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12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 “周公……立七十一国”‎ B. 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 “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 ‎【答案】C ‎【解析】“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反映的是郡县制,与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故答案为C项。A项反映了西周分封诸侯的状况;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是因为山东有两个重要封国齐国、鲁国,B项与分封制有关;D项反映了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与西周分封制有关,排除ABD项。‎ ‎2.以下为中国古代历代中央机构演变示意图。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唐代的三省六部,②是秦朝的三公九卿,③是明朝的“废丞相,权分六部”,④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②①④③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虽贵为皇亲国戚或宗室子弟,但他们都未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一样会面临屡试不中,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事实上唐代宗室可以通过科举以外的其他途径入仕,仍然享有一定特权,排除C项。‎ ‎4.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A. 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 “弱国无外交”‎ C. 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 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开埠的条款,C项不是表格反映的共同问题,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C项。不平等条约都是在列强对华侵略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得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沉沦,可知ABD三项都是“共同问题”,不符合题干要求,均排除。‎ ‎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本质不同体现在 A. 制定方案的目的不同 B. 发展经济的方向不同 C. 反封建程度有所不同 D. 方案的指导思想不同 ‎【答案】B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其本质不同之处在于二者主张发展的经济模式,前者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选项B正确;制定方案的目都是服务于天国政权,选项A排除;《资政新篇》并未实施,因此不存在反封建程度之说,排除C;选项D不是本质区别,排除。‎ ‎6.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A. 改变社会性质 B. 暴力革命 C. 变革政治制度 D. 改朝换代 ‎【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周朝的革命”和“汉朝的革命”分别打破了部落政治和贵族政治,而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制,三者都使得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故C正确;汉朝的革命仍维持封建社会的性质,社会性质和生产关系都没有改变,排除A通过暴力掌握政权在历朝历代都有发生,排除B;“周朝的革命”和“汉朝的革命”是改朝换代,辛亥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排除D。‎ ‎7.1924年~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 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 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 从新闻媒体中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 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故B项正确;A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排除;C项,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排除;D项,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发生于1931年,排除。‎ ‎8. 如果要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一条路线最合适A. 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北京故宫——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B. 北伐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西柏坡——北京天安门 C. 山东曲阜孔子庙——圆明园遗迹——革命圣地延安 D. 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答案】B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919年至1949年,所以可以排除虎门硝烟、圆明园遗址,正确的是B项,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期间,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时期,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北京是1949年。‎ ‎9.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同公祭黄帝陵。毛泽东在《祭黄帝陵文》中提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现象说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阶级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 C. 国共两党根本利益完全一致 D. 民族救亡已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D ‎【解析】题文中“民族阵线”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共同公祭黄帝陵,说明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已是时代主题,故D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A错误;1937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排除B;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不同,根本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排除C。‎ ‎10.毛泽东曾指出:“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见,毛泽东主张 A. 开展国共合作 B. 重视城市罢工斗争 C.坚持合法斗争 D.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革命道路的选择问题,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项错误。“走相反的道路” 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故C项“坚持合法斗争”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1.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共同纲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宪法颁布前,充当临时宪法,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为1954年和1982年版,两者都是新中国正式宪法,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从未充当过宪法或者临时宪法的角色,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的,不属于新中国范畴,故D项错误。‎ ‎12.毛泽东在提到某一条约时说:“(它)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动着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战争和压迫的伟大斗争。”该条约是 A. 《日内瓦公约》‎ B.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 《朝鲜战争协定》‎ 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 “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可知此条约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判断出此条约为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选项D正确;《日内瓦公约》涉及国际人道主义,与材料主旨无关,选项A排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条约,导致美国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选项B排除;《朝鲜战争协定》涉及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双方不存在友好关系,选项C排除。‎ ‎13.1988年1月19日,由台湾老兵组成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准备先赴陕西拜谒黄帝陵,然后到卢沟桥举行向海峡两岸抗日死难同胞致敬典礼等集体活动。台湾老兵能够成行的因素是 A. 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台湾当局政策的调整 D. 三通的正式实现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台湾当局对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加强,故C项正确。AB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是在2008年,排除。‎ ‎14.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国。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 A. 两、一、七、九 B. 一、两、五、七 C. 两、两、七、八 D. 两、一、九、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香港归”、“澳门回”可以知道后面两个空缺部位应填写七和九,因为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1999年回归,由此可以知道这与一国两制有关,因此前面两空为“两、一”,故排除BCD三项,A项正确。‎ ‎1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70年代中国遭受文革危害,没有强大到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D选项排除。‎ ‎16.有学者认为;“可以将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这里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是指 A. 反殖反霸的团结协作精神 B. 互利合作的经济贸易关系 C.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D. 高度互信的军事同盟关系 ‎【答案】C ‎【解析】上合组织形成“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所以无反殖反霸的精神,故A项错误;上合组织虽然也有经济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军事政治集团,故B项错误;上合组织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原则,与材料“另一种温和的选择”相符,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之间互惠互利,是不结盟关系,D项错误。‎ ‎17.“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 ‎18.有史学家认为:“尽管公民大会为古代世界的人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广泛参政形式和一种被广为传颂的政治代表制的模式,但它不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民主制度。”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参加公民大会的仅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 B. 公民大会的召开具有随意性 C. 泛滥的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公民的任何权益 D. 公民大会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但它不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民主制度”,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性是参加公民大会的仅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雅典民主是一种极少数人的民主。故答案为A项。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 ‎19.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答案】A ‎【解析】材料“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来保障公民来参加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20.梭伦曾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赞誉为“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A. 不再以出身划分公民等级 B. 彻底化解了雅典社会矛盾 C. 向所有公民开放各级官职 D. 制定陶片放逐法制约贵族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不再以出身划分公民等级,扩大了公民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的权力,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故A项正确;B项中“彻底”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伯利克里时期,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故C项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制定陶片放逐法,故D项错误。‎ ‎21.罗马法规定结婚的条件如下: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家长的允诺;结婚证书。这说明罗马法 A. 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规定严密且实用有效 C. 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 平衡贵族和平民利益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家长的允诺;结婚证书”等反映的是较详细的结婚条件的规定,说明罗马法规定严密而且实用有效。故答案为B项。罗马法主要针对有结婚权的罗马公民,因此不能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项;仅从结婚的条件不能看出罗马法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题干涉及贵族和平民利益的问题,排除D项。‎ ‎2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而在曹魏时的《新律》中则首次入律了所谓“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十二铜表法》与《新律》的最大区别在于 A. 是否注重君主权力 B. 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 是否注重公平公正 D. 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答案】C ‎【解析】由“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是注重公平公正的;而“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是使封建贵族官僚的司法特权得到公开的、明确的、严格的保护,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没有体现君主的权力;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没有体现纲常伦理;D项错误,与“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不符。‎ ‎【名师点睛】本题是比较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信息,然后比较分析做出选择。‎ ‎23. 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 自然法 B. 万民法 C. 公民法 D. 十二铜表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西塞罗是自然法的代表人物。关键信息: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主。由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这个“大写的法”是一个法律观念,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A项正确;BCD项都具体的法律条文,不是法律观念,故BCD项排除。‎ ‎24.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 《史记》记载 B. 封神演义神话 C. 商朝甲骨卜辞 D. 孟氏哭长城传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甲骨卜辞属于出土的实物,属于直接史料,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史记》记载属于二手史料,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封神演义神话属于二手史料,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孟氏哭长城传说也属于二手史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25.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 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 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 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材料二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 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2008 年 5 月 29 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2008 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 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 60 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 请回答: ‎ ‎(1)“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建国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 活动有哪些?‎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及主要活动 ‎ ‎(3)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 ‎【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2)政策:对外开放、无敌国外交(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发展新型区域合作,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说明: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和实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 ‎【解析】(1)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跪在地上办外交”是指近代中国外交,改变这一外交状况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有中苏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等。‎ ‎(2)政策:根据材料二“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我国继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活动:根据材料二中相关信息,可得出我国在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活动主要有“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创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积极参与推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外交等。‎ ‎(3)说明:综合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现代外交处境、政策等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弱国无外交,只有主权独立国家才有独立自主的外交”等结论。‎ ‎26.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君主专制篇) ‎ 材料一 如下图 ‎ ‎(民主探索篇) ‎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 ‎(依法治国篇) ‎ 材料三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汲取“文化大 革命”的惨痛教训······并明确了一定要靠法治治理国家的原则。 ‎ ‎——《中国的法治建设》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曾创立了什么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民主制是哪个国家创立的?其运行模式有何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是如何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生相互合作、牵制、监督,避免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率。‎ ‎(2)国家:雅典。创新之处:①全体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城邦事务。②陪审法庭执法。③国家为公职人员和参与城邦政治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3)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解析】(1)制度:根据图片可知这是我国古代隋唐时期创立的三省六部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运用了古代“分化事权”的政治思想,起到了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提高行政效率等作用。 (2)国家:根据材料出处“伯里克利”等信息可以判断国家是雅典。创新:根据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基础、内容到形式等,列举伯里克利时期完善民主政治的举措。‎ ‎(3)措施:根据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根本大法、民法、刑法和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到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等,说明我国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