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I 、II两卷,第I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案卡上,第I卷不交;2.全卷共二个大题43小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第I卷(共60分)‎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据此可知( )‎ A. 天下共主权力格局发生变动 B. 诸侯国与王室矛盾不可调和 C. 尊卑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D. 传统宗法血缘关系趋向瓦解 2.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 A. 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 B. 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 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 D. 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3. 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汉法也规定:“贩卖缯布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之。能捕告者,以畀(给予)之。”这表明秦汉时期( )‎ A. 注重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B. 借助契约惩治市场欺诈 C. 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 D. 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4. 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 A. 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 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 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 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5. ‎“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 )‎ A. 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B. 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 C. 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 D. 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 1.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 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 2. 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 )‎ 出处 叙述内容 ‎《清异录》‎ 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 ‎《三水小牍》‎ 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 ‎《乐府杂录》‎ 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 A. 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 B. 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 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 3.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 A. 植根于佛道的思想 B. 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C. 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D. 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4. 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代理学( )‎ A. 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B. 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 C. 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D. 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 5. 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 )‎ A. 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 B. 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C.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 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 1. 下面是台湾和内地学者针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提出的不同观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学者 观点 台湾学者 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或者国民革命 内地学者 辛亥革命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辛亥革命没能将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不能称之为国民革命。‎ A. 研究者的不同立场决定了其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B. 两岸学者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还未达成共识 C. 文化差异是导致两地学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 D. 内地的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 2.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3. 有学者认为,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捐输助饷;购置土地;转化为高利贷资本;窖藏;作为宗族活动和封建慈善事业开支;奢侈消费。这导致( )‎ A. 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 B. 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 C. 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D. 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 4. 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出口总值 茶叶 蔗糖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67~1869‎ ‎58041000‎ ‎32526000‎ ‎56.04‎ ‎7265000‎ ‎12.52‎ ‎1870~1874‎ ‎66720000‎ ‎35153000‎ ‎52.69‎ ‎9099000‎ ‎13.64‎ ‎1875~1879‎ ‎71332000‎ ‎34393000‎ ‎48.22‎ ‎14644000‎ ‎20.53‎ ‎1880~1884‎ ‎70804000‎ ‎32236000‎ ‎45.53‎ ‎19693000‎ ‎27.81‎ A. 中国在外贸中由入超转为出超 B. 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 C. 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 D. 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 1.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意在( )‎ A. 呼吁国民学习西方人文主义 B. 否定明清远洋开拓的滞后性 C. 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 D. 肯定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就 2. 如表是我国在1993-2000 年间,私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2000年 大学以上学历 ‎16.6‎ ‎17.6‎ ‎20.2‎ ‎38.4‎ 中共党员 ‎13.1‎ ‎17.1‎ ‎-‎ ‎19.8‎ A. 政府重视和培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 B. 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 C. 社会主义初级险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3. ‎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 )‎ A. 表明中国外交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 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酿 C. 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展开 D. 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4.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 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 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 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1. ‎1982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这一变化( )‎ A. 体现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C. 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D.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2.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来中国洽谈合作时,提出希望中国有一部政府法律,公布后投资双方可依法办事: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7月8日即付实行。这表明( )‎ A. 外商重新进入中国有损中国主权 B. 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障碍彻底打破 C. 中国吸引外资的迫切性和坚定性 D. 外商直接投资推进中美关系发展 3. 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 )‎ A. 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 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 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4. 英国著名法学家白芝浩在评价17世红英国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这表明( )‎ A. 欧洲天主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 B. 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 C. 专制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D. 宗教因素是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5. 关于大萧条的原因,建国初期学界多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而是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去解释相关现象。由此可知,关于美国大萧条发生的原因( )‎ A.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B. 研究的结论受时代环境影响 C. 缺少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 D.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 6. 据广东《旧西宁县志》记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洋纱输入内地,纱细而匀,价廉美”,“有家机织布以度活者”,“咸相率相购买洋纱为趋时”,以操持旧业。这说明( )‎ A. 家庭纺织业破产日益加剧 B. 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 ‎ C. 西宁县自然经济最先瓦解 D. 传统织布业仍有生存空间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仅川沙一县就出现过好几个操工商之业“诸生”,例如国学生黄斌替上海招商局制订章程,监生朱纯祖中年创设米行,监生姚光第感于地方贫瘠设立机器轧棉厂。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旧式商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B. 旧式士人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 C. 旧式工商业向近代商业转化 D. 传统社会秩序已发生根本变化 2. ‎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 )‎ A. 新文化运动启蒙 B. 一战的理性反思 C. 马克思主义传播 D. 西学东渐的深入 3. 重庆“(民国)二十八年6月底仅有机器工厂69家,二十九年6月则增为112家,二十九年底复增为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三十一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总额已增为1738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 B. 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 C.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D. 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 4. 在雅典,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以讨论国家重大问题。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公民大会历时短,每次能讨论的问题数量和能进行辩论的人数极其有限,这与雅典“重大问题要获得充分讨论之后才付诸投票表决”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反映出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 )‎ A. 没有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B. 未将轮番而治落实在实践中 C. 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D. 使辩论成为重大决策的关键 5.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 限制公权滥用 B. 强调法律至上 C. 维护公民平等 D. 追求司法公正 1. 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为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其理念主要表明特朗普( )‎ A. 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世界秩序 B. 企图避开联合国追求单边主义 C. 迫求利益最大化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D. 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 2.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一议事流程( )‎ A. 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 C. 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D. 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 3. ‎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98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 23300万普特;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62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 36100万普特。这一变化( )‎ A. 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 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 D. 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 4. 宗教问题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洛克认为人人皆应选择自己的救赎之道,教会对此没有垄断权;伏尔泰认为,现世中的人对于宗教和来世应有信其所愿的自由。据此可知,他们( )‎ A. 肯定宗教的意义 B. 认可因信称义理论 C. 都信奉唯物主义 D. 主张宗教宽容政策 5. 如下图反映的是1838-1856年间,英国纺织业当中女工和男工的比例情况。其说明了( )‎ A. 纺织业对女性工人的需求量更大 B.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体力和技能要求低 C. 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性普遍增强 D. 工业化使广大男性社会地位大大降低 1. 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道:“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 )‎ A. 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 B. 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 C. 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 D. 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2.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 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C. 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 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3. 如图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 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 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4.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 )‎ A. 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 B. 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 C. 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 D. 暴露直接民主形式的弊端 1.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1817-1862年)创作的散文集,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由此可见,梭罗的《瓦尔登湖》( )‎ A. 真实揭露现实的黑暗 B. 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 C. 提倡反叛怪诞的行为 D. 抒发作者浪漫的情怀 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反全球化”公众抗议特別是农民群体的抗议活动越来越令世人震惊与反思。2005年韩国首尔举行APEC首脑会议期间,韩国农民协会不仅在会场外进行了激烈抗议,他们还请来了印尼等外国的农民协会前来进行声援。这一现象说明( )‎ A. 农业在全球化浪潮下受打击最严重 B. 农民群体较保守不适应全球化潮流 C. 全球化虽遇挑战但已成为必然趋势 D. 逆全球化活动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欧亚大陆,寒冷期与瘟疫时代的来临不期而遇。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强制对出入发生瘟疫的城市进行限制;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此后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便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据[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王旭东《世界瘟疫史》等 材料二:“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务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 ——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西欧人应对黑死病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9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珠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材料二: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到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到18世纪,文化艺术、大众音乐会、戏剧消费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18世纪的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不断繁荣的原因。(3分)并说明英国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相比的差异。(4分)‎ 1. 材料:朝鲜半岛的形势起源于二战结束和美苏对战后世界的安排。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郜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国务卿艾奇逊宣布,“朝鲜半岛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这些转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6分)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D C B D D B D A C D B C D B B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B D B C B C A C D C D B A B A A A C ‎41.(1)影响: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动摇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提高公民卫生意识。(6分) (2)新内涵:“清洁”由个体性向社会性转变;关乎国家命运;被其纳入政府行政职能。(3分) 积极作用:促进民族觉醒;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发展;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纠正了陋习。(任意三点6分)‎ ‎42.(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的发展和理学的产生;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民族融合的加强:前代文化消费的奠基。(6分)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文化高度商业化的促进;咖啡屋、酒馆协会的兴盛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商业化;英国人识字率的提高。(3分) 主要差异:英国中等阶层是消费主体;文化消费高度商业化;文化消费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4分)‎ ‎43.(1)变化:由不重视(认为朝鲜无足轻重)到重视(介入朝鲜战争)。(2分) 原因:美苏矛盾加剧和冷战的进一步展开(根源);朝鲜战争爆发(直接)。(4分) (2)影响:使东亚局势更加紧张,爆发了局部的热战;中美陷入直接军事对抗,中国难以统一台湾;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之间争夺亚洲霸权的前沿阵地。(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