C. 禁止妇女缠足 D. 洪秀全分封诸王 ‎【答案】A ‎【解析】A体现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性,故选A;B不符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禁止妇女缠足并非是空想,是可以实现的,C错误;洪秀全分封诸王是已经实现的史实,D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 10 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材料三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沿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答案】(1)特点:皇权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基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主要表现: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 ‎(3)联邦制原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国会参众两院议摩的分配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妥协:宪法关于鼎人公民权的规定体现了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故……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可得皇权至上;根据材料一“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得等级森严和中央集权的特征。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表现:根据材料二“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可得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材料二“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可知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根据材料二“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可知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根据材料二“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可得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 ‎(3)说明:材料三的关键词是“妥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787年宪法中,有以下妥协,第一,联邦制原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第二,国会参众两院议席的分配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妥协;第三,宪法关于黑人公民权的规定体现了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32.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 ‎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如何体现了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答案】(1)特点:①小官监察大官(以小驭大);②中央派遣并直辖;③职责有明文规定;④无常设办事机构。意义:①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2)特征:①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②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③政府权力相对萎缩美国:①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的原则;②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知,刺史以小官监察大官(以小驭大);根据材料“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可知,此时是中央派遣并直辖,而且职责有明文规定;根据材料“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可知,刺史无常设办事机构。意义:根据材料中“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可知,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根据材料“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可知,刺史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2)特征:根据材料“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和“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可知,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根据材料“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根据材料“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出现政府权力相对萎缩。说明: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政体结构上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的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实行联邦制,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3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中文本第十款规定: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英文本该款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agrees to establish at all the Ports….a fair and regular TariffofExport and Import Customs and other Dues, which Tariff shall be publicly notified and promulgated forgeneral information”(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中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时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哪一个条款?根据材料一,分析该条款的表述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该条款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分析该主权遭破坏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合材料二,指出从当时的外交失败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答案】(1)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不恰当。条约文本显示清政府只需制定一部“公平”的关税则例即可,其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关税自主权。便利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日益的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训:我们必须了解国际关系准则,主动开放,方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获得平等待遇)。‎ ‎【解析】(1)条款:依据材料“各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南京条约》中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态度:不恰当;理由:依据材料“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来看,英国要求清政府在其条约内容基础之上制定税例即可,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历史背景:可从英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分析,即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迅猛,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主权:依据材料“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来看,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导致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促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破坏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教训:综合上述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必须了解国际关系准则,主动开放,方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