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业)

课时作业(三十一)‎ 一、选择题 ‎1.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  )‎ A.改革体制,中体西用 B.兴利除弊,变革政体 C.经世致用,改革旧法 D.变通治法,提倡工商 C [根据材料可知,魏源认为历史上“无穷极不变之法”,主张改革,兴利除弊,挽救清朝统治,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并不主张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而是要求师夷长技以制夷,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工商”的内容,排除D项。]‎ ‎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提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 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C [材料体现出在对待西方政治体制的态度上,洋务派中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同观点的争论有利于传统观念的嬗变,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都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前者论述的不是格致之学,而是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广泛批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提兴民权、设议院等维新派的核心主张。变法开始后,他还劝说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应该“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这说明康有为(  )‎ A.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B.侧重于提倡除旧布新 C.实质上代表守旧势力的利益 D.并不认同君主立宪制 A [材料中康有为没有提出变法的核心主张,只是对现有制度进行简单修补,显然是想通过妥协来减少变法的阻力,故A项正确;除旧布新与材料“勿去旧衙门”“勿黜革旧大臣”不符,故B项错误;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4.(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测)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 B.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 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 B [材料表明,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忽略了开启民智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维新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C、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5.1902年,梁启超提出要进行“史学界革命”,他认为应该改变历史只记述“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而应该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并“求得其公理公例”。梁启超此举意在(  )‎ A.宣传达尔文进化论 B.鼓吹维新变法 C.培植国民精神 D.宣传革命思想 C [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应将历史研究从帝王将相扩展到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并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据所学知识可知,此举有利于重塑国民精神,以救亡图存,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6.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地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他还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1909年,他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清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 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D [根据题干可知,严复提倡西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但他也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称号,这体现出他的思想亦新亦旧、新旧杂陈的特点,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君主立宪制属于君主制度,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7.(2019·河南郑州、平顶山、濮阳质量检测)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写文章称:“实业在英文为Industry,而Industry训为勤,不过吾国‘民生在勤’之古义……且在今不知利用祖宗所传之宝藏发挥而光大之,而诵习欧文眉飞色舞,语以相当华文之义,顿露鄙夷之态者,随在而有。”该文章(  )‎ A.说明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 B.作者目的在于减少新文化运动的阻力 C.批评了时人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态度 ‎ D.表明作者力求保持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D [‎ 材料没有对中西文化的联系进行叙述,故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未体现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故排除C项;材料表明,西方的知识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应的解释,意在强调传统文化并未落伍,故D项正确。]‎ ‎8.1916年,陈独秀说:“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 A.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视解决伦理问题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倡导女性解放 C [从“1916年”“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要解决的首要对象是封建伦理道德,因此本题选择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科学和女性解放的内容,排除A、D两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紧急问题”。这说明他(  )‎ A.试图寻求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 B.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救世良方 C.否定启蒙思想对拯救社会的作用 D.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B [据材料“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紧急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来挽救国家危亡,不提倡革命,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2019·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协作体模拟联考)1921年1月,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12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B.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C.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D.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材料可知,新民学会会员讨论3天,与会18人中有12人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即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不等于照搬其革命道路,C项错误。当时中国进行的革命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项错误。]‎ ‎11.1866年,恭亲王奕在奏折中指出:“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 彼西土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性情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这一主张(  )‎ A.准确概括了中、西学的关系 B.有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 C.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 D.得到了守旧势力的一致认可 B [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据所学知识可知,奕对中学、西学关系的概括是不准确的,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阻挠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奕的主张有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2.(2019·江西南昌十校模拟)晚清琉璃厂书贾记载,自朝廷锐意变法,“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常有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这表明(  )‎ A.废科举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 B.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维新变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D.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D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影响。材料中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除士大夫等知识阶层之外普通民众对维新思想的看法,排除B、C两项;由“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可看出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此种论调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人。此种论调认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所谓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在他们看来中国文化是形而上的,西方文化是形而下的。孔子之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道。西方的器械精巧,工艺精湛,是我们应该学习搬运过来的。‎ ‎——摘编自胡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 材料二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他们重搬儒术,利用当时封建迷信孔子的社会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依据孔子儒经实现他们的维新大业。可以说,维新派的“迷恋传统文化”,是依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欲托孔子以行其术”。‎ ‎——摘编自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关系的实质,‎ 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重搬儒术”的原因,并说明维新派“迷恋传统文化”与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的不同。‎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盛行于1865年至1894年,代表人物为曾国藩、李鸿章、薛福成等”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积极的角度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结合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的内容分析。‎ 答案 (1)实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西方的先进科技来维护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制度。‎ 评价:传播了西学,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只能失败。‎ ‎(2)原因:中国有迷信孔子的传统社会心理;可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比较弱小,尚不能提出科学的纲领。‎ 不同:维新派“迷恋传统文化”是为了便于进行维新变法,以改变孔子儒学统治下的中国;而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则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封建儒家思想,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专制统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 文化的真实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和“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可知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是由认为其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其具有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成为民主主义国家;对其变化的评述从变化的原因和变化的背景及其两种不同认识所要达到的目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变化:从认为孔子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并推动中国成为民主自由国家。‎ 评价:胡适两个相反的观点,是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为达到不同目的得出的结论。前者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借否定孔子思想达到否定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的;后者是在抗战时期,借高度评价孔子民主自由思想,拉近中美两国关系,期望达到美国加强对华援助的目的。‎ 这是他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他对传统儒学认识深化的结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