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有且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2.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井田制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3.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 )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 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 C.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 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4.“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5.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6.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该“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 A.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只限广州一地 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区,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 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区经济的稳定 7.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8.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 A. 雇佣关系出现 B. 手工工场出现 C. 自由资本主义产生 D. 垄断组织形成 9.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 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 C.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D.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0.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社会的进步,主要是指( ) A. 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 它提高了国家的干预能力 D. 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作者旨在强调工业革命后( ) A.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革新 B. 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 C. 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 D. 旧规章制度阻碍发展 12.“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落伍 B. 中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C.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D. 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13.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曾国藩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五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至高吕庙。这说明( ) A. 洋务运动的重心发生变化 B. 重视海防的理念获得响应 C. 中体西用已运用于实践 D. 清朝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14.1902年2月,清上谕“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责成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1903年3月,谕令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并强调要率先拟出,尽快颁行。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公司法——《公司律》。清政府这一决策,主要是( ) A. 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B. 搜刮民间公司用于巨额赔款 C. 适应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D. 严防民族资本支持民主革命 15.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伙友(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际形势影响 B. 国民政府重视 C. 经营理念创新 D. 国家政局稳定 1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 C. 《辛丑条约》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7.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这一时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 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 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8.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 ) A.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 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 C. 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 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 19.1905年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发展迅速,成为民族烟草工业的领头。1919年,在烟草市场具有绝对优势的英美烟草公司,指控南洋公司产品为“日货”,迫使其停业。南洋公司奋起抗争,在众多民众的声援下,终于重新开业,从上述材料可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 民国政府采取措施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 C. 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20.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 A. 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D. 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21.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 洋务企业的诱导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2.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 23.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D.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折射出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24.1963年,中央高级党校派工作人员到外地出差时携带通用粮票20斤,要带专门的介绍信,并要求各地军警查验时放行。这反映的实质是( )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25.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26.经济学家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共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 B.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 D.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 27.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这一举措(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 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28.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29.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国有企业、科研院的一些工程师利用周末为私营企业担当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适量的报酬。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论,甚至激烈反对。直到1988年1月国务院下达文件“允许科技干部兼职”,争论才算尘埃落定。国务院此举( ) A.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兴起 B.使乡镇企业的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改变 C.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 D.使市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 30.1979年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为此,中央决定(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满分40分) 3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中国从古至今城市变迁的写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展馆里,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制作的“动”版“清明上河图” 惊动全场,令人遐想。这幅长128米、高6.5米、面积达832平方米的《清明上河图》,分为日景和夜景两部分,每四五分钟轮换一次。成为国家馆的镇馆之宝。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8分) (2)《清明上河图》原本是没有夜景部分的,但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在原版基础上增加了夜景。试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其合理性。(6分)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状元经商,估计是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清末状元张謇于1895年(发出“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了结于此”的感叹后)宣布弃官经商,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筹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今日看来就像金石掷地,铿锵响亮。 ——摘自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又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三 1991年十集电视剧《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外来妹》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后六个从穷山沟来到广东打工的女性的不同命运。《外来妹》是最早反映广东地区外来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中的“外来妹”一词也由此走出广东,成为全国通用的词汇。 ——改革开放三十年央视特别节目《我们的三十年——我们身边的三十个细节》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张謇下海经商是“唐朝开科以来最大的笑话”?(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海”一词的含义。此时“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6分) (3)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大量涌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背景。(8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BDD 6-10BDDDB 11-15 BCCCA 16-20DDBAC 21-25DBDBA 26-30 CABCA 二、非选择题 31. (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8分) (2)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城市的夜间也非常繁华热闹,所以中国国家馆对宋版《清明上河图》增加夜景的创新设计是合理的。(6分) (3)专业化的工商业市镇出现。(2分) (4)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4分) 32. (1)原因:读书做官是古代读书人的价值取向;长期的抑商政策使商人地位低下;张謇弃官经商的行为挑战了当时社会价值观。(6分) (2)含义:一方面指创业经商,另一方面指带有一定的风险。(4分)原因:广东率先对外开放,建立特区。(2分) (3)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1980年国家在广东建立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每点2分共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