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中学2020届高三10月训练历史试题
四川岳池中学2020届人教高考历史十月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A.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 共有相似政治诉求 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来看,各家都热衷于探讨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策略,说明诸子学派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中的“政见各异”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并非所有学派都主张“革故鼎新”,也有主张回到从前,排除C项;儒家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并非各派都是如此,排除D项。 2. 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宗法制的崩溃 C. 科举制的实行 D. 士庶之分严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反映出当时庶族地位的上升,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庶族地位的上升无关,故A项错误;五代时期仍然有士族官员修家谱,宗法制没有崩溃,故B项错误;庶族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跻身统治阶层,社会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士族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表明士庶之分不再严格,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A.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北宋职官体制调整,“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是根据现实需要为提高效率而调整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北宋是皇帝决策而非集体决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崇文抑武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而非分化事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上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肤甚优之”。这说明 A. 人口压力增大,社会局势开始动荡 B. 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 C. 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 D. 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肤甚优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人口问题对国家统治的兴衰有重大影响,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局势开始动荡,故A选项错误;清朝乾隆帝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故B选项错误;材料出自于统治者的角度,不能说明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 5.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A. 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 B. 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 C. 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 D. 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太平军大规模对待孔孟儒家文化进行了摧残以反对当时封建专制统治,但是这种行为过于简单粗暴,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6.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 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 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 C. 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D. 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答案】C 【解析】 “左”倾在1925年还设有出现,故A项排除;题干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与国民党无关,故B项排除;根据“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得知当时中共把无产阶级参加革命、领导革命作为民族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这表明共产党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与社主义革命路线无关,故D项排除。 7.1932年颁布的《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这表明 A. 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 B. 土地革命的成果得到承认 C. 政府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 D. 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缓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可知地主土地所有制重新确立,故A项正确;规定否定了土地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纵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故C项错误;规定不会缓和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 【点睛】“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的地主的土地,一律以发还原主确定其所有权为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8.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 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 B. 都给予了地方一定自主权 C. 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 D. 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 中央集权原则不符合材料“包容性优点”“柔性特征”,排除A;美国联邦制,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自主权,中国“一国两制”也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让地方(港、澳、台)保留较大自主权,故B正确;地方(港、澳、台)不能独立行使主权,C项错误;美国地方和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 B.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 C. 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 【答案】A 【解析】 材料“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是突出商业活动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力了条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商品数量、种类和贸易中心等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商业领域的重大发展,故选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反映的是欧洲货币充盈,引发通货膨胀,和题意无关,排除B;CD是商业战争,和题意无关,排除。 10.“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惊人的争论,使众多知识领域的探究重新得到评价,尤其是生物学、植物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上评论针对的是 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普朗克的量子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尤其是博物学、植物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可知属于这类领域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ABD属于物理学。所以C项正确。 考点:近代以来的科技·生物学·进化论 11.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A. 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 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D. 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答案】B 【解析】 美国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是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表明美国没有抛弃弱势群体,故A项错误;美国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支出数额比较大,表明美国社会福利政策向在职人员倾斜,是对劳动力的保护,故B项正确;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增多福利保障项目,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12.下图是2016年某期刊上的一幅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 欧洲出现新的政治格局 B. 经济全球化将被迫中断 C. 西欧经济形成二元对峙 D. 欧洲一体化的严重挫折 【答案】D 【解析】 政治格局是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材料并未体现欧洲各国力量的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故A项排除;材料中“英国脱欧”事件属于局部事件,不可能中断经济全球化,故B项排除;“英国脱欧”并不代表英国经济和欧盟经济对峙,故C项排除;“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遭受严重挫折,故D项正确。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漫画寓意的准确掌握,依据漫画的英国国旗与欧盟的图标,再联系现实,可判断应该是英国脱欧,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奉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答案】(1)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 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 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 (2)作用: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问题;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的巡抚制度。 (1)根据材料信息“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可以总结出本题答案。 (2)根据材料信息“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1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 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 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 中西方思想的对比是近几年高考题中的重点,本题选择了中西方各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和柏拉图作为载体进行考察学生的识记、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1)关于“共同性”的回答,紧扣材料信息“都相信 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即可判断得出。关于“不同作用”的回答,紧扣书本内容,难度不大,关键突出“礼”与“仁”的不同作用,突出“礼”强调等级,而“仁”强调缓和社会矛盾。关于“品德”的分析,主要联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相关内容,注意语言表述即可。 (2)明确材料二的思路,即强调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而组织语言回答,要求学生注意综合归纳。而关于“具体社会背景”的说明,联系书本知识,明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而柏拉图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日益显现的时期。。 【考点定位】选修四·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