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二5月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教师:卢启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雅典城邦建立初期,执政官从贵族当中选任。到梭伦时期第一、第二等级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选执政官。这一变化表明古代雅典( ) A. 民主政治的正式形成 B. 地域代替了血缘关系 C. 财产等级制度的实施 D. 公民可直接参与政治 2.“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但是他取消了债务,禁止债务奴隶,解放了那些已经因负债而成为奴隶的人。”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特点是( ) A.彻底性 B.中庸 C.公平性 D.民主性 3.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未见。由此可知秦国立法( ) A.善于借鉴别国的法规 B.内容繁杂不利于使用 C.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 D.以经济为其立法核心 4.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陈寅恪先生指出:“从北魏前期崔浩与鲜卑贵族的冲突来看,似乎汉化与鲜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汉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合而为一,不仅使鲜卑贵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鲜卑贵族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本民族本阶级的利益 B.促进民族融合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 D.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语 B.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语的官员 C.提倡官员说汉语而不说鲜卑语 D.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7.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 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 8.“歌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稻子);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C.描综了南宋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9.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 A.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 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 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 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 10.西欧宗教改革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B.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思想的解放 C.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 D.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专制制度 11.《剑桥非洲史》第五卷主编费林特曾断言说:“拿破仑对埃及的占领启动了北非现代化运动。”拿破仑在埃及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客观上具有这一作用的是( ) A.拉拢埃及上层人士 B.迎回逃跑的帕夏 C.建立后勤服务系统 D.建立食品厂等工厂 12.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扶持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努力建立埃及的民族工业 C.引进西欧国家的技术和设备 D.把军事工业作为发展重点 13.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战争一再遭受到失败 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 C.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 D.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 14.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15.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 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16.“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 ) 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C.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 D.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 17.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以此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核心的群体。这说明( )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入 18.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19.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20.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有( )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④ 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 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22.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 ) 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 B.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 C.该书介绍了西方社会学说 D.严复也主张推行维新变法 2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而守旧派名士叶德辉却说:“一、中国地处世界东南,而‘四时之序先春夏,五行之位首东南’.二、五色,黄属土,土居中央,西人辨中人为黄种,是天地开辟之初隐与中人以中位。”这一现象说明( ) A.近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新旧杂陈 B.中国传统思想仍占据主流意识形态 C.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被逐步打破 D.近代报刊成为宣传新知的媒介 24.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试图改革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极大动摇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6分,第26和第27小题各18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则是出现贱买贵卖、强买强卖现象,这虽然违背了市易法的初旨,却是市易法实施的必然结果……市易务拥有“增”、“损”物价的权力,贱买贵卖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市易务官大多是从被称为“兼并之家”的大商人中召募的,一旦大权在手,强迫客商低价卖给市易务,再转手高价强卖给行铺户,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勾当。对市易务官的考核奖罚只限于本钱是否发放,22%的利息(含市例钱)是否足额收缴。交易牙利、批零差价收益不归中央财政,毋须考核,部门利益使市易务官吏对此趋之若鹜。市易务事务烦杂,吏人众多,如市易法规定在京市易务设勾当公事官一员,但从设置之初就突破了这一限制。……法定的市例钱远不够增设的吏人俸给,缺口要由市易务自行解决,庞大的行政开支压力促使市易务不择手段地增加收入。 ——摘自魏天安《王安石市易法真相:国家强制剥夺国民财产》 材料二 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 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梦境增张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实施市易法实行后存在哪些严重弊端?(8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日本则与此相反。……西洋文明可说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日本,……吸收的都是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西洋文明通过他们流入后,便在日本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 ——编自(日)福泽谕吉《必须摒斥清国风》 材料二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摘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摘自(日)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史实概括说明“日本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 (3)据材料二、三,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说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 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 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 摘自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导致清政府的改革困难重重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A A A B C D A B D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D B D C D D C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6分,第26和第27小题各18分,共52分。 25.(1)弊端:贱买贵卖、强买强卖被披上“合法”外衣;市易务官多为大商人把持,更便于对普通商户的掠夺;只从经济效益上对市易务官的考核奖罚,导致他们唯利是图;部门利益问题突出;市易务机构臃肿,开支压力大,使官员不择手段搜刮商户。(答出四点即可)(8分) (2)美梦:富国强兵。 (2分)改革措施存在弊端;(2分)王安石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危害百姓;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触犯大官僚利益,遭其反对。(任二点,每点2分,共4分) 26.(1)说明:推行殖产兴业;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6分) (2)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2分)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2分) (3)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2分)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2分)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2分) 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2分) 27.(1)裁撤旧军、编练新军;(2分)鼓励实业、设立商务局;(2分)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2分) 原因:列强对中国利权的攫取;(1分)清政府财政危机;(1分)改革缺乏系统方案和长远目标。(2分) (2)政治: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2分) 经济: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2分) 军事:洋务运动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的主张,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2分) 教育: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2分) (只回答洋务运动或只回答戊戌变法只得1分,没有史实不得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