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2

高二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完成时间35分钟 ‎ 班级 姓名 座号 ‎ 课时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5·中山质检)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 ‎4.(2016·威海期中)《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5.(2016·成都调研)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6·如东模拟)《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7.(2016·唐山模拟)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 A.分封制度加强 B.官僚政治确立 C.宗法制度形成 D.井田制度出现 ‎8.(2016·郑州质检)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9.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10.(2016·北京模拟)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11.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12.(2016·滨州一模)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6·河南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讲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柳宗元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高二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5 DCBCA 6-10 CADDC 11-15 BDDBA ‎ 二、综合题 ‎16、(1)目的:巩固统治。理由:姜尚是功臣;伯禽是王族。(2)朝觐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提供力役。‎ ‎(3)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侯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4)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走向瓦解。‎ ‎17、 社会现象:传统宗法文化(宗族思想、祖先崇拜、根祖文化)盛行。‎ 认识: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肯定积极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等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不能一概视为封建文化的卷土重来。‎ ‎(1)通过忆颂先祖功绩,颂扬先祖品德,激励后辈上进,进行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通过宗祠和族谱这两种宗法文化载体,进行宗族成员间的互助,和谐族人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3)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祭祀、礼仪、孝文化等。‎ ‎18、【答案】(1)特点:以宗法制为依托;与封建等级制、伦理道德观紧密联系;宋明时期空前强化。(6分) ‎ ‎(2)原因:近代中国国门洞开,西方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与发展,传统儒学遭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政治变革的推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6分)‎ 课时作业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 单项选择题 ‎1-5 CDBBA 6-10 BBBBA 11-15 DCBCC 二、 综合题 ‎16、(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17、(1)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西周实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来凝聚政治关系,巩固统治,当时是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疏远,加上诸侯势力的日益发展,王室的逐渐衰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郡县制。肯定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 ‎(3)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端——容易导致集权与专制皇权。但顾炎武也反对分封制。‎ ‎18、(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 单项选择题 ‎1-5 AACDB 6-10 CBCCB 11-15 CBDBC 二、综合题 ‎16、(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 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7、(1)推行郡县制。秦的统一。‎ ‎(2)郡国并行制。诸侯世袭。‎ ‎(3)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定期朝觐皇帝、述职;受中央监督;省官互迁等。‎ ‎(4)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有余等倾向。‎ ‎18、(1)科举制度(2分);“究天理”(2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3)代议制度建立;(2分)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课时作业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单项选择题 ‎1-5 CCCCD 6-10 CDABA 11-15 CBBCA 二、综合题 ‎16、(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 ‎(2)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立清廉典型)。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化。‎ ‎(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 ‎17、(1)朱元璋:①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②原因: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①看法: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②原因: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 ‎(2)促进了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了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 ‎18、(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7分)‎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相似。(2分)‎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4分)‎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2分)‎ ‎(3)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4分)‎ 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