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25/662742a1bfcfb2a6cce7e098826f35eb/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25/662742a1bfcfb2a6cce7e098826f35eb/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25/662742a1bfcfb2a6cce7e098826f35eb/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 新版 新人教版(1)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理科班)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计60分) 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A.以民为本 B.以农立国 C.封建迷信 D.抑制商业 2.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注重把握农时 D.注重使用肥料 3.宋代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情形比前代更为严重。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中央集权弱化 B.生产工具改进 C.土地政策调整 D.重农抑商强化 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5.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9 C.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6.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 A.超过官营手工业 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C.专业化特征明显 D.推动了海外贸易繁荣 7.元朝诗人杨维桢《盐商行》曰:“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千金宅,但愿盐商千斛船……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侯埒富豪。”这反映出元朝 A.盐业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动 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 C.盐铁专卖政策开始出现松动 D.商人社会地位堪比王侯将相 8.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人(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三角贸易 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 D.资本积累 9.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广泛应用 B.蒸汽动力推广 C.铁路时代到来 D.新航路的开辟 10.“英国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她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她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英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的“领头羊”作用主要表现在 A.最先掀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B.最早开辟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扩张 C.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颁布宪法 9 D.开启议会民主政治和工业文明时代 11.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12.国际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兴起,发展至今亦有2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妇女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从根本上讲,此时妇女解放运动兴起是基于 A.资产阶级确立政治统治 B.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C.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D.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13.据资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企业发展 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 14.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显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哪一实体与该主张相符并出自张之洞之功? A.北洋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总局 C.继昌隆缫丝厂 D.湖北织布局 15.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洋货畅销导致的直接影响是 A.中国的家庭和城市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先进中国人提出学习西方的口号 16.据统计,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9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 C.群众性反帝运动的推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7.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 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18.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B.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C.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D.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19.“该经济体制不是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当时苏联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高速度工业化的追求与某种先验的‘社会主义观’相结合而衍生的结果。”该经济体制产生于 A.苏俄国内战争时期 B.斯大林执政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20.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活动,但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却比去年减产3270吨,苏联被迫增加粮食进口,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降低了农产品的收购指标 9 B.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政府将拖拉机卖给了集体农庄 D.农业政策具有盲目性 21.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到:“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 C.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 D.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 22.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斯摩特关税法,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41%;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做法 A.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 B.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 C.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D.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23.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A.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B.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C.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24.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这意味着美国 A.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 9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 D.缩减社会福利的的开支 25.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 )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 )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题中括号处依次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6.某国际经济组织纲领称,该组织旨在“通过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成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该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关贸总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27.2017年3月29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致函欧盟,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B.法德和解迈出了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C.1991年“马约”签署宣告欧洲联盟诞生 D.欧盟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多极化 28.专家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体,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 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B.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相互兼并 D.各国经济命脉正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9 29.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0.下图是1988—2006年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情况。图1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 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 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 二、非选择题 (本题为两道大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对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9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罗斯福就职总统后实行了“新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一个重大的突破”源于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策的内容和特点。(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8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6分) 9 高一期末历史考试(理科)参考答案 :1-10:BACCA CBBBD 11-20:DCDDA DBBBD 21-30:ACACD DBABC 31.【答案】(1)问题:解决就业。(2分) 特点:国家干预。(2分) (2)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内容: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外国资本家和私人开办企业;恢复货币流通与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6分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特点:发展商品、货币、市场机制。(2分) (3)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认识: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各国根据国情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其他答案有理即可(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2.【答案】 (1)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6分)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2分)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6分答对两点即可得分) (3)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6分)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