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广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广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广安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注意事项:‎ ‎ 1.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答题卡填写姓名等信息的一面朝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土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2.春秋末期某人,祖先是贵族,到他这一代时己无法享有食邑、俸禄,沦落为平民,以教书为业不再享有世袭特权。他面临此困境时的时代背景是 A.周天子废除贵族特权 B.学校制度兴起 C.宗法制度废除 D.“封建制度”逐渐解体 ‎3.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 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4.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B.继承西周宗法制度 C.加强诸侯权力地位 D.否定秦朝朝议制度 ‎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种设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 和谐对称 B. 中央集权 C. 皇权至上 D. 江山统一 ‎6.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 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B. 有利于选拔人才 C.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 能够缓和民族矛盾 ‎7. 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御史大夫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晃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 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 B. 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 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 D.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 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B. 世袭制度确立 C. 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9. 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 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 A. 传达行政命令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防止地方割据 D. 扩大国家的疆域 ‎10.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B.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 军机大臣奉公守法 ‎11.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 记录了 212 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 82 名 “贤”相和 26 名“奸” 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 震慑官员 B. 整治朝纲 C. 罢除丞相 D. 强化君权 ‎12.“‎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储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长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的占领 ‎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4.1895年,台湾巡抚唐景崧知道依靠清政府与日本交涉保台无望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等设想,并直接与法国、德国方面进行磋商。这反映出唐景崧 A.主张在台湾实行国际共管 B.希望借助外力来保卫台湾 C.准备武装反抗日本的占领 D.企图脱离清政府实现独立 ‎15.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自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  B.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 ‎ 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16.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 ‎17.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 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18.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刺激中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9.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 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 B.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 C.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D.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极力 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认为国民党势力小,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2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3.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推动了五四运动爆发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24.如表是《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它所反映的现象是 年代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阵亡人数 ‎125130‎ ‎249213‎ ‎169562‎ ‎339530‎ ‎144951‎ ‎87719‎ A.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牺牲人数最少 B.国民党军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C.片面抗战路线使军队牺牲人数不断上升 D.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25.1936年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 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这说明 A. 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 C. 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  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 二、材料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 材料二 大事纪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年11月 开罗会议召开 ‎1944年春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7月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斯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5年8月8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5分)‎ ‎(4)对比两次战争,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2分)‎ ‎27.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的报告上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的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4分)‎ 答案 一、 选择题:‎ ‎1-5 ADBAC 6-10 BADCB ‎11-15 DACBD 16-20 ADDDD 21-25 ABBBA 二、 材料题:‎ ‎26.答案:‎ ‎(1)原因:日本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举国上下,整体动员对中国作战.‎ 中国封建制度腐败落后;政府未做好充分准备,缺乏危机感;民族意识淡薄.(6分)‎ ‎(2)原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4分)‎ ‎(3)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民族耻辱,捍卫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5分)‎ ‎(4)启示: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2分)‎ ‎27.答案:‎ ‎(1)主要任务: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与近代化)‎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2)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通过武装斗争,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抗战时期,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别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军.(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