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24.西周前期,“王臣”主要为周王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显 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冲击 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 ‎25:曹操年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这种行为在传统舆论之下难以踏入仕途。但由于他被许劭等三位名士所看重,竟然突破选举制度被举为孝廉。这表明东汉末年 A.儒学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B.士族门阀操控国家政权 C.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D.国家统治秩序亟待重建 ‎26.东汉的士大夫领袖常常“以天下风教为己任”,居高临下,居于道德世界价值裁判者地位:而北宋的士大夫如范仲淹等人则方正平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变化反映 A.士人主体意识的强化 B.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 C.理学成为主流价值观 D.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27.清朝江浙的农村地区出现了甩卖土地现象。“有力之家,以田为累,不敢置买”,已买者,或者直接卖给佃户,或者以之“投送缙绅,以图脱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为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税制调整引发了社会异动 C.租佃关系在日益普遍化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28.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 ‎ B.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 C.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 ‎ 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 ‎29.20世纪20年代,汉口的对外贸易出现了新的特点。输入品主要限于中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如煤油、用电设备等。那些中国能生产的且价格高于国货的进口品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这表明 A.中国的轻工业产品物美价廉 ‎ B.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改变 C.列强经济侵略受到一定抵制 ‎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 ‎30.1939年,《新中华报》刊文写到:在党校学员参加秋收突击的修整间隙,小队长从口袋里拿出教务主任为秋收突击而出的几道题,其中就有“你们在收割中可想到一条自然规律?”、“在你们秋收过程中可想到一条社会规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 B.学术界重点关注农业生产 C.民众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D.唯物史观影响力逐渐扩大 ‎31.下表是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比重的变化情况表(不包括手工业)。此表可以说明当时新中国 A.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C.社会主义改造条件成熟 B.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资本主义工业备受挫折 ‎32.伯里克利为了牵制邻邦斯巴达,要求郊区农民举家搬到雅典卫城居住。有剧作家将此事创作成喜剧,把伯里克利刻画成一个长了山羊角的妖怪进行嘲讽,但他并没有遭到报复。据此可知,当时 A.直接民主制导致权力滥用 B.民主政治有利于文化发展 C.喜剧创作服务于城邦政治 D.执政者素质决定社会生态 ‎33.以历史事件为素材的诗歌、散文特别是历史剧在16世纪的英国深受欢迎,如托马斯·马洛里的《亚瑟王之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这些作品中关于不列颠的神话起源被不断提及,这有助于 A.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文学艺术的大众化 C.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控制 D.代议制政治的发展 ‎34.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罗斯福致信会议,“健全的国内经济体制是比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值更为重要”,直接导致了会议的失败。次年美国单方宣布美元贬值,并拒绝削减高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 A.无意为全球治理承担责任 B.积极推动美元的国际化进程 C.利用新政摆脱了经济危机 D.率先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 ‎35.有学者在研究苏联共产党1991年溃散之时发现,“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该学者认为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源于 A.苏联共产党逐渐脱离群众 B.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渗透 C.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方向 D.共产党员理想信念丧失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理念起源早.《礼记》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随着商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地突显出来。到了汉代,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汉律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与盗同法”。唐代是食品安全管理关键期:与食品安全法规建设的同时,唐朝在宫廷中设置尚食局和太官署,专门负责掌管膳食安全,同时在民间设立行会进行管理,行会的管理纳入到官员考核范畴。在此期间药食同源理念得到较大发展,并涌现出一批药学著作。例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北宋对食品安全的治理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对违法乱纪者实行“重刑”。清朝法律在食品安全监管上从对人的处罚转移到问题食品上,并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抽检制度。‎ ‎——摘编自赵向豪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追溯与反思》‎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19世纪中期,《柳叶刀》杂志对食品质量卫生调查报告,引起英国舆论界的空前支持和响应。在此情况下,英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掺假问题,并在1860年通过了《食品掺假法》,授权地方当局成立“公共分析师”.但是“没有建立中央机关,确保食品安全的责任完全是地方性和可选性的”。1875年英国最终通过《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扩大了地方委员会权力,增加分析师人数,最重要是扩大中央控制权力。此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地方政府委员会终于成为主管英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机构。在该机构的努力下,到20世纪初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完善。‎ ‎——摘编自魏秀丽《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历史考查(1860-191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0年英国《食品掺假法》的背景。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外国食品安全的启示。(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学术界,部分学者对2/3情有独钟,他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之比达到了3∶2, 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随之发生深刻且朝向冲突对抗的变化。在二战以来的七十多年间,中国不是第一个达到世界超强国美国GDP的2/3的国家。在中国之前, 日本和苏联的GDP都曾经达到过美国的2/3。然而,不管是日本还是苏联,当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2/3的时候,美国对其政策都迅速做出了重大调整。‎ ‎——摘编自张宇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率团访苏,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期间。中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至此,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通称“156项工程”。此后,1955年3月,中苏双方又签署了新的协定,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共计16项。1955年通过口头协议又增加2项。前后共确定174项工程。经过反复核查调整后,最后确定为.154项。因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故通称为“156项工程”。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经过反复多次论证,“156项工程”中最后投入实际施工建设的共计150项。‎ ‎——摘编自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6项工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6项工程”实施的意义。(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宣传机构战争信息署在中国设立分部,‎ 全面负责对华宣传。为促进美国战争目标和对华政策目标的实现,战争信息署中 国分部通过一系列对华宣传项目,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国度。‎ 这种中国形象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国是一个全民抗战的英雄国度;第二,‎ 中国是肩负国际责任的世界大国;第三,中国正在走向以美国为模本的“改革”‎ 之路。美国试图通过对战时中国国家形象的展现,鼓舞中国民众的战斗士气,同 时向中国民众灌输大国意识和国际共同体理念。为了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战争 信息署构建的中国形象经过特殊剪裁,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现实,它体现了美国对 中国想象与认知的局限性。‎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中的中国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宣传塑造中国形象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宣传中国形象的影响。(9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今陕西)人。班超年轻时胸怀大志,曾为官家抄书,投笔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公元73年,汉明帝遣窦固等四路讨伐北匈奴,于是班超投笔从戎。因战功卓著,遣使西域。班超带领随从“以三十六人横行诸国,取其君,欲杀则杀,欲禽则禽”,22年时间依次招纳了于阗、疏勒等国,平定了西域55个国家,威震远域。同时遣甘英使大秦(罗马),到波斯湾而返。公元95年,班超被封为定远侯。公元100年8月,班超回到洛阳,九月病故,终年七十一岁。班超一生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 甸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属国的联系,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班超的历史功绩。(6分)‎ ‎(2)根据材料,简析班超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 绵阳市高中 2017 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 48 分) ‎ ‎24——28 BDABC 29——33 CDCBA 35——35 AD ‎ 二、材料解析题(41 题 25 分,42 题 12 分,选做题 15 分,共 52 分。) ‎ ‎41.(1)相同: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重视法律治理;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 ‎ 设置机构,重视食品的抽检管理。(8 分) ‎ 不同:中国强调重刑,英国重视舆论监督。中国由中央政权主导食品安 ‎ 全治理,英国地方政权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4 分,言之成理,可 ‎ 酌情给分。) ‎ ‎(2)背景:工业革命后,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 ‎ 安全重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影响;民主政治发展,政府治理能力提高。(7 分, ‎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启示:重视多元监督;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强化食品安全检查等(6 分,言 ‎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42、(12 分)示例 ‎ 国家实力变化推动国际格局演进 ‎ ‎19 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间实力发生重大变 ‎ 化,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衰落,而美德实力迅速增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 并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动摇了欧洲国家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 ‎ 经济的霸权地位。美国操纵联合国,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但随着日本、西欧 ‎ 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美国的霸权地位,推动 ‎ 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 综上所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特别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影响国 ‎ 际格局演变的关键。 ‎ ‎(注意: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如考生答出其它论题亦可给分。如:二战后世界格 ‎ 局的发展;二战后国家实力的变化与美国对外政策)‎ ‎45、(15 分) ‎ ‎(1)特点:苏联对华援助项目;主要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反复论证,以 ‎ 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受国际格局影响。(6 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2)意义: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开展;加强了国防;提升我工业生产技术能力; ‎ 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阵营。(9 分,言之成理, ‎ 可酌情给分。) ‎ ‎46、(15 分) ‎ ‎(1)目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推动战争进程和对华外交; ‎ 鼓舞中国的抗战斗志;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6 分) ‎ ‎(2)影响: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承认了中国抗战为世界 ‎ 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迎合了中国民众渴望得到国际社会承认 ‎ 的愿望;但美国的宣传服务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美国 ‎ 国家利益的实现,(9 分) ‎ ‎47.(1)功绩:平定西域,恢复与中原联系;加强民族交融;派遣甘英出使大秦, ‎ 扩大国家交往。(6 分) ‎ ‎(2)原因:身逢时势;胸怀大志,勇于担当;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9 ‎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