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和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共同繁荣原则 C. 人民民主原则 D. 民族平等原则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C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由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共同繁荣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故BD不符合题意;‎ ‎2.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 ‎【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指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和相互倾轧,又避免了一党专政和缺乏监督,故选B项。‎ ‎3.‎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说道:“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里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指的是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诞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 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答案】D ‎【解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故D正确;A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B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C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排除。‎ ‎4.89岁高龄的申纪兰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讨论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是 A.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99年3月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故B项正确;ACD项与99年修宪的内容不符,故排除。‎ ‎5.如图是中国银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发行的纪念钞,澳门的回归 A. 表明了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 洗雪了长期被英国侵占的百年国耻 C. 直接促使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 打破了海峡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状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澳门回归表明了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A项正确;洗雪英国侵占百年国耻的是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不能“直接”促使两岸实现三通,1987年两岸“小三通”实现,打破了两岸长期以来隔绝状态,BCD三项错误。‎ ‎6.《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 万隆会议 B. 不结盟运动 C. 日内瓦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与材料所述相符,故C正确;万隆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亚非国家的发展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等问题,与材料无关,A不正确;不结盟运动与材料“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无关,故B不正确;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主要涉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问题,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7.1954年10月,周恩来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新中国 A. 在外交上逐步淡化意识形态 B. 延续了革命年代的思维方式 C. 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 D. 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可知,新中国外交不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主,在外交上逐步淡化意识形态,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时期我国外交逐渐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而不是延续了革命年代的思想方式,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我国在这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没有体现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一边倒”外交方针,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8.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 “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还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的结果,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D项错误。‎ ‎9.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答案】B ‎【解析】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它表明,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的失败,美国利用其经济优势通过操纵部分联合国成员国操控联合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沉重打出,故B正确;A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0.厚重的空军一号舱门缓缓被打开,双鬓已然花白的美国总统,平生第一次嗅到了太平洋那一端积蓄了五千年神秘与未知的凝重空气,他戏称自己是新哥伦布…他试图对这个国度有“哲学上的新发现”。这位美国总统此行 A. 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 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 C. 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D. 体现了区域多边外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厚重的空军一号舱门缓缓被打开,双鬓已然花白的美国总统,平生第一次嗅到了太平洋那一端积蓄了五千年神秘与未知的凝重空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A选项正确;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不是建交,故C选项错误;区域多边外交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表现,排除D。‎ ‎11.中美关系的突破为中国打开全新的外交格局创造了重要条件。毛泽东曾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苏关系正常化 C. 台湾问题得以解决 D.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故D项正确;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早于中美关系改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中苏关系正常化在1989年,和中美关系正常化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但至今尚未解决,故C项错误。‎ ‎12.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于‎2018年6月10日共同会见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这主要体现了中国 A. 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 B. 积极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 C. 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各方同意加强团结协作,深化和平合作、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共赢共享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等”可知各方同意深化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贸易自由化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举行峰会,未涉及到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C选项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D选项错误。‎ ‎1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其含义是指 A. 加入不结盟运动 B.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 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 D. 重视与周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针对第三方,强调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会员国,故A不正确;CD均与不结盟政策无关。‎ ‎14.在古代人类的发展史上,各个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下列有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希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代希腊各城邦必然实行民主政治 B. 希腊的地理环境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C.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希腊的地理环境没有任何联系 D. 希腊的地理环境是导致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史学理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也有差异,其中地理环境也是国情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项太绝对,不正确。C项又走向另一个极端。D项不是最根本的。故选B项。‎ ‎15.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 成为近代法制的渊源 B. 成为近代议会制度的源头 C. 改变世界政治发展方向 D. 开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答案】D ‎【解析】结合课本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故D正确;近代法制渊源是古罗马法,故A错误;近代议会制度也属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表现之一,故B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并未改变世界政治发展方向,故C错误。‎ ‎16.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除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A. 直接民主 B. 间接民主 C. 人人平等 D. 机会至上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讲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就表明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形式,所以本题选A。‎ ‎17.亚里士多德评价雅典政治时说:“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 A. 轮番而治 B. 民主 C. 分权制衡 D. 人民主权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信息可知,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流坐庄、轮番而治的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民主不是材料主旨;C、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权制衡和人民主权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8.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中代表公民利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十将军委员会 B. 四百人议事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 公民大会 ‎【答案】D ‎【解析】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其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故D正确;A是军事指挥组织;B是梭伦改革时期设立机构,主要是公民大会执行机构;C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设立,属于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排除。‎ ‎19.《十二铜表法》第五表中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从根本上 A 保护私有财产 B. 追究刑事责任 C. 体现公共意志 D. 保护监护人权利 ‎【答案】A ‎【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财产”、“指定监护人”、“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材料所叙述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而采取的种种措施是具有法律效力,从而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选A;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20.马克垚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罗马人从斯多亚学派那里接受“法”的概念,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用于自己的法律,但也存在适用于不同民族的法律。罗马人视野中的两类法律指的是 A. 习惯法、十二铜表法 B.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 C. 公民法、万民法 D. 万民法、自然法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用于自己的法律”就是罗马共和国时期,专门针对罗马公民的法律即所谓的“公民法”;“但也存在适用于不同民族的法律”表示罗马帝国内适用各族人民的法律即“万民法”,答案为C。十二铜表法是在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成文法,是共和国初期使用的,属于公民法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不是法律条文,不符合题意,所以ABD均排除。‎ ‎21. 有人认为维多利亚的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这一评价恰好反映出英国女王 A. 独断专行 B. 统而不治 C. 掌控议会 D. 领导内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的权力,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题干“因为她什么都不做”不符,排除;C项错误,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而不是国王;D项错误,内阁是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上台组阁形成的,在政治上与首相共进退。故选B。‎ ‎22.“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传统选区大多已经衰败了,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英国这场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贵族垄断议会议席 B. 君主立宪制确立 C.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议会席位,适应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趋势,故D正确;ABC选项均不属于1832年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排除。‎ ‎23.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根据英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卡梅伦内阁其他成员 A. 全部继续履职 B. 由女王决定去留 C. 部分继续履职 D. 全体辞职 ‎【答案】D ‎【解析】从英国现行政治制度来看,责任制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因此首相辞职,内阁其他成员应全体辞职。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英国现行政治制度的规定,排除A、B、C项。‎ ‎24.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 颁布《独立宣言》 B. 建立邦联制 C. 推行三权分立 D. 实行总统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美国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政体,以此实现了把“统治者关进笼子的梦想”,故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2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享有征税权、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权等……联邦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收税,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界……各州可以指定和改变州法律,管理州内工商业。”上述规定体现了美国实行 A. 邦联制 B. 责任内阁制 C. 总统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的划分,所以体现的是联邦制,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改邦联制为联邦制,排除A项;美国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与总统制无关,排除C。故选D项。‎ ‎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政治色彩而论,与东欧及东南欧的绝对专制独裁体制相比,不失“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这因为该“宪法”规定 A. 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 B. 宰相由联邦议会产生 C. 国家体制实行联邦制 D. 皇帝对帝国议会负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比起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绝对专制有着“现代民主政治”色彩,A项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皇帝有立法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BD两项错误,联邦制分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民主政治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27.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选举和议会立法 B. 君主立宪制 C. 各国都有最高法院 D. 总统制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是民主选举和议会立法,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君主立宪制是政治体制、总统制是国家元首制度,各国都有最高法院是司法独立,这些都不是代议的特征,BDC三项错误。‎ ‎28.有学者认为:“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个军队;对德意志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 实质上是封建君主制国家 B. 德意志的军事实力强大 C.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 军队是国家的组成部分 ‎【答案】C ‎【解析】从“对德意志而言,军队拥有一个国家”,结合所可知,这指的是近代德国统一以后,保留了深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A项与史实不符;军队拥有国家不是军事实力强,而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角是军队,B项错误;军队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共性,不是德意志帝国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 ‎29.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理论指导”,“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然而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这表明 A. 《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不科学 B.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不够严谨 C. 《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 D.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48年以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并未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反倒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可知,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预言出现了偏差,说明马克思主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严谨的体系,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共产党宣言》只适用于一定时期,C错误。‎ ‎30.恩格斯曾说:“公社是旧的、法国特有的社会主义的坟墓,而同时对法国来说又是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光荣革命 D. 十月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据“公社”、“法国”、“国际共产主义”等内容判断可知恩格斯评价的是巴黎公社,故选B项;法国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无关,光荣革命是英国的,十月革命是俄国的,故排除A、C、D项。‎ ‎31.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主要表现在 A. 马克思领导了巴黎公社起义 B. 工人武装通过起义夺取政权 C. 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 公社委员会没有没收私营企业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题干中的“客观上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B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夺取政权的思想,故B正确;马克思并没有领导巴黎公社,公社委员会也没有没收私营企业,排除AD;C项虽是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排除。‎ ‎32.“它结束了俄国国内的长达300多年的封建专制的统治,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是指 A. 二月革命 B. 七月事件 C. 十月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罗曼诺夫王朝3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A项正确;七月事件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人民民主运动的事件,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3.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A. 是新的历史时期开始的标志 B. 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 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 建立全新社会政治制度的革命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是取得最终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A项,十月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与旧式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而非是否开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也具有推翻旧的统治阶级的特点,排除。C项,群众基础不是判断十月革命与其他革命的根本标准,排除。‎ ‎34.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 美苏两极对峙 B. 两极格局瓦解 C. 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都是美苏两极对峙的结果,故选A正确;柏林墙和三八线说明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选项B排除;C、D与图片事件主题不符,排除。‎ ‎35.“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 A. 出台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经互会 D. 建立北约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 ‎36.1961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曾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材料中“现有的军事集团”是指 A. 北约与不结盟运动 B. 华约与不结盟运动 C. 北约与华约两组织 D.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世界处于冷战的局势之下;不结盟运动是反对美苏大国的组织,根据“不结盟运动指出”, 可知材料中的军事集团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C正确。不结盟运动和中国都是不是军事集团,排除ABD。‎ ‎37.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分为南越和北越两个国家,但南越国内局势很不稳定,原居幕后的美国炮制了“北部湾事件”,宣称遭到北越海军袭击,之后美国在侵越战争中逐步升级,把战火烧到了北越境内。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局部地区爆发热战 B. 美苏代理人之间爆发战争 C. 冷战局面全面打破 D. 美国以反恐名义介入战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冷战”,材料中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是冷战局面下的局部热战,故选A;美国直接参与越南战争,排除B;越南战争是冷战局面下的局部热战,“全面打破”表述错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反恐”,排除D。‎ ‎38.2016年6月,英国“脱欧”沉重打击了面临欧元、难民、恐怖袭击等诸多危机的欧盟,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危机。欧洲一体化开始于 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C.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于1951年,开启了欧洲一体化,故选C;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于1957 年,排除AB;D建立于1967年,排除。‎ ‎39.1971年,尼克松演讲时说道:“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这一状况反映出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 美国失去世界霸权地位 C. 美苏两极格局已解体 D. 世界由此实现永久和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会挑战美国世界霸权地位,但不是已经失去,B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解体是在1991年,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局部动荡时有发生,故错误。‎ ‎40.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交替”是指事实 A.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 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过渡 C. 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向组织对抗过渡 D. 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过渡 ‎【答案】D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故“交替”是指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过渡,故D正确;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故A错误;民族冲突与地区性冲突交织,故B错误;当今世界既有意识形态的对抗也有组织对抗,故C错误。故选D。‎ 二、材料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1787年《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方面的权力?‎ ‎(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 ‎【答案】(1)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权。‎ ‎(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3)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或联邦共和制);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解析】(1)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可得出是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权。‎ ‎(2)根据材料“应操于联邦国会”“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以及材料中对行政、司法、立法权的规定,可得出体现了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3)根据所学可知,近代英国与美国建立的分别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反映了人类社会往民主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42.学习贵在积累。小龙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专题时制作了学习卡片。请你根据要求,帮助小龙同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 卡片一: ‎ ‎ ‎ 卡片二:‎ ‎(1)请把卡片—A处补充完整。‎ ‎(2)根据卡片二,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 ‎(3)根据卡片内容,指出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答案】(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欧共体;中国等。‎ ‎(3)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解决问题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联系所学并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不结盟运动、日本、欧共体和中国等。‎ ‎(3)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是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