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课标版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作业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 第十六单元 20 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探考情 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 主要内容 5 年考情 预测热度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五年内未考 — — ★☆☆ 两种类型现代 化模式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1929 年至 1933 年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 2018 课标Ⅲ,34,4 分 美国经济危机不断加 深 历史解释 ★★☆ 2016 课标Ⅱ,34,4 分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引 起美国关注 历史解释 2016 课标Ⅲ,40(2),7 分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 发展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2015 课标Ⅱ,34,4 分 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 化建设作的贡献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015 课标Ⅰ,34,4 分 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 会保障政策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分析解读 20 世纪上半期,各国纷纷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模式 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等主干知识上, 对十月革命的考查着墨不多。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有涉及。试题命制通常以原始史料切入,注重价 值观的引领,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世界,预计这一思想在未来高考中仍会延续。 备考建议:(1)本单元经济术语较多,要求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能够正确地使用经济学术语。(2)抓住“经 济体制调整”这一主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真题探秘】 破考点 练考向 【单元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阶段特征 20 世纪上半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逐步形成。 政治方面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 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经济方面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内忧外患,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超越了俄 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是苏俄(联)对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的有益尝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新 宪法颁布为标志,斯大林体制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1929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适应大工业时代的要求。为应对危机,美国开始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不但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且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影响 思想文化方 面 思想文化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考点集训】 考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 1.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 沙皇!打倒战争!要面包!”的口号。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革命 取得了胜利。这次革命使俄国( ) 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答案 D 2.1917 年 4 月,普列汉诺夫在《统一报》上评论说,列宁“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此评论 主要是针对列宁( ) A.要求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主张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 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主张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 答案 C 3.“只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集合点,在既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又拥有客观的革 命形势和成熟的革命领导力量,多种因素构成一种合力的地方,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才 得以建立。而这种情况只有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比较薄弱的环节才能出现。”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必要性 B.十月革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C.巴黎公社不是历史的早产儿 D.马克思具有非凡历史预见性 答案 B 4.“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严重地遭受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 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 )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答案 D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 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 月革命( ) A.影响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答案 A 考点二 两种类型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上映于1939 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初见成效 答案 C 2.1921 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 充。……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范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 的办法。”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 ) A.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B 3.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 年列宁实行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 年斯大林 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 A.注重维护农民阶级的经济利益 B.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C.突出市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D.发展农业,协调国民经济比例 答案 B 4.1928 年,斯大林提出:“我们推翻了资本主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加速发展着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并使农 民经济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结合起来。可是,我们还没有拔除资本主义的根蒂。这些根蒂到底是深藏在什 么地方呢?它们深藏在商品生产里,深藏在城市小生产特别是农村小生产里。”据此可知,斯大林要求( ) A.在农村实行粮食收购制 B.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 C.集中力量进行农村建设 D.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答案 B 5.“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忽视农业生产 C.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措施 D.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 答案 C 6.1935 年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给年龄在 65 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 儿童提供应有照顾。这一规定( ) A.表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 B.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 C.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 D.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 答案 B 7.美国学者霍华德·克斯纳曾在1936年尖锐地指出“我们的政府当时相对精简,大体局限于其基本职能;罗斯福 接手之后,将其转变成一个体系庞大、臃肿低效的机构”。这一批评客观上反映了“新政”( ) 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颠覆三权分立体制 C.改变了国家管理体制 D.违背了美国国家利益 答案 C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看,政府对经济一味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 单纯依靠私人经济的市场自动调节,不可能做到使资本主义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持续增长。因此,凯恩斯疾呼 要实行政府干预经济,并且凯恩斯在为政府设计干预经济的政策时,着眼点放在社会总需求方面。为此,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要以扩大政府开支、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 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提出后,很快风靡西方各国经济学界,成为居主流地位的一大经济学流派。 ——摘编自王东京《凯恩斯“革命”与他的充分就业理论》 材料二 罗斯福考虑到要维护失业者的尊严和身心健康,政府准备兴建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以促进 经济的恢复,扩大就业。1933 年 3 月 31 日,成立“国内资源保护队”(CCC,亦叫民间资源保护队)。受雇的失业 青年,从事诸如预防土壤侵蚀、修筑森林道路、植树、造林、美化公园之类的工作。每人每月工资 30 美元, 其中 22 美元(亦说 25 美元)必须寄回其家中。四个月内共招募了第一批的 25 万人,在大约 1 500 个营地劳动, 遍及各州。“这是美国和平时期规模最大和最迅速的动员。” ——摘编自刘英英《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理论很快风靡西方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就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产生的影响。(6 分) 答案 (1)主张:政府要动用力量干预经济;要以充分就业拉动社会需求;要以政府的需求带动社会总需求。 原因: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处于困境;旧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凯 恩斯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特点:将扩大就业与提高社会消费相结合;以工代赈。 影响: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加深;扩大了社会救济群体;提高了青年人的自信心;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探史料 提能力 探究一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十月革命的胜利 史料呈现 史料 1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①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 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871 年 7 月,(马克思)在同《世界报》记者谈话时就表示:国际工人协会没有规定政治运动的固定形式, 它只要求这些运动朝向一个目标,②“但是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 择”;1872 年 9 月,在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也谈到,工人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便建立一个全新的生 产关系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陈宇翔、余文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 史料 2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 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③“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只要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 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 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史料 3 中央委员会认为,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德国海军中的起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增长 的最高表现;其次,帝国主义者为扼杀俄国革命而媾和的威胁)和军事形势(俄国资产阶级和克伦斯基之流已 经明确地决定把彼得格勒让给德国人),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 任我们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④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 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 决议(1917 年 10 月 23 日)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 1:《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的论述及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调整 史料 2:列宁主张以和平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史料 3: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依据时代和国情发生变化,体现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重点 阐释 史料 1:①说明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以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②反映出 1871 年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夺权的观点发生了转变,认为根据国情不同可以有多种方式夺权 史料 2:③说明列宁最初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史料 3:④说明七月事件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布尔什维克党提出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史料 认识 马克思主义主张立足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二月革命后根据当 时国内情况,列宁主张以和平方式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七月事件后和平夺权已无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及时调整 对策,最终以暴力夺权的方式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 1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夺取政权方式上马克思的观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从主张用暴力夺取政权,到认为暴力革命不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各国工人阶级应该 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或和平方式也能夺取政权)。 2.据史料 2、3,列宁认为选择革命方式要依据的两大因素分别是什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怎样的发展? 答案 因素:是否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所占比重。 发展: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3.从马克思和列宁观点的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不能把它当作僵死的教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 原则之一,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或建设道路。 探究二 从“小政府”到“大政府”——罗斯福新政中美国政府 职能的转变 史料呈现 史料 1 建国之初,当汉密尔顿提出建立“国家银行计划”时,杰斐逊曾强烈反对:“我认为,宪法的基础在 于,‘所有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第 10 条修正案)。 ①如果越过权限一步,也就绕过了国会,这就是攫取了无限的权力,结果将使滥用权力的势头无法遏制。” ——陈志杰《托马斯·杰斐逊:美国悖论的化身》 史料 2 胡佛声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防止我们的人民之中那些确有困难的人挨饿受冻”,②他又不 允许联邦政府直接出面予以救济,只强调由私人慈善机构去解决问题。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 邦补贴,却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 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通过。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③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另一只 手所给予的东西,以至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编《2009 中国财政发展 报告:全球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 史料 3 从 1935 年开始,“新政”进入第二阶段,罗斯福着手对经济、社会等领域进行改革,以解决美国经 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④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 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 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等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 1:联邦政府成立之初,杰斐逊对中央政府权力的认识 史料 2: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及结果 史料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政府职能发生着变化,美国政府职能的变化是在前代政策的基础上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做出 的调整 史料 解读 重点 阐释 史料 1:杰斐逊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应予以限制。①说明杰斐逊认为国家银行计划是违反宪法的,会开启滥用权 力的闸门 史料 2: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②说明胡佛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③反映出胡佛僵硬 的思想和政策无法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史料 3:罗斯福新政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④说明罗斯福通过新政加强了政 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史料 认识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来说是一场极为深刻的变革,从政府职能的角度看,新政促成美国从“小政府”到“大政府”的转 变,从政府尽量少管事向多管事转变,是对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一次深刻变革 史料应用 1.结合史料 1 及所学知识,杰斐逊反对国家银行计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杰斐逊认为国家银行计划是违反宪法的,会开启滥用权力的闸门;②美国 1787 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各州政府在行政上仍然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结合史料 2 及所学知识分析,胡佛反危机的政策为何失败? 答案 ①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②政治经济思想僵化,维护传统的预算收支平 衡原则;③政策前后矛盾,不能一以贯之。 3.据史料 3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给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答案 变化:由不直接干预经济的有限权力政府转变为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 影响: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五年高考】 A 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6 课标Ⅱ,34,4 分)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 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 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 B 2.(2015 课标Ⅱ,34,4 分)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 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 A 3.(2015 课标Ⅰ,34,4 分)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 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 B 4.(2016 课标Ⅲ,40,7 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 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 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 “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 分) 答案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 入阶层受惠多。(7 分) B 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9 天津文综,8,4 分)1918 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 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 “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 C 2.(2019 海南单科,19,2 分)1933 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 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答案 D 3.(2018 海南单科,20,2 分)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 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 )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答案 B 4.(2018 天津文综,8,4 分)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 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 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5.(2017 江苏单科,17,3 分)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 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 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 C 6.(2017 海南单科,18,2 分)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 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答案 B 7.(2016 江苏单科,19,3 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 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 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答案 C 8.(2016 浙江文综,22,4 分)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 C 9.(2015 山东文综,21,4 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 1929—1938 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 (%)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 A 10.(2018 江苏单科,23,5 分)(节选)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 1790 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 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 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 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 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 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5 分) 答案 答案要点: (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 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 C 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 1.(2014 四川文综,12,4 分)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 1990—2006 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 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2.(2013 江苏单科,19,3 分)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 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C 考点二 两种类型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2014 课标Ⅰ,34,4 分)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 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 D 2.(2014 课标Ⅱ,34,4 分)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 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 C 3.(2013 课标Ⅱ,35,4 分)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 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答案 B 4.(2013 课标Ⅰ,31,4 分)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 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 D 5.(2013 课标Ⅰ,33,4 分)1952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 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 年增加了 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 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 D 6.(2013 课标Ⅰ,35,4 分)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 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7.(2015 广东文综,22,4 分)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 C 8.(2015 天津文综,9,4 分)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 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答案 A 9.(2015 重庆文综,11,4 分)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 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 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答案 D 10.(2015 江苏单科,18,3 分)下边是 1920—1940 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 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 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 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 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答案 D 11.(2014 安徽文综,20,4 分)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春天我们就遭 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 B 12.(2014 江苏单科,15,3 分)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 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 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答案 B 13.(2014 大纲全国,21,4 分)1928 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 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 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答案 C 14.(2014 安徽文综,21,4 分)1933 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 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 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 D 15.(2014 江苏单科,16,3 分)《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 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 在 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答案 D 16.(2014 福建文综,21,4 分)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 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 1943 年该局共花费 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答案 A 【三年模拟】 时间:45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72 分) 1.(2020 届安徽“皖南八校”一联,2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 自己手中,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通过苏维埃的内部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据 此可知,列宁意在( ) A.对资产阶级实行妥协的政策 B.支持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 C.最大限度地减少革命的阻力 D.维持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答案 C 2.(2020 届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体”一测,23)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发布了许多法令:取消旧的 等级制度,确立男女平等;废除教会一切特权,使教会与国家分离,教会与学校分离。苏维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 是( ) A.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 C.获取广大民众支持 D.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 答案 A 3.(2020 届安徽蚌埠一检,19)1922 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说,有人“出于崇高的共产主义感情 和共产主义志向,看到优秀的俄国共产党人竟然退却起来而嚎啕大哭”。这反映了( ) A.战时共产主义导致俄共分裂 B.新经济政策缺乏群众基础 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受部分人质疑 答案 D 4.(2020 届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22)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登广告招募 6 000 名熟练 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 10 万人之多。这一时期美国的出口设备有 50%卖给了苏联。这表明苏联( ) A.缺乏基本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B.工业建设依赖西方技术和设备 C.利用国际条件积极发展经济 D.成为美国技术转让的主要国家 答案 C 5.(2020 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22)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 无人照管而死亡。直到苏联解体,牲畜总数也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913 年的水平。材料说明农业 集体化( ) A.长期忽视畜牧业发展 B.制约了苏联经济发展 C.受到国家工业化制约 D.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答案 B 6.(2020 届河南洛阳期中,29)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苏联曾长期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各类消费品出境,但对进口 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这种现象表明苏联( ) A.政府曾试图鼓励发展轻工业 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C.强调意识形态影响对外贸易 D.经济发展速度日益缓慢 答案 B 7.(2020 届四川成都摸底,18)胡佛政府对苏联的出口采取了许多歧视性措施,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也抵制 苏联商品。到 1933 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 1929 年的 32.25%,从美国的进口额还不到 1930 年的 6.3%。 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 ) A.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B.导致了美苏两国冷战加剧 C.中断了苏联工业化进程 D.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 答案 D 8.(2020 届河南九师联盟 9 月,23)盖瑞特·加内特早在 1933 年 8 月就看到,总统的顾问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应对 紧急情况,他们有一个“复杂的意图,既不是恢复经济,也不是像以前那样繁荣,而是一整套经过科学规划和管 理的新秩序,在这一体系中,个人追求利润的动机被政府驯服,人类的幸福才是首要目标”。由此可知,罗斯福新 政( ) A.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B.摒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形势好转 D.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创新 答案 A 9.(2020 届江西二联,21)民国时期,某新闻学者对罗斯福新政予以批评,把新政看作区别于社会主义苏联和希 特勒德国而走的使资本主义得以苟延残喘的一条“最滑稽,似乎最愚蠢的”路子。这一评价反映出( ) A.社会主义思想日益传播 B.意识形态影响史实评价 C.国民政府反对新政政策 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深远 答案 B 10.(2019 安徽蚌埠一模,21)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 对上图解读全面的是( )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 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 答案 C 11.(2019 安徽合肥二模,34)“公益捐”是俄国村社为满足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公共需求而自主募 集的资金。1928 年初“粮食收购危机”爆发后,苏联政府采取将村社公益捐收归国有的政策,并借此迫使农民向 国家售粮。这一政策( ) A.加强了国家对农村基层管控 B.开辟了正确的农业发展道路 C.扫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势力 D.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踊跃支持 答案 A 12.(2019 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 3 月测试,35)1929—1932 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 7 亿美元,是 1900—1929 年公共开支的近 3 倍;1930 年胡佛政府批准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 890 种关税,许多 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贸易保护。这说明胡佛政府( ) A.采取自由政策加剧了危机 B.大幅度财政支出导致经济危机 C.一定程度上干预经济发展 D.实行贸易保护恶化了国际关系 答案 C 13.(2019 山西太原一模,34)1933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 1929 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在 200 万到 300 万之 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 50%;每 20 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 19 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 国( )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答案 A 14.(2019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联,34)罗斯福新政打破了政府不应干预经济生活的迷思。从政治角度来看, 其在社会保障、劳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举措,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 A.引起垄断资本家不满 B.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 C.造成了巨额政府债务 D.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答案 D 15.(2019 宁夏银川质检,34)1935 年 8 月 30 日到 31 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 5 小 时 45 分采煤 102 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 13 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这说明了( ) A.苏联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B.新经济政策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C.工业化建设中工人热情高涨 D.苏联农业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 答案 C 16.(2018 河南安阳一调,21)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 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受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 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B.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答案 A 17.(2018 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 11 月测试,35)1921 年 5 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最大限度地提 高生产力和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状况;10 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 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 月又明确指出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 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有多角度阐述 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 答案 B 18.(2018 河南八市一测,21)1933 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 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 B.国家干预经济渐成共识 C.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 D.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专政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 28 分) 19.(2020 届河南洛阳期中,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为了恢复本国经济,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受贸易保护政策的影 响,1929 年美国出口总额由 1920 年的 80 多亿美元下降至 50 亿美元左右。此外,美国贸易顺差也不断减小, 从 1920 年的 30 多亿美元一路下降到 1923 年初的几乎为 0,虽然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基本维持在 10 亿美元以 下。这激起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情绪,于是在 1928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宣扬贸易保护的胡佛当选。随后,美 国于 1930 年 6 月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修改了一千多种商品的进口税,使美国平均总体 税率从之前的 15%左右提升至接近 20%的水平。美国实行高关税的措施遭到了欧洲多国的强烈反对和报复。 例如德国和英国的宏观关税税率由 1930 年的 10%左右上升至 1932 年 25%的高位,而全球贸易整体的宏观税 率也从 10%左右上升到 20%。之后,美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并且出口跌得更多,基本都保持在负 20%左 右,失业率则从 5%一路攀升到了 25%以上。受贸易战影响,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同比增长从 1930 年开始均转为负增长,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在 1930 年到 1934 年期间持续萎缩,跌幅一度高达 40%。 材料二 1970 年之前,美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但随着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实力持续增强,美国 贸易逐渐转向逆差。1977 年开始,美国的贸易逆差从 310 亿美元持续扩大到 1987 年的 1 595 亿美元。面对 国内日益糟糕的经济和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先后出台了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 包括著名的 301 条款,但是,实际上美国在 70—80 年代发动的贸易战并没有解决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问题。 作为 70—80 年代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日本经济也在 90 年代付出了巨大代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超等《历史上美国 如何打贸易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背景与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从现代美国历史上 发起的这两次贸易战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0 分) 答案 (1)背景:一战后,欧洲国家为恢复经济纷纷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美国出口贸易锐减;美国贸易顺差不断 缩小;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每点 2 分,共 6 分) 影响:加剧了美国对外贸易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引发了贸易战,激化了国际矛盾,导致欧洲及世界贸易 的萎缩;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任意两点 4 分) (2)原因: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崛起,冲击了美国外贸的优势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美经济进入“滞 胀”阶段。(每点 2 分,共 4 分) 启示:贸易战没有赢家,只会伤人损己;贸易保护违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贸易争端需要通过对话和磋商来 解决。(言之有理即可,6 分) 20.(2019 江西名校学术联盟质检,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确定自由贸易原则,允许进行小工业商品以及农产品的私人贸易,来促进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没有收回国有的小企业,仍归业主所有,已经国有化的小企业则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简 言之,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归国家经营,中小型企业归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商品流通、自由贸易。 当时在苏俄,列宁的指导思想是由“直接过渡”变为“迂回过渡”,表面上是“退却”,其实质是在国家主导下的一种 “激进式”的推进。 ——摘编自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特点。(8 分) 答案 (1)特点:表面“退却”实质是激进式改革;(2 分)分类制定政策,坚持国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实 施国家资本主义;(2 分)成就显著但实施短暂;(2 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的手段。(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