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十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123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 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认为君民关系是相通的,主张强化君主地位 C.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 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2. 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 A. 董仲舒、陆九渊 B. 陆九渊、朱熹 C. 朱熹、王守仁 D. 王守仁、李贽 3. 程颐在给程颢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之说“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 主张改造理学 B. 重书本轻实践 C. 注重道统权威 D. 强调学术创新 4. 1921年5月4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引征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 A. 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 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 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 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主制度 5. 明清传世著作颇多,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也有《徐霞客游记》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还有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这些著作体现了 A. 明清社会向近代化转型 B.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C. 封建文明进入总结阶段 D. 儒学价值观遭受到挑战 6. 楚墓竹简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里,“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 C. 符合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7. 战国时期,几乎凡有一技之长、一学之得的人皆可称士。据统计,当时以士作为称谓的有百余种。由此可知,战国时期的士 A. 已经成长为独立的阶级力量 B. 已失去制度化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 C. 既无人格独立也无思想自由 D. 成为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急先锋 8. 某启蒙思想家著作中提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应出自( ) A. 伏尔泰《哲学通信》 B.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 卢梭《社会契约论》 D.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 朱熹有“朱子”一称,为孔庙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之人,其在儒家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是因为 A. 完全承袭孔孟的思想主张 B. 实现了儒释道思想的融合 C. 迎合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D. 开创了儒学复兴的新局面 2. 《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①、②、③、④分别应该是指 A. 儒、道、法、墨 B. 道、儒、墨、法 C. 道、墨、儒、法 D. 道、儒、法、墨 3. 为调和“礼”和“刑”这两套社会规范在德政下的冲突,西周统治者明确提出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基本观念,使“刑”这一消极社会规范成为西周辅助德政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说明西周时期 A. 已经萌发了重民思想 B. 外儒内法得到运用 C. 统治者注重自身修养 D. 仁政思想受到推崇 4. 人们以前以为一切问题都必然有也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而在普罗泰哥拉之后,这种认识被颠覆了。这一变化 A. 强调了人的主张和价值 B. 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 C. 反映出对个人道德的重视 D. 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5. 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它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意在强调 A.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 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 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D. 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6.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在此,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知识即美德 B. 认识你自己 C. 反对宗教权威 D. 理性的行为方式 7.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写道:“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由此可知,伏尔泰认为 A. 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启蒙 B. 理性主义促进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到来 C. 近代科学比军事征服更能够改变世界 D. 牛顿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无与伦比 8. “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哲学家们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这里的“思想革命”是指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9. 柏拉图的《理想国》把国民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负责生产的平民阶层。他 A. 认为所有人拥有相同的政治权力 B. 划分的依据是智慧品德和出身 C.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认为政权应掌握在富人手中 1. 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发展出一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 A. 倡导依法治国理念 B. 注重国家管理民主化 C. 主张核心理念制度化 D. 追求个人独立自由 2.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C. 加深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3.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人文动力是 ①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②理性主义的熏陶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4. 下表据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有关唐宋的论述整理而成。 领域 变 化 文学方面 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美术方面 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 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文学艺术内容渐趋低俗 B.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C. 城市市民数量不断增加 D. 文学艺术出现显著变革 5. “天马”是汉代常见的艺术形象。汉武帝对“天马”情有独钟,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得大宛汗血马,歌诗曰:“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天马’远来的时代”体现了 A. 中西交流取得了重大进步 B. 思想文化的地域差别缩小 C.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艺术创新 D. 帝王的宗教迷信观念盛行 6. 古代中国将医术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 B.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 C.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 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7.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 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天文观测只能是政府行为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建元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子弟,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摘编自《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四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作答时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主张,(2分)并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选自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科技”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 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等级的混合体和总称。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生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每20 个乡绅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是新加入者,有一半的乡绅家庭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历史。乡绅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上升到上层社会的阶梯,所以,发财致富之后,越来越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大学去接受教育。大量出身于乡绅家庭的知识分子,逐步分享了贵族的政治权利。由于乡绅所具有的新的经济特点,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成长的政策。 ——据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简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乡绅的共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中英两国乡绅的不同作用及原因。(12分) 历史10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C C C A B D D C A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A D C C B B D A C B 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25题20分,26题12分,27题20分,共52分) 25.【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2分) 原因:现实统治的需要;古代中国重教化传统的影响。(4分) (2)措施:设置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6分) (3)影响:积极影响:有利于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6分) 消极影响:对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2分) 26.【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西方,在封建社会后期迅速落后。(2分) 论证:以造纸术的改进,胶泥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运用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2分)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的出现并推广,农耕经济的发展繁荣;(2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分)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2分) 小结:中国封建社会造就了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但后期明显落后。(2分) 27.【答案】(1)特点:构成复杂;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有较高文化水平;承担地方管理职责;维持乡村治安与秩序。(任意4点,8分) (2)作用:中国乡绅没有促进社会转型,英国乡绅促进了社会转型。(2分) 原因:中国:受自然经济影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地方自主权较小,乡绅权利有限;深受传统思想束缚。(6分)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地方独立性较强,乡绅掌握实权;重视教育,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任意2点,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