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卷共62题,共100分。考试时间共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这表明: A.商王与附属国经常处于战争的状态 B.商朝弥漫着浓厚的神权色彩 C.商朝已经是一个国家政权 D.在商代,神灵可以正确指导人事 2.图1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3.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4.关于图2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各级贵族是因科举考试而形成的 B.图2反映出庶人是最底层的贵族 C.图2反映的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D.图2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下图中的表格所反映的是西周的: 等级 乐队 乐舞 王 四面 八佾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面) 四佾 士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礼乐制度 6.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 A.强调权力世袭 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 D.宣扬民主政治 7.下列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B.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 D.皇权与三公九卿相互制衡的民主政治 8.假设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 A.找御史大夫 B.直接找皇帝 C.找丞相 D.找太尉 9.《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禅让制 10.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了: A.相权的加强 B.皇权被分割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宋朝政局混乱 11.南宋的洪迈在《容斋四笔》中记述了宋代所流行的《得意诗》中的“金榜题名时”与《失意诗》中的“下第举子心”。这反映了: A.科举对士人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的引领 B.宋朝时开创了科举制 C.宋代读书成了人的唯一生存之道 D.出身门第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12.下列属于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的是: A.军机处 B.尚书省 C.中书省 D.中朝 13.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点,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 A.科举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九品中正制 15.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中书省 B.御史大夫 C.郡县长官 D.太尉 16.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汉武帝这样做的意义是: A.王国越分越小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彻底消除了汉初以来的王国割据问题 D.强化了封国的权力 17.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宰相胡惟庸,废除丞相,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B.丞相的废除使朝政瘫痪 C.地方管理从此安定 D.中央机构从此消失 18.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 是一个知识分子读书的机构 19.根据图3及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 A.只拥有单一军事职能的机构 B.是内阁、六部的上级领导机构 C.直接隶属于皇帝 D.拥有全国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20.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藩王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2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3.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衰败 B.中国的强大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中国开放的外交环境 24.亲历过鸦片战争的一英国军人回忆说:“当英舰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 D.清政府强大,民众不担心战争结果 25.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指的是: 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D.对外的巨额赔款 26.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割让香港岛 C.协定关税 D.巨额的战争赔款 27.鸦片战争后,英国货物在中国并没有想象中的畅销,究其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需要英国货物 B.中国政府抑制洋货 C.英国货物质量低劣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28.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曾说:“一国得之,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最能说明列强获得了下列哪项特权?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特权 D.关税主权 29.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30.有观点认为,“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萌发新苗”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1851年金田起义 B.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1853年定都天京 D.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3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表明他: A.维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B.与《天朝田亩制度》构想相同 C.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停留于中国古代的落后思想 32.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 A.与英国为敌的态度 B.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与清政府关系友好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33.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新的普遍要求。这里的“新要求”是指 : A.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需要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34.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5.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 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 C.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 D.列强开始破坏中国主权 36.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排外带有盲目性。这是指义和团: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 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D.没有区别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 37.义和团运动最伟大的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的主张 C.打击了帝国主义 D.促使了清朝改革 38.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是指: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39.图4是1900年西方报刊上刊登的一幅名为“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漫画。根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该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 图4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0.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B.总理 C.法院 D.国民全体 41.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A.发动了武昌起义 B.终结了清朝统治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了《临时约法》 42.“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力 D.反对封建专制 43.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 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4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45.历史上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去走了一遍,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反封建不彻底 46.某网友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 此处的“量身定做”“枷锁袁世凯”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三权分立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民族独立 47.作为图片资料,图5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图5 48.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副对联所反映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理性主义 B.民主进步 C.爱国主义 D.科学主义 49.图6是1919年5月初出现的一面爱国学生宣传演讲所用的旗帜,他们宣传的主要内容应该不包括: 图6 A.废除“二十一条” B.归还青岛主权 C. 惩办卖国贼 D. 反对帝制 50.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A.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 B.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情 C.促使中外群众联合反帝 D.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 5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 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 52.2013年8月,国民党党史馆第七次搬迁过程中 “秀”出了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当时毛泽东每月支领120元大洋,约为当时北大、清华教授一个月的薪资。在名单上还有向警予、邓中夏等共产党人。毛泽东领取国民党的薪水应该是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3.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41人中,有10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54.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也退守东北。北伐的历史意义在于: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中国迎来了安定和平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5.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D.推选孙中山为大总统 56.点燃了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是: A.中共“一大” B.南昌起义 C.中共“二大”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57.20世纪30年代,由于“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损失严重,1935年召开的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二大” D.遵义会议 58.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B.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 C.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D.海外华侨的贡献 5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60.下列战役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是: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61题20分,62题2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下列三幅图片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图示表。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时期 地方管理概况 西周 周王把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秦朝 秦统一后,在各国原政治区域的基础上,“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至40余郡。 西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北宋 宋太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兵”“权”“钱”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何种政治制度?(1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四个历史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或政策是什么?(8分) 62.近代中国前期,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为救亡图存进行过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战费和赔款由参战各省分摊,各级官吏趁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广西水、旱、蝗灾不断,大家生活困苦不堪。洪秀全多次参加科举,屡试不中,后来从基督教传教小册子中得到启发,自行施洗,信奉基督教。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12分)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5 BABCD 6—10BDAAC 11—15ACBAB 16--20 BACCD 21—25ACCBA 26—30CDACD 31—35CDBCC 36—40DCBAD 41—45CBACD 46—50CDCDB 51—55AACAB 56—60DDCAB 61.(20分) (1) 图一是秦朝(2分)的三公九卿制度(2分)。 图二是隋唐时期(2分)的三省六部制度(2分)。 图三是北宋(2分)的二府三司制度(2分)。 (2) 西周的分封制(2分)。 秦朝的郡县制(2分)。 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2分)。 北宋推行“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答足两点得2分)。 62.(20分) (1)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2分)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矛盾。(2分) 自然灾害。(2分) 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等组织的推动。(2分) (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2分)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2分)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否定了专制制度;(2分)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打击了帝国主义。(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