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线上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线上月考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 ‎5月线上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75分)‎ ‎1.(2019·甘青宁高三5月联考·27)明朝时,面对外敌入侵,不但明军浴血拼杀,京城的百姓也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常常传出北方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这说明明朝 A.北方边患问题严重          B.国家的凝聚力较强 C.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民间慈善活动活跃 ‎2.(2019·重庆二模·34)19世纪中期起,英国议会下院中各大政党都设立党监,其职责是督促本党议员在议会服从党的纪律,与本党的立场保持一致,并对违反者予以党内惩罚。这一举措意在 A.维护议会内部的团结         B.提高议会决策的效率 C.增强政党政治竞争力         D.贯彻内阁集体负责制 ‎3.(2019·广东揭阳二模·28)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国在中国沿海近岸水域和珠江水道、杭州湾和长江下游进行水文调查,并绘制海图,公布调查结果。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       ‎ B.英国已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 C.水纹调查有力配合了英国的军事行动 D.水文调查属于正常的科学研究活动 ‎4.(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9月联考·8)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5.(2019·云南昆明三模·29)1901年,张之洞在《致刘坤一等》的函札中写道:“其实变法有一紧要事,实为诸法之根,言之骇人耳。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此言论反映出张之洞 A.认可西方议会政治制度        B.主张中体西用维护统治 C.力图扩大洋务运动成果        D.成为清末新政核心人物 ‎6.(2019·山西太原一模·30)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之一。浮雕采用了立体层次构图,背景为天安门、华表、五色旗。该浮雕 所纪念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C.推动国共两党走向联合        D.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7.(2018·浙江嘉兴高二第二学期选考模拟·16)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告台湾同胞书》,引发海内外广泛热议。它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是 A.采用和平方式统一          B.国共展开第三次合作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8.(2019·广西桂林一模·35)下图是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画中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箱子上写着“核战争”),这反映出 ‎ A.美苏在核威胁下的理性外交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C.冷战时期美攻苏守态势形成      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9.(2018·百校联盟3月联考题·33)1789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这说明此修正案(  )‎ A.明确了宗教对政治的作用       B.意在削弱国会立法权 C.完善了对国会权力的制衡       D.强化了对人权的保障 ‎10.(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重点中学冲刺模拟一·33)(改编,中)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11.(2018·福建泉州二模·33)1881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严重分歧未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 A.立宪政体能阻止国王专权         B.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 C.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遭到削弱        D.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12.(2018·广西南宁二模·35)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人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这表明(  )‎ 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      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 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      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 ‎13.(2019·福建宁德二模·26)据统计,唐代江南士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士人。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14.(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27)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这一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            B.城镇化快速发展 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 ‎15.(2019·福建漳州三模·25)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          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16.(2019·山西太原一模·26)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宋太祖下令,“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成为北宋初期地方政府的主要政务。宋初这一政策 A.旨在压制工商业发展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C.意在强化理学价值观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17.(2019·山东潍坊二模·25)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B.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18.(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27)清代中期,棉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应市区消费;苏州市区只保留了印刷业等“高端”产业,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明此时的市镇 A.经济独立性日益削弱           B.区域分工更加明显 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D.产业结构出现倒退 ‎19.(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27)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这说明这一时期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高”政策       B.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转变 C.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20.(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28)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 A.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        B.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 C.中国改变贸易逆差态势        D.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 ‎21.(2019·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29)下图为中国近代产业资本(这里主要包括近代工矿企业和近代交通运输业)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       B.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 C.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22.(2019·四川宜宾三模·28)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 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23.(2019·河北唐山三模·28)中日甲午战争后,张之洞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他建议“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该建议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光绪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这一战略的实施 A.摆脱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控制        B.鼓舞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 C.增强了洋务运动办厂的能力        D.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24.(2019·福建三明二模·29)洋务派积极主张并促成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洋学习法律,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法律人才,他们创办新式的洋务学堂传授法律知识,并在开展法制教育和翻译国外法学著作中改造或创造出了“主权”、“人民权利”、“法院"等中文法律词汇。据此可知洋务派 A.突破了“中学为体”的束缚         B.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C.以培养近代法制人才为根本目的       D.促进法制教育的近代转型 ‎25.(2019·福建福州二模·28)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这种状况表明 A.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显现        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环境恶化        D.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26.(2019·广东揭阳二模·29)清末新政、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出现了三次经济立法高潮,这些经济立法 A.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B.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目的都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都强化了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 ‎27.(2019·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28)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一变化反映出 A.洋务运动的历史事实更加多元       B.历史叙述愈来愈接近历史事实 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D.社会观念对历史认识影响减弱 ‎28.(2019·湖南株洲二模·30)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事迹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B.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D.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29.(2019·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适应性考试·31)老百姓口中的“倒爷”一词广泛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指一些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的人。“倒爷”的出现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当时全国物资极度匮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          D.人们普遍接受市场经济 ‎30.(2019·北京门头沟区一模·19)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像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14分)‎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1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75分)‎ ‎1. 【解析】由材料“面对外敌入侵,不但明军浴血拼杀,京城的百姓也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北方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可知应对外敌入侵,国家体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故选B项;北方边患问题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非实质,排除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众一致对外杀敌而非民间慈善活动,排除D项。‎ ‎【答案】B ‎2. 【解析】根据材料“其职责是督促本党议员在议会服从党的纪律,与本党的立场保持一致,并对违反者予以党内惩罚”可知当时设立党监有利于保证本党议员在议会活动中立场一致,这是政党竞争的斗争需要,故选C项;根据材料“其职责是督促本党议员在议会服从党的纪律,与本党的立场保持一致,并对违反者予以党内惩罚”可知这一举措意在维护政党内部的团结,排除A项;根据材料“其职责是督促本党议员在议会服从党的纪律,与本党的立场保持一致,并对违反者予以党内惩罚”可知当时设立党监有利于保证本党议员在议会活动中立场一致,提高政党内部决策的效率,排除B项;内阁集体负责制涉及内阁与议会关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3.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正值鸦片战争期间,且这些地方与战争地点紧密相连,故选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应该结合鸦片战争前的相关实施,而不是鸦片战争期间的史实,排除A项;英国已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英国的水文调查是在鸦片战争期间,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排除D项。‎ ‎【答案】C ‎4. 【解析】《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均有赔款,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均有割地,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人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均有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故D项错误。‎ ‎【答案】C ‎5. 【解析】据材料“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互相维持之法也”可知张之洞认可西方议会政治制度,故选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维护传统封建制度,而材料中张之洞推崇西方议会制度,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借助“器物”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而材料涉及的是变革“制度”,排除C项;张之洞是清末新政的核心人物,但材料反映的是其认可西方议会制度,排除D项。‎ ‎【答案】A ‎6. 【解析】根据图片,该浮雕为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深化了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利于民族的觉醒,故选A项;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排除D项。‎ ‎【答案】A ‎7. 【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A项;目前尚不存在国共第三次合作之说,排除B项;“一国两制”的政策形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排除C项;“九二共识”形成于1992年汪辜会谈,排除D项。‎ ‎【答案】A ‎8. 【解析】由材料中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意图给“核战争”“加把锁”,说明两国在核威胁下意图防范核武战争的发生,故选A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冷战结束后,不符合材料中的“冷战时期”,排除B项;冷战时期美攻苏守态势的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不是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执政的2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执政的20世纪60年代,美苏依然存在强烈的意识形态对立,排除D项。‎ ‎【答案】A ‎9. 【解析】结合所学,美国宪法第一至十条修正案也称为“权利法案”,旨在保障民主权利,故A项错误;国会是美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权利而非国会立法权,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总统和最高法院与国会权力形成制衡,且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错误;由材料“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可知旨在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故D项正确。‎ ‎【答案】D ‎10. 【解析】“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强调共和制的合理性,没有突出反专制的必要性,故A项错误;“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无法体现国民的追求,故B项错误;“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可见是通过教育来强调共和,故C项正确;“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不能说明学校不学习历史学科,故D项错误。‎ ‎【答案】C ‎11. 【解析】据所学,二元君主立宪政体皇帝是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据所学德国国家权力中心是德国皇帝,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德国皇帝拥有行政权力和法律的否决权,材料“‎ 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主要体现国王和首相对立法权的干预而不是其拥有权力的削弱,故C项错误;据材料“俾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说明立法权对行政权有一定的制约能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12. 【解析】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在材料中存在争议,而不是无法探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是否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故B项错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在冷战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不同时期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反映出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故D项正确。‎ ‎【答案】D ‎13. ‎ ‎14.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明朝;清朝 ‎【解析】据材料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说明租佃关系日益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可知仍然采用封建土地生产方式租佃式经营,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镇化现象,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的租佃关系,而非强调城乡差别,排除C项。‎ ‎【答案】D ‎15. 【解析】据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私有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项。‎ ‎【答案】B ‎16. 【解析】根据材料“察民有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其罪死”、“召集逃散,令着旧业”,限制人口流动、令操旧业,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故选B项;宋太祖的诏令,针对的是“唐安史之乱至唐末,‘天下户口,流亡过半’”,排除A项;程朱理学兴起,晚于宋太祖在位年份,排除C项;宋太祖的诏令,解决的是唐末以来,‘天下户口,流亡过半’”的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17. 【解析】根据材料“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可知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故选B项;宋代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排除A项;根据材料“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可知材料涉及城市与农村关系,未涉及户籍制度,排除C项;城市发展与农业商品化是相互推动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B ‎18. 【解析】据材料苏州郊区市镇的“低端”产业产品供应市区消费,市区“高端”产业原料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说明经济联系的加强,经济独立性的削弱,故选A项;苏州市区“高端”产业原料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说的是经济独立性的削弱,而没有体现区域分工,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专业化程度的问题,排除C项;产业结构出现区域调整,没看出倒退,排除D项。‎ ‎【答案】A ‎19. 【解析】据材料“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拉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可知晋商贸易广泛,商品经济发达,故选C项;依所学,明清时期推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依所学,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开始改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而未涉及到雇佣劳动关系,排除D项。‎ ‎【答案】C ‎20. 【解析】据材料“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可知我国进口总额不断增加,出口工业总额逐步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民族工业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故选A项;据材料,我国进口额远远超过出口额,说明我国贸易逆差严重,排除B项;据上表可知,我国贸易逆差严重,排除C项;依所学,我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始终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排除D项。‎ ‎【答案】A ‎21.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由图表可知,1894—1911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都有较高的增长,但在1911—1920年,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动,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增速缓慢,而民族资本发展较快,所以从1894—1920年间,总体来看,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故选C项;近代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非近代产业,排除A项;官僚资本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洋务运动时期是其雏形,而在中国近代主要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所以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是错误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反映不了列强对华资本的输出,排除D项。‎ ‎【答案】C ‎22. 【解析】材料中呈现的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实则研究角度不同,故结论不同,第一种观点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出发,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所以“从未梦想要把中国……”,第二种观点则从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客观影响出发,认为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故选C项;材料中第一种观点认为洋务派“全然没有……现代变革的概念,第二种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都是将洋务运动放在了现代化的世界潮流这一宏观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排除A项;材料中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洋务派不是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可知其目标是要维护旧的封建统治,后者提出洋务派“求强”“求富”,可以看出其目标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维护清朝统治,排除B项;由所学过的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第二种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是对其进行的客观评价,所以对洋务运动不存在难以客观评价的现象,排除D项。‎ ‎【答案】C ‎23. 【解析】根据材料“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鼓舞了民间设厂的信心,故选B项;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排除A项;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排除C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排除D项。‎ ‎【答案】B ‎24. 【解析】由材料得知,“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归国后,不但成为了“法律人才”,而且还在洋务学堂里“传授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教育”等,促进了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故选D项;洋务运动的措施没有突破“中学为体”的束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没有改变阶级属性,排除B项;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排除C项。‎ ‎【答案】D ‎25. 【解析】出现“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这种现象的地域是“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说明在19世纪90年代,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故选A项;题干提及了洋布输入中国这一现象,但没有涉及中国商品输入他国现象,不能推论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比较密切”,排除B项;题干的主体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项;在19世纪90年,在“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洋布者十之八九”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并非民众生活的提高,排除D项。‎ ‎【答案】A ‎26. 【解析】扣住题干中的时间“清末新政、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初期”‎ ‎,并结合所学,这三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等近代经济发展迅速,究其原因有立法的因素,故选A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政府实行一系列改订新约运动、外交自主、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政策,获得了社会的认同,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经济立法是为了消弭革命,维护统治,排除C项;清末新政、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经济立法,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 ‎【答案】A ‎27. 【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 ,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80年代出现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这一变化反映了时代的不同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故选C项;历史评价受到时代、立场等因素会出现多元化,历史事实不会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的历史时代对洋务运动的不同评价,而非历史叙述愈来愈接近历史事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观念影响了人们历史认识,而非影响减弱,排除D项。‎ ‎【答案】C ‎28. ‎ ‎29. 【解析】“倒爷”利用计划内外商品的价格差别进行牟利,说明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反映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故选A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物资极度匮乏局面已经缓解,排除B项;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普遍”说法错误,邓小平92年南巡讲话及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才推动人们普遍接受市场经济,排除D项。‎ ‎【答案】A ‎30. ‎ ‎31.(1)特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有一定的法律保障。(7分)‎ 背景:西方的工业革命;民族危机和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的推动。(7分)‎ ‎(2)促进因素:官方资助和支持;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反帝斗争的推动;政府政策的推动。(5分)‎ 制约因素:国内市场的狭小;农业落后和农村经济的凋敝;政治制度落后;近代经济制度缺乏;外国经济侵略和外国资本的制约。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