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线上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C.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 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3.辽宁喀左、北京房山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器,江苏丹徒也发现了西周初期宜国铜器。此材料有利于说明( ) A.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C.西周燕国宜国冶铜业比较发达 D.西周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4.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舞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体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5.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6.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7.虽然自汉朝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 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8.唐代有应举人预投省卷和行卷的做法,目的在于使考官了解应举人平日所学,以避免仅由一次考试定取舍可能造成的失误,统称“公卷”。宋仁宗罢公卷,至此国家统一文化考试以外的干扰因素,尽行废去,此举 A.打击了庶族政治力量 B.消除了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C.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 D.强化了国家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9.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 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 ) A.实现了社会公平 B.增加了官员数量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统治基础 10.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监察机制 C.保证了决策质量 D.牵制了外朝相权 11.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 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 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 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 12.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 A.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B.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C.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 13.西周青铜铭文中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 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 A.井田制度已经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渐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14. 《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15.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表明小农经济 A.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 C.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 D.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 16.纵观中国历史,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内陆地区为中心到运河为中心,再到晚清以沿海为中心的演变。以下对此现象的评述,准确的是 阶段 中心 史实 结论 第一阶段 内陆 ①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农业经济较发达 ④经济中心的转移主要取决于政治中心的变动 第二阶段 运河 ②大运河的开通,促进洛阳、扬州成为商业都会 第三阶段 沿海 ③受工业文明冲击,上海等沿海新型城市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8年12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见图9)”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2019年1月,国博推出了“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图9 ①“虎鎣”的精美造型体现西周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②“虎鎣”的雕工精湛是由独具匠心的私营工匠制作 ③“虎鎣”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 ④“虎鎣”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表1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 春秋晚期 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 秦朝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 汉朝 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 南北朝 出现灌钢法,制作兵器更加坚韧锋利 表1 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 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 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 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 19.宋代书籍《梦梁录》中说:“大抵都下买物,多趋名家驰誉者。”宋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讲述:许仙外出遇雨,药铺老陈借其一把雨伞,并再三嘱咐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后来许仙又将这把伞借与白娘子,定下一段姻缘。这反映出当时 A.工业生产已有质量意识 B.雨伞是美好姻缘的象征 C.消费者追求品牌的习惯 D.商品经济推动文学的发展 20.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文字介绍: “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据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是 ( ) A.中央集权高度专制 B.以农为本,对商业依赖很小 C.政府实行闭关锁国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21.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男耕女织模式瓦解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2.据《魏书•高祖纪》:“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所描述土地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国家不再享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B.农民获得土地,对国家承担义务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传统问题 D.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23. 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而在苏州府震泽镇,一对夫妇的生产规模却可以达到“桑尽八亩,获丝六十四斤”。 对清初震泽镇经济状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所发展 B.新型耕织工具得到进一步推广 C.男女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升 D.商品经济促使家庭经济专业化 24.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 A.历史研究的角度影响历史研究的结论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 二、材料阅读 25.(22分)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2分) 【答案】(1)不同:唐朝设置节度使,重外轻内;宋朝厉行中央集权,强干弱枝。(4分) 后果:唐朝藩镇割据;宋朝积贫积弱。(4分) (2)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任答2点4分)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任答2点4分)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3)策略:平衡与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 26.(18分)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粱、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十大商帮文化特征比较 商帮名称 所在地域 文化特征 商帮名称 所在地域 文化特征 山西商帮 山西 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 洞庭商帮 苏州 审时度势,更新观念 徽州商帮 徽州 贾而好儒,务实精明 广东商帮 广东 内涵丰富,敢为天下先 陕西商帮 陕西 行道较多,追逐犀利 江右商帮 江西 草根起家,讲究贾德 山东商帮 山东 重义守诺,恪守信用 龙游商帮 浙江 手段高明,海纳百川 福建商帮 福建 内外勾结,盗亦有道 宁波商帮 宁波 善于超越,后来居上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4分) 【答案】(1)表现:社会经济结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比重大。(任答1点给2分)国家干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任答1点给2分)市场突破:打破坊市的界限;打破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宫府的直接监管。(任意1点给2分)货币突破:出现纸币“交子”。(2分) (2)原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农副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商业税率较轻;商业观念,念度转变。(任答3点给6分) (3)现实意义: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务实创新。(任答两点4分) 27.现代经济学中有很多“陷阱”理论,它们总是能在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表象下揭示风险,警示后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英国经济史学家伊懋可发现: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在技术投入、农业亩产已近极限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长,剩余产品数量也在减少,进而影响人均收入和需求。当时农民和南人的明智选择,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更多地节约资源和固定资本;战后美国经济学者纳尔逊提出资本形成效率低、人口增长快是阻碍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与此相似,索斯凯斯的“低技术陷阱”理论是指经济陷入低工资、低技术、低附加值的恶性循环的状况。 ——据杜君立《现代化的历程》整理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中国人口优势和传统小农经济,很难突破桎梏转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由于历代政府都推行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加之耕地充足,农民就缺乏革新农业工具,提高生产力的热情。此外,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也导致了人口的膨胀,引发严重的人地矛盾。然而,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因为倍受歧视,将巨额资金投入买田置地,而非用于扩大再生产,无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工商业者蜕变为地主,由工商业领域退回农业领域。而大量人口也被限制在农业当中,无法成为自由劳动力,这都导致中国缺乏社会转型的深层原动力。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中国小农经济由于多重因素制约,无法突破传统,实现从农业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