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1.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 ‎【解析】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诸侯墓中出土了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的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是在战国时期,故A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等级制度的破坏,不能说颠覆,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 ‎2.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丛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可知该官职应该属于监察官员,按照秦朝的官制,只有御史大夫属于监察官员,负责监察百官,所以此官职应是御史大夫,故答案为C项。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排除A项;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B项;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排除D项。‎ ‎3.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世卿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秦汉至宋元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比如郡县、道、路到行省,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故选A。封建国家权力不存在转移的问题,而是君主的权力不断地加强,排除B;宰相退出权力中心是明以后的事,而且元代还涉及一个宰相权力反弹的问题,排除C。世卿世禄被打破早在春秋战国就开始了,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 《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规定:“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这一现象 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 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所述现象有利于新兴阶层的出现,所以有利于社会关系的调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新的生产方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军功爵制的开端和商鞅变法有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战国时期郡辖县的行政建制尚未普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5. 《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饮食结构的变化 B. 人口增长的需求 C. 新航路的开辟 D.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B ‎【解析】玉米是高产作物,玉米种植的增多是人口增长的需求而导致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玉米种植情况变化导致了饮食结构的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航路的开辟和玉米种植情况变化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玉米种植情况变化不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玉米种植的增多是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 ‎6. 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①项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是在春秋时期;②项流通领域出现纸币是在宋代;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是在西周时期;④项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是在明清时期。故选D。‎ ‎7.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答案】C ‎【解析】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答案选C项。材料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本题难度不大,首先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出D项是无关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说法错误。‎ ‎8.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B。‎ ‎9.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墨子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所以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的是哲理思辨的倾向,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理性主义,综上所述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同一时期的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10.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 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制度 D.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 ‎【答案】A ‎【解析】雅典当时实行直接民主制,抽签的方式选举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官员缺乏专业知识,弊端很大。苏格拉底的观点即是对雅典民主制的弊端的批判,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是说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不反对雅典民主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知识即美德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一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 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 B.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C ‎【解析】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是在1588年,属于1558一1603年,即伊丽莎白时代,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在18世纪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才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17世纪后半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1588年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在1756年到1763年打败法国,英国在后来掌握了殖民的霸主。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 ‎12. 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国王行政权丧失 B. 英国进入法制社会 C. 责任内阁制形成 D. 议会主权地位强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知识的理解运用层次。需要学生在熟悉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题干材料所创设的新情境进行解析和判断。首先根据“1698年”进行时间定位,确定是在《权利法案》之后,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前;再根据题干中“没有议会的参与”、“ 国王的条约”、“ 一纸空文”可以得出国王此时仍然拥有行政权,但受到议会的限制,可以排除掉A、C。而B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掉。所以答案为D。‎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 ‎13.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共和国的真正起始!”这反映的是 A.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 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C. 德国颁布实施1871年宪法 D.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1875年宪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可以看出体现的是法国1875年宪法及民主共和的到来的曲折历程,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美国没有经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C项错误,德意志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考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的1875年宪法 ‎14. 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 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过度的直接民主导致“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须要实行间接民主、限制地方的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没有体现限制地方权力,A项排除;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间接民主形式是对选民权力的限制,B项正确;三权分立是对各级政府权力的限制,不符合题意,C项排除;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没有体现限制选民权力,D项排除。故选B。‎ ‎15. “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 价格革命 B. 商业革命 C. 工业革命 D. 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平宁半岛属于地中海沿岸,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属于大西洋沿岸,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的影响,即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选项正确;价格革命指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升,材料未涉及,故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没有材料所述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世界市场形成,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6. 伴随着机器生产的出现,也出现了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从而也改变了工业革命前那些落后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面貌。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大批地涌向城市,许多破产的手工业者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队伍,使城市人口大增。这说明工业革命 A. 导致手工业者消失 B. 改变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C. 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D. 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是英国逐步进入工业社会,‎ 即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转型,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工业革命后手在某些行业工业者仍然存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城乡发展是更不平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只是进步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7. 有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垄断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即美国钢铁公司的出现是由于垄断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大规模投资的需求而非海外殖民的需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例如从1901年这个时间来看就可以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应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列强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 ‎19. 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一欧洲时代一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 B. 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 C. 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 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 ‎【答案】C ‎.....................‎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历史分期方法 ‎20.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 抨击罗马教廷 B. 推销“赎罪券”‎ C. 反对宗教改革 D. 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1.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 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意思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来解答。中世纪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教教会的控制,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日心说开始突破教会神学束缚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等 ‎22.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主张的体现了下列哪一观点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三权分立说 D. 天赋人权说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契约精神,即体现的是社会契约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契约而非天赋人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3.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古典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B ‎【解析】浪漫主义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所以本题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B。‎ ‎24. “国内阶级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陷于瓦解,广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转向布尔什维克一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形势开始成熟。”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运动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答案】D ‎【解析】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指的是十月革命,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法国大革命不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巴黎公社运动也不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月革命不是推翻临时政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25. 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法国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影响。‎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其差异的社会原因。‎ ‎【答案】(1)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地域差异性。‎ 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不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没有形成系统的、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具体措施对旧制度局部修补,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完整、系统的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方案。‎ 原因:中国—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政治上专制集权高度膨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政治: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自然科学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说明:只要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思考归纳作答,注意符合史实,历史术语、专业名词表达准确)‎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要突出两点,一是多样性,二是地域性。历史影响主要突出三点,一是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二是百家争鸣为当时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各种各样的理论依据。‎ ‎(2)中外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主要突出都反对封建制度、都是反封建之类的答案均可。不同点主要突出是否形成了新的系统的社会方案、是否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其差异的社会原因则要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别比较然后寻找不同的原因。‎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汉大学教授赵林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他认为: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 ‎——《试论宗教改革对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观点:近代西方文化的起点是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我赞同这一观点。‎ 论证:宗教改革倡导“教随国定”,推动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和近代西方民族文化的繁荣;宗教改革倡导“因信称义”,有利于欧洲民众思想的解放,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倡导人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推动了人的思想独立和自由,有利于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文艺复兴过度推崇人性,容易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示例二 观点:近代西方文化的起点是宗教改革,不是文艺复兴。我反对这一观点。论证: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有利于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基础。而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先必须知道材料中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观点——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然后要知道有三种方法去做此题,对该砚点可以赞成、可以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关键是要结合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各自的意义去论述三个观点中的一个即可。‎ ‎27.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僧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做为新宪法的模版。‎ ‎——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 材料二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际上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题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渐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 ‎——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 ‎(l)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 ‎【答案】(1)因素:英国总督制的影响;强州行政权的示范作用;制约议会的需要。‎ ‎(2)原因: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心系国家,不恋权位。‎ 贡献:设立内阁;树立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范例。‎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中“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此的”“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做为新宪法的模版”等信息,从英国整体、强州的示范以及制约会议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结合华盛顿的历史贡献去分析归纳,如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的胜利、主持制宪会议以及国家利益为重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回忆华盛顿在“总统制”方面的贡献作答即可,试题难度不大。‎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世界历史人物·华盛顿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