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模块二专题九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江苏专版)
第19讲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蒸汽”的力量 思维升华——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 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原因 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或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手段 坚船利炮和廉价的商品 目的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 结果 把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正确区分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并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展。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③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辨析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②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③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1.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D.英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威胁封建统治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是工业革命后,因此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工业革命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圈地运动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自由主义政策促进了其发展,1929年经济危机体现出其不足,故C项错误;英国在1689年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2.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解析:选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蒸汽汽船,故B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费降低了2/3以上;芝加哥和法国之间,一公担小麦运价从1868年的8.23法郎降至1902年的2.16法郎。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大规模运输能力的提高 C.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 D.货运飞机的广泛使用 解析:选B 从材料“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推动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而且使得产品的运费大为降低,便利了商品流通,故B项正确;A项是动力方面的改进,排除;C项不能降低运费,排除;货运飞机当时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 4.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材料所述积极影响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选D 材料所述是垄断组织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垄断组织出现,与材料主旨相符,故D项正确。 5.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解析:选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因此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故B项正确。 史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教你读史] 史料一指出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因素,在归纳这些因素时,以省略号为分界点逐条总结:①英国的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②企业人才聚集,③技术的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④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解读史料二注意以省略号分层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论形成] 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经济结构 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生活方式 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 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社会变革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史料二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主题二 世界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一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德国13%,美国11%,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划线部分处说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 史料二是一则描述性史料,以分号分层,逐层分析可看出英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处于世界工厂地位,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特殊地位。 [史论形成] 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奴役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史料二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温斯曾这样自豪地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上所有的温暖区域扩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史料] (美国杜邦公司)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探究] 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史料]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全球通史》 [探究] 史料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 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特点 [史料]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探究] 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特点,并分析促成此特点形成的历史条件。 [提示] (1)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掠夺海外原材料的同时,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 (2)条件: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殖民扩张及两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发明者以工匠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发明者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发展进程 首发英国,逐步扩展到其他国家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起始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 欧美其他工业国家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殖民扩张 掠夺原料,输出商品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阶 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形成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期(15、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夺 商业资本 暴力掠夺 雏形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以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资本输出 进一步 发展 2.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 ①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三、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题组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2018·江苏高考)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解析:选B 材料说明由于棉布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棉布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不是源于人们的无意发现,A项错误;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未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项错误。 2.(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析:选C 18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棉纺织业首先爆发,出现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率,故出现了如图变化,答案为C。 题组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6·江苏高考)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解析: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制造业、煤矿业等迅速发展,商品的空前增多促进了海外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海外殖民收入也增多。由此可见,经济收入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基本吻合的,答案选D项。A项中的“稳定增长”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B、C两项均不符合图片和工业革命的史实,排除。 4.(2015·江苏高考)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作答;第二小问从生产成本、劳动效率、社会影响等角度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汽车的普及……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分析说明。第(3)问属于小论文型试题,解答时先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进行解读,再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证,要求史实性论据确凿,史论结合,条理要清晰,逻辑要严谨。 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示例:两次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日益成为人类生产的主要形式。它一方面使许多人力劳动被机器劳动所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也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人只负责生产中的某一环节,这样,由于机器生产的高效率与长时间,工人必须与机器同步工作,这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人日益成为机器的奴隶,体现出工业生产的非人性特点。 大机器生产的流水线作业为资本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有利于资本家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力水平。但也使工人长期从事单调危险而又紧张的工作,严重摧残了工人的身心健康。资本家应当一方面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则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间,防止工业生产中出现非人性化现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