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朝鲜墓葬和遗址中,曾多次出土我国制造的铜镜、铜剑和燕国的“明”刀币;在湖南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珠;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人已称我国为“塞勒斯”(丝),这些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转运贸易比较兴盛 B.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 C.私营手工业兴起 D.中西方直接交流频繁 2.有书记载:“牛拉三个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这样,一天内可播种667公亩。”材料中提到的“条播机”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代 3.下表是唐朝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地域分布统计 时期(年份) 工程数量分布 前期(618—714年) 黄河中下游共计46项,南方地区有19项 中期(715—820 年) 江淮地区的淮南道和江南道共计25项 后期(821—907 年) 北方有5项,江南道有19项 上表统计数字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重农政策有所松动 B.农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C.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D.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4.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知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 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 B.生产者积极性得到重视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5.下图是宋人所绘的《盘车图》(部分),刻画了在依山近道的小酒店杏黄旗迎风飘扬、顾客络绎不绝的景象。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B.商业宣传开始出现 C.集市贸易较快发展 D.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6.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发生变异 C.外商来华得到政府鼓励 D.制度更新助推社会转型 7.据统计,1844年,在上海先后设立的英国和美国的洋行已有11家,1854年,激增至120多家。这一状况表明 A.列强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一书中说:“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机,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欲断矣。”材料表明 A.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B.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提高 C.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D.列强完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9.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 10.下面是1918—1920年中国的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表(单位: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时间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96 A.抵制日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印度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对抵制日货的效果不能估计过高 D.一战后民族工业仍有很大发展 11.191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服制》中确定西装和百褶裙分别为男女制式礼服,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民国服制条例》规定了如下图的男女式礼服。礼服的变化反映出 男士礼服样式 女士礼报样式 A.政府主导风俗习惯变迁 B.中西服饰融合成为时尚 C.传统文化受到政府重视 D.男女平等成为主流观念 12.1938年,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关于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如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采取统制措施。上述精神的贯彻 A.为民族资本创造了宽松环境 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不利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13.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主要用来说明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肩 挑 34.0 驴 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 路 2.0 A.近代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14.根据下图呈现的史实,可以推知1949-1952年间,在我国农村 A.富农比重显著增加 B.工业品的市场广阔 C.落后局面根本改观 D.土地改革总体完成 15.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1957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227种增至532种。这一政策的推行 A.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C.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 D.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 16.下图漫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成就 B.经济建设结构比例有所调整 C.经济建设的冒进主义错误 D.粮食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17.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符合当时 A.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 B.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C.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D.“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18.侨汇券是一种需要与人民币现金共同使用的票证,其中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下图是上海发行的侨汇券,据此可知当时 A.我国已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C.我国各种商品均需凭票购买 D.上海地区的侨民数量最多 19.现在,人们把发邮件叫作“伊妹儿”,歌迷自称为“粉丝”,上网留言叫作“灌水”,这反映了 A.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B.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C.西方文化成为时尚潮流 D.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更新 20.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21.相继出现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联系,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选项 前因 后果 A 奥斯曼帝国阻断传统商路 罗马天主教开始向东方传教 B 《马可·波罗游记》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危机 C 西方国家发生商业革命 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 D 迪亚士船队在非洲探险 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 22.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从《圣经》中找到依据,认为其在非洲起到的作用是拯救黑人,理由是非洲有用战俘作祭祀的习俗,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为奴等于逃过一死,因此他们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这可以用来解释(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B.葡萄牙等国家的衰落 C.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找借口 D.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 23.16、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C.只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4.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国内产业增长7%,出口产业增长了76%;1750—1770年,二者又分别增长了7%和80%。经济的发展 A.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B.呼唤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C.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开启了农业资本主义化进程 25.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迟到者”转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先行官”的是 A.法国 B.日本 C.德国 D.俄国 26.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 27.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遭到了与会各国的反对,却得到了凯恩斯的大力支持。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 B.罗斯福与凯恩斯的经济主张有相似性 C.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D.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的国情完全吻合 28.有学者指出,实际上无论是民众还是学者都普遍误解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新政”并不是要挑战一个成熟的制度形态,也绝对无意据此发动一场“革命”。相反,“新政”意在将一套并不成熟但大体方向已经确定的制度形态推进到成熟且完善的境地。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固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形态 B.突破了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 C.推动了美国行政制度转型 D.实质是民主政治的自我调节 29.1948年,英国宣布要建设“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国家。这指的是 A.国家保障人民充分的民主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军队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 D.普遍实施国有化政策 30.“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是自由放任引发了滞胀局面 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 C.应扩大政府权力以应对苏联挑战 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二、非选择题 31.(14分)景德镇的制瓷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瓷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瓷名天下。”……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明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1)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的主要不同。(4分) (3)材料二、三反映出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中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4分) 32.(14分)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萧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失业问题更为严重。1933年5月,美国国会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救济。1933年11月罗斯福总统成立了民用工程管理局。在这个时期,许多直接救济品由1933年10月成立的联邦剩余农产品救济署供应。罗斯福“新政”中最大的开支就是各种各样的救济费支出,在1933至1939年间,各个救济工作管理机关总共约支出了180亿美元。 ——摘编自张举国《英、美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二 罗斯福在推行其他措施的同时,把社会保障法作为达到总目标的重要步骤。工时工资法令、就业保险、老年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法在罗斯福的总设想中,须完成以下三个任务:一是缩短工时、增加工资,刺激总需求。二是增加就业,刺激总需求。三是调节总需求,保证总供应与总需求长期平衡。社会保障制度对美国社会遏制经济危机、形成社会经济生活的良性循环,使美国的经济政治协调地、稳定地发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编自田金星《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举措。(6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推行社会保障措施的目的,并分析其影响。(6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提及的是中国商品、货币出现在国外,或者中国墓葬中出现国外产品,可知春秋战国已有海外贸易,故选A项;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中西方直接交流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古代海外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排除D项。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题干显示唐朝农田水利工程中南方由少于北方到南方远超北方,说明南方农业地位迅速上升,故选B项;中国古代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排除A项;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两宋之际,排除C项;表格提及的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地域分布,未提及技术水平情况,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租佃契约制的施行,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故选B项;材料契约只规定了“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农民生产活动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排除A项;材料租佃契约制是生产关系的变化,与农产品的商品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新的生产方式雇佣关系,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小酒店杏黄旗迎风飘扬、顾客络绎不绝”,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故选A项;图版刻画了小酒店,不能确定是否为商业宣传的开始,排除B项;近道小酒店,不属于农村集市的范畴,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宋代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清朝统治者对待本国商人和外商的主导思想不同,这反映出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观念制约了经济发展,故选A项;材料现象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某一方面的表现,不是发生变异,排除B项;“怀柔远人”并不等于外商来华得到了政府鼓励,排除C项;题干没有述及制度更新,更没有反映其助推了社会转型,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和美国的洋行已有11家……激增至120多家”,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发展迅速,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洋行激增,不能体现自然经济的瓦解,排除C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 根据题目中时间“道光年间”,此时并未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欲断矣”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机,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欲断矣”相符,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中“完全”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9.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众多洋务企业的创办表明当时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逐步发展,故选A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B项;题干所提及的都是官办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排除C项;题干所提及的企业并非都属于重工业范畴,排除D项。 10. 【答案】C 【解析】 一战期间,日本独自侵华导致国人开始抵制日货运动,表格显示一战后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比较,1918-1919年虽然日本纱进口量下降,但仍有大量进口,说明之前的抵制日货的效果不能估计过高,C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的发展的信息,A错误;印度的进口属于正常的贸易,并不是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B错误;表格不能体现出一战后民族工业仍有很大发展,D错误。 11.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12年……西装和百褶裙分别为男女制式礼服,1929年……《民国服制条例》”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的男女式礼服以中式服装为主,说明传统文化受到政府重视,故C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中式服装受到重视,并不能说明政府主导风俗习惯变迁,故A排除;1929年的男女式礼服以中式服装为主,无法体现中西服饰融合成为时尚,故B排除;材料主旨是反映服装变化,不是男女平等成为主流观念,故D排除。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38年……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采取统制措施” ,适应了抗战的需要,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选D项;根据所学,经济统制,推动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除B项;根据材料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只要是针国统区,排除C项。 13. 【答案】A 【解析】 表格显示肩挑、公路汽车、独轮车、驴车和铁路相比,运输的价格逐渐走低,说明铁路在运输发展中势在必行,表格主旨反映出了近代铁路发展是运费高昂的原因,故A项正确;表格并不是体现出近代交通多样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原因,不是条件,故C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故D项错误。 14.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农民人均消费品购买力和货币收入都在提高,说明经过三年努力,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农民购买力提高,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图表也显示不了贫农,中农和富农的比重关系,排除A项;落后局面得到根本改观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土地改革总体完成材料应显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失,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材料对农产品实行国家统购统销,计划配置资源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是对农产品销售领域的调整,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排除A项;材料是对农产品销售领域的调整,没有反映出生产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政府的计划主导农产品的销售,城乡经济联系并没有加强,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通过漫画中“1958年中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的信息可知,该漫画处于“大跃进”时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建设中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故选C项;社会主义革命的最主要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排除A项;图片内容与经济建设结构的比例调整没有关系,排除B项;在195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是跃居世界第一,排除D项。 17.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重新有了自留地……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是在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在1978年开始,故B项错误;当时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故C项正确;“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D项错误。故选C。 18.B 材料主旨是上海发行侨汇券,A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各种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物资供应相对匮乏的产物,故B项正确;题目“汇聚了粮票、布票、棉票、副食品购买券、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并非指各种商品,故C项错误;侨民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19. 【答案】B 20. 【答案】B 21. 【答案】D 【解析】迪亚士船队在非洲的探险到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后来达·伽马船队沿着迪亚士在非洲开辟的航路继续东行到达印度。所以,迪亚士的探险为达·伽马船队做了准备,故选D项;天主教开始向东方传教与传统商陆的阻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欧洲人的寻金热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与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危机,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新航路开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促进了西方国家商业革命的发生,排除C项。 22. 【答案】C 【解析】 题干表明,英国人为从事奴隶贸易,从《圣经》中寻找依据,这其实是一种借口,故选C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主要是其在军事实力强大之上的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排除A项;西班牙、葡萄牙之所以衰落,主要是其把掠夺来的财富主要用来王室的挥霍,没有用来资本扩大再生产,排除B项;“西欧殖民扩张的步伐”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3.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殖民垄断公司是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国家在生产力不高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方式包括正当贸易,黑奴贸易、屠杀掠夺等方式攫取利润,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垄断组织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故选D项;殖民垄断公司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产物,排除A项;垄断组织时期,政府奉行自由主义政策,排除B项;两者在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排除C项。 24.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出英国国内产业增长无法满足出口产业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发展呼唤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故选B项;A项出现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C项出现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英国工业领域的变化,与农业资本主义无关,排除D项。 25. 【答案】C 26. 【答案】C 【解析】 1931年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导致就业竞争激烈,所以才会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严重歧视已婚妇女,也未体现出对家庭观念的重视,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福利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7.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罗斯福“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体现了罗斯福在对外贸易和金融方面加强国家干预,而凯恩斯对此的支持体现出二人经济主张的相似性,故选B项。材料没有表明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排除A项。仅从材料出发无法得出“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国情完全吻合,排除D项。 28.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并非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将资本主义制度“推进到成熟且完善的境地”,所以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民主政治的自我调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并非固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态;B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并未突破三权分立政体;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国行政制度的转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9. 【答案】 B 【解析】“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是指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表现,故选B;题干中的保障是指经济方面的,而AC是指政治方面的,故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0.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的时间及里根总统等信息,并结合“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的主旨,可得出,此时正是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体现了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B项正确;背景是凯恩斯主义失灵引发了滞涨局面,排除A;此时是要减少干预,排除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并发展,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31. 【答案】 (1)产品精美,进贡朝廷,分工精细,品种繁多,行销海内外。(4分,回答其中四点即可) (2)官窑是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是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4分) (3)现象:官窑衰落,民窑占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原因: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32. 【答案】(1)趋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4分) (2)特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有一定的法律保障。(4分)(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变化的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第二次变化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6分) 33. 【答案】(1)设立社会救助机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6分) (2)目的:刺激消费;稳定社会。(2分)影响: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就业,缓和矛盾;缓解经济危机;为后世提供借鉴;加重政府财政负担。(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