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工业文明的探索与转型——现代前期的世界(课件)(39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工业文明的探索与转型——现代前期的世界(课件)(39张)

专题十二 工业文明的探索与 转型 —— 现代前期的世界 时空纵览 · 宏观概要 时空坐标 阶段 特征 近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 预测 真题诊断 题点 一   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特点 1 .(2016 课标全国 Ⅱ ,34)1928 年 ,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 , 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 , 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 , 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 : B 解析 : 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危机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本题解题关键是时间概念 , 从题干中可得出 ,1932 年苏联吸引了大量的美国人的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之中 , 但苏联基本上没有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 , 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 故 B 项正确。由于苏联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 基本没受到大危机的冲击 , 故 A 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农业和城市的关系 , 故 C 项错误。美国人信奉私有制 , 因此苏联吸引美国人不是因为其公有制 , 故 D 项错误。 题点 二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 .(2018 课标全国 Ⅲ ,34)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 单位 :%) 据上表可知 , 当时美国 (    ) A. 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 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 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 : C 解析 : 本题考查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从表中可看出 ,1930—1931 年相对于 1929—1930 年 , 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的工人周工资均出现了大幅下降 , 这说明美国的经济危机在不断加深 , 故 C 项正确。最低工资标准是 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新政措施 , 与题干的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强调不同产业之间的比重发生变化 , 故 B 项错误 ; 工人的周工资由企业负责发放 , 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 , 故 D 项错误。 题点 三   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学艺术 3 .(2019 课标全国 Ⅰ ,3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 “ 达达派 ”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 , 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 “ 喷泉 ” 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    ) A. 抒发了浪漫情怀 B. 遵循了写实原则 C. 突出了理性思维 D. 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 : D 解析 :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题干中 “ 达达派 ” 的艺术特色是试图通过反传统、反理性 ( 如将小便器命名为 “ 喷泉 ”) 的作品来表达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 故 D 项正确。 “ 抒发了浪漫情怀 ” 的是浪漫主义 ,“ 遵循了写实原则 ” 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 突出了理性思维 ” 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色 , 故 A 、 B 、 C 三项错误。 三维重组 一、 20 世纪前期社会主义的 探索 政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 . 条件 (1) 主观 : 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 ; 无产阶级政党 成熟 ; 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2) 客观 :20 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 ;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激化了社会 矛盾 2 . 进程 (1) 打倒沙皇 :1917 年 ,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 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 指明方向 :1917 年 4 月 , 列宁发表 “ 四月提纲 ”,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3) 抛弃幻想 :1917 年 7 月 , 临时政府制造 “ 七月流血事件 ”,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 再现曙光 :1917 年 11 月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经济 从 “ 战时共产主义 ” 到 “ 斯大林模式 ” 1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 —— 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1) 背景 : 国内战争 爆发 , 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 特点 : 兼有 “ 战时 ” 和 “ 共产主义 ” 两种特点 (3) 内容 : 农业上实行 余粮收集制 , 工业上全面推行国有化 , 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 , 分配上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4) 评价 :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 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 超越了俄国 小农经济 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 ,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 . 新经济政策 ——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 背景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内容 : 以 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 ; 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 ;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 废除实物分 配制 (3) 特点 : 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 发展经济 (4) 评价 :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找到了一条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 ,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 . 斯大林模式 ——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1) 形成原因 : 受到 帝国主义 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 苏联国内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 确立 : 苏联经过 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 ,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 五年计划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 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3) 表现 :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 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 指令性 计划经济 ;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 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4) 评价 : 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 , 迅速实现了 工业化 。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 是 苏联解体 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化 繁荣的苏联文学 (1) 背景 : 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 代表作 : 高尔基的《 母亲 》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 20 世纪前期资本主义的 发展 经济 1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原因 : ① 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 直接原因 :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③ 具体原因 : 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 , 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 “ 繁荣 ”, 分期付款 和银行贷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 爆发 :1929 年 10 月 , 从美国 纽约 开始 , 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表现为大批银行倒闭 , 企业破产 , 农产品价格下跌 , 失业人数猛增 (3) 特点 : 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4) 影响 : 国际上 , 各国纷纷转嫁危机 , 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 , 国际关系 日趋恶化 ; 国内局势上 , 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 , 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 2 . 挽救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改革 —— 罗斯福新政 (1) 背景 : 胡佛 “ 自由放任 ” 政策的失败 ① 措施 : 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 , 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 ② 结果 : 经济危机愈演愈烈 ,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 社会动荡不已 (2) 措施 : 整顿金融、调整工业、调节农业、社会保障 (3) 特点 : 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 影响 : ①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 , 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 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② 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 巩固了 民主政治 ③ 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 , 推行 凯恩斯主义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从此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政治 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 全面干预 , 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德国、日本建立 法西斯专政 , 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 道路 文化 1 . 相对论和量子论 (1) 相对论 : 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 深刻揭示了 时间 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2) 量子论 : 使人类对 微观世界 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 与相对论一起 , 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 .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诞生 (1) 背景 : 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 精神危机 ; 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2) 成就 : ① 现代主义文学 : 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 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 ; 代表作是海明威的《 老人与海 》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② 现代主义美术 : 特征是反传统和 反理性 , 重视艺术家的 “ 自我感受 ” 和 “ 自我表现 ”; 代表作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③ 现代主义音乐 : 流行音乐的主流是 爵士乐 ④ 电影 :1927 年 , 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 , 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 年 ,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浮华世家 》拍摄成功 ⑤ 电视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在 伦敦 诞生。 20 世纪 40 年代初 , 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拓展升华 一、苏俄 ( 联 ) 的社会主义建设 1 . 对苏俄 ( 联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2 . 全面审视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 ① 国际形势 : 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② 政治形势 : 苏联成立 ; 斯大林领导地位巩固。 ③ 经济形势 :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④ 社会环境 : 革命前存在大量农奴制残余 ;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 ⑤ 思想环境 : 对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的不同理解。 (2) 特点 : ① 政治 : 高度集权 , 个人专断 , 缺乏民主 ; 党政不分 , 干部终身制、任命制。 ② 经济 : 高度集中、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 统得过死 , 缺乏活力。 ③ 思想 : 个人崇拜、公式化、行政干预。 (3) 功绩 : 斯大林模式创造了苏联工业化和战后经济恢复的奇迹 , 保障了苏联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斯大林模式的经验 , 普遍开始运用计划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2019 河南安阳模拟 ) 历史学家德 · 阿宁说 :“ 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 , 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 , 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 ” 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B.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C. 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答案 : A 解析 : 根据材料 “ 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 , 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 , 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 ” 可知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 , 国内社会矛盾就已经十分尖锐 , 出现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官僚机构腐败等现象 , 革命的爆发已不可避免 , 故选 A 项。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确立 1 .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思想 2 .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 对策 : ① 提高关税 :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 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 实行货币贬值 :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以增加商品出口。 (2) 教训 : ① 各国在发展经济时 , 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 , 更要着眼于未来 , 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 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 , 防患于未然。 ② 政府要居安思危 , 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③ 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关系 , 削减贸易壁垒 , 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 , 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3 .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 (1) 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 ① 近代化史观 :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 , 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 , 缓和了经济危机 , 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② 社会史观 :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 , 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 失业、贫困、流浪等 ), 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③ 生态史观 : 罗斯福减少了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 , 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 , 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④ 整体史观 :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 , 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2) 罗斯福新政的本质 : 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罗斯福 , 其新政措施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 ,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其大型的生态工程建设既保护了美国生态环境 , 又有效解决了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失业等问题 , 缓和了社会紧张局势 , 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并非质疑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 而是为了有效地缓和社会矛盾 , 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 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是资本主义机制的自我调整。 4 . 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启示 (1) 认识 : ① 新的理论 : 放弃了亚当 · 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转向凯恩斯主义。 ② 新的模式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 新的起点 :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 在美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 , 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 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 启示 : ① 金融稳定 :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 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② 就业保障 :“ 以工代赈 ”, 启动市场 , 扩大就业 ; 实施社会保障 , 构建和谐社会。 ③ 政府职能 :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 , 提高效能 , 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④ 国际合作 : 积极谋求国际合作 , 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 ( 2019 福建莆田调研 )1930 年 , 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 ;1931 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 , 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 , 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 , 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 (    ) A. 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 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C. 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 D. 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落实 答案 : A 解析 : 材料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故 A 项正确。 B 、 C 、 D 三项是罗斯福新政开始以来的内容 , 故错误。 三、对 20 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反思 1 . 政治上 ,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 人类追求更加公平合理的新社会。 2 . 经济上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反映了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的潜在危险。 3 . 文化上 , 现代主义文艺作品反映了工业文明发展中人们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 4 . 环境上 ,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但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5 . 国际关系上 , 两次世界大战 , 暴露了强大的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巨大威胁。 ( 2019 天津重点学校联考 )19 世纪中期 ,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 , 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 , 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    ) A. 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 对人类贪欲的遏制 答案 : C 解析 : 生物进化论是指自然选择 , 适者生存 , 与材料保护环境 , 崇敬生命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对理性社会的追求是 18 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 故 B 项错误 ;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 但工业化生产带来了煤等能源的消耗和废水、浓烟等环境污染 , 可见材料中作者的主张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担忧 , 故 C 项正确 ; 对人类的贪欲的遏制 , 体现不出作者强调自然整体性的主张 , 故 D 项错误。 【典例】 (2016 课标全国 Ⅲ ,40)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 “ 仁政 ” 的重要内容 , 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 , 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 :“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 , 贫穷无亲属依倚 , 不能自存 , 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 , 杖六十。 ”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 , 主要有灾荒救济 , 高龄老人养赡 , 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 , 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 , 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 , 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 , 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 , 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 , 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 , 在家接受救济 ; 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 , 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 ; 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 年 , 新济贫法规定 , 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 “ 贫民习艺所 ”, 才能得到救济 , 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 根据材料一、二 , 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 , 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 ,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方法流程 第一步   解前读 —— 明确答题 方向 第二步   解中找 —— 获取解读 信息 第三步   解中答 —— 逻辑规范作答 (1) 共同目的 : 救济弱势群体 ; 维护社会稳定 ; 促进政权认同。相同 : 政府主导 ; 设置救济机构 ; 立法保障 ; 因类而异。不同 : 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 ; 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 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 福利种类众多 ; 覆盖面广 ,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第四步   解后思 —— 素养方法总结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 . 目的分为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共同目的先要从两则材料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再进行归类合并 ; 回答异同时 , 先要归纳比较项 , 再从材料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 . 发展就是创新 , 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 与原来的方式有差异 , 也就是比较不同 ; 材料未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作阐释 , 教材中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内容叙述也较少 , 但是 “ 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 ” 提供了比较的思路与角度 ; 在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基础上提炼到如下比较项 : 从性质上、保障上、种类上、受惠主体上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