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二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和地主阶级沉重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尖锐。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特别提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2.过程 爆发 1851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定都 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全盛 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进入军事全盛时期 转折 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失败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①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②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2)后期:《资政新篇》(1859年)。 ①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③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归纳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资政新篇》继承和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 (2)根本区别:二者有关社会发展趋势的设想和经济主张,观点是相反的、矛盾的,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4.评价 (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 (1)条件 ①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②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③1905年,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④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⑤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⑥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特别提示 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在独立的各省中,许多新军将领出任各省都督。这些“都督”埋下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2.中华民国成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成立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涉及国家主权、国民的自由与权利,以及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等方面。 ②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特别提示 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 求:公元纪年=1911年+民国多少年;求:民国纪年=公元多少年-1911年 易错提醒 《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 3.历史功绩 (1)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 (2)功绩 ①结束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易错辨析 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预备立宪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备”。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说因为“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只能作立宪的准备工作。开始改变中央官制,设度支部、法部、邮传部、民政部、农工商部等,同时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把他们的军权收归中央。1907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下令在中央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各省设谘议局。1910年,清政府宣布,将原定九年预备立宪期缩短为五年,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在国会召开前两年成立新内阁。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7人,全部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室,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身革命,清政府更加孤立。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 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①《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要求:从材料中找出“洪秀全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材料 洪秀全出身儒生,深受儒学的影响,自称“天王”,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专制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设计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向往大同之世。这些又不合时代潮流,甚至违背历史方向,带有落后性。他试图建立的宗教天国难以实现,迟早会使人民失望。——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 主要信息: 答案 (思想上)王权思想、(政治上)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上)小农经济违背历史潮流。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大兴土木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张德坚《贼情汇纂》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 命题角度 太平天国失败的历史缘由;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局限性。 2.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己的理想恰恰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认识到了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特点——平均主义。 命题角度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太平天国运动与时代潮流的背离。 考点二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1)从斗争的形式来看,辛亥革命在武装斗争的方式之外,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南北和谈)、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孙中山提出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 (2)从斗争的结果看,避免了社会进一步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2.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 (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求: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 史料 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论证: 答案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经济上,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1.辛亥革命的三个实质性成果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它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 ——摘编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发现问题 材料表明辛亥革命使中国与世界接轨;政治上进入了追求民主共和的新时代, “改历”使中国时间进入世界时间。 命题角度 “民国”之名与革命之“实”的逻辑关系;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与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联系。 2.民主共和政体的评价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剧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撒尼尔·佩弗 发现问题 材料中作者对辛亥革命及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起的共和政体给予很低的评价。 命题角度 中美共和政体的比较;辛亥革命及共和政体失败原因探析。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3 全国Ⅰ,29 其他 无考题 1.命题点:晚清现代化 (2013·课标全国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 B 解析 注意关键词:现代化。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器物),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故选B项。 2.命题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015·重庆文综,6)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速,“推寻本原”是官吏长期鱼肉百姓而大吏置若罔闻。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官吏的腐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虽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但却不是材料中曾国藩的观点。 3.命题点: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的历史真相 (2015·海南高考,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命题点:近代化视角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2017·全国Ⅱ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7)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 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 答案 A 解析 两位史学家都认为太平天国的成功是历史“倒退”和“失败”,原因就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太平天国运动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不能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 2.命题点: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017·武汉高三五月模拟,28)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专设删书衙,根据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原则删改儒家的典籍,特别是对专讲“吉礼”和“鬼神丧祭”之类的言辞统统删掉。这些措施表明太平天国( ) A.试图构建一种新文化 B.对传统文化删改选用 C.全力破除传统文化 D.严格上下尊卑等级制 答案 B 解析 材料仅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儒家思想进行删改,不能体现出其试图构建新文化,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删书衙按照拜上帝教的原则删改儒家经典,反映出其试图把儒学改造为适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文化,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对儒学的删改不是全力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主张人人平等,故删改儒学不是为严格尊卑等级,故D项错误。 3.命题点:多维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7·合肥三模,29)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变革,它也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A.完成了社会转型 B.催生了社会新现象 C.实现了改朝换代 D.颠覆了封建秩序 答案 B 解析 辛亥革命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但没有完成社会的转型,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使得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催生了社会新现象,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人们的封建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封建等级秩序没有被颠覆,故D项错误。 4.命题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2017·临汾二模,28)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新军将领 革命党 谘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 5人 3人 3人 1人 1人 1人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答案 B 解析 材料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占少数,除此外的立宪派与旧官僚投机革命,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革命党人对立宪派与旧官僚妥协,让他们进入革命政权,反映出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方式,故D项错误。 5.命题点:革命派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价值追求 (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30)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C.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答案 C 解析 袁世凯最终能够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与两个“临时”并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也绝非是“本质体现”,故A项错误;两个“临时”与孙中山的个人品质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B项错误;有无“临时”两字与中华民国政权是否获取人民支持同样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国内民族矛盾缓和 B.洋务运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 C.八旗军无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湘军在反侵略战争中表现神勇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变得日益激化而非逐渐缓和,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的中心主要是在地方,其并没有获得除总理衙门之外的中央支持,故B项错误;湘军表现神勇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军而非反侵略的对外战争中,故D项错误。 2.(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一)太平天国立国之始就开科取士,其后制度日备,有会试、 乡试、县试等,而且录取颇宽。这说明太平天国( ) A.注重宣扬儒家传统文化 B.政权性质日趋封建化 C.缺乏新政治体制的建设 D.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 答案 D 解析 太平天国开科考试,但题目却不准用旧时的“四书五经”,完全出自太平天国的教义,故A项错误;“开科取士”是一种选官制度,与政权性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开科取士”阐述的是太平天国选官制度,不能反映其新政治体制建设情况,故C项错误;据材料“录取颇宽”可知太平天国扩大录取名额,注重扩大人才的储备,故D项正确。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 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 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 答案 C 解析 农民阶级的诉求是平均分配土地,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是指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国家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体现的是平等观念,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故C项正确;践行“师夷长技”主张的是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4.(2016·大庆一模)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 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 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 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 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未指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 5.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即被列强打破,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开办于1866年,而且是清政府官办的,不会对材料中的现象构成干扰,故B项错误;《天津条约》签订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结束,当时和清政府作战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故C项正确;清政府当时被列强欺压,没有设法拖延,故D项错误。 6.(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四)陶菊隐在《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目录中提到“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 ) A.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答案 B 解析 材料“民国来了”,反映出清政府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的“民国”“总统”“内阁”“皇帝”等信息可知,隐含地刻画了民国时期各种势力的斗争,主要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故B项正确;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只是民国时期专制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民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 7.(2017·孝义三模)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多不提及。这表明他们( ) A.突出民族革命目标 B.重点反对列强侵略 C.缺乏动员民众意识 D.弱化宪政民主任务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部分,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三民主义中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同盟会会员在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同盟会会员把推翻满清统治作为当时主要的奋斗目标,故D项错误。 8.(2017·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有学者说:“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让权,不是妥协,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这说明( ) A.民主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 B.民主发展需要政权保障 C.政府“规范”过于理想化 D.民主实践事关政权兴亡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不是在讲民主理念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在于突出民主的发展失败是因为缺少了政权的保障,故B项错误;材料与政府规范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而是在民元之后重建的新国家新制度,基本上没有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规范往下走”可知民主实践关乎政权兴亡,故D项正确。 9.(2017·唐山三模)下图是20世纪初发行的川汉铁路股票背面示意图。该图片可用于研究近代(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西学东渐的进程 C.民族企业的效益 D.辛亥革命的背景 答案 D 解析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故A项错误;西学东渐出现于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得知民族企业效益,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发行股票说明民族企业发展较好,为辛亥革命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 10.(2018·太原一模)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临时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 ) 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 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 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 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政治。根据材料可知,临时大总统和临时参议院在决定使用何种国旗的问题上进行了拉锯战,彼此行为都是在权力范围内,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说明当时初步实践了共和政治,故C项正确。 11.(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 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 ) 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答案 A 解析 县级以下的基层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集权的瓦解,故B项错误;这些新式社团只是参与而非代行行政职能,故C项错误;同样,这些新式社团也并非都是政党组织且其参与的都仅是地方基层自治,“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的表述显然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 12.(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五次联考)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人评论说:“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 B.以反满方案为宗旨 C.实现了民主革命目标 D.脱离了中国实际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今日之革命家皆注意于种族革命、政治革命,而未闻乘此时机并行社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是强调进行民族革命和民权革命,而忽视进行民生的改革,说明改造社会的效果有限,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当时民族革命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主革命指的是政治革命,材料中并未提及其是否实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当时辛亥革命从社会实际出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未脱离社会实际,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湖北百所重点中学高三10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材料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赵去章《〈劝世良言〉与洪秀全早期思想》 材料二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观念。 答案 (1)原因:洪秀全把早期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念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运动;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深受西方列强蹂躏,民愤日深;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加重赋税,激化了阶级矛盾。 (2)态度: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自居的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货物可以“自由进出”“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 (3)评价: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宗教中的平等思想确实起到了组织发动群众的作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一种凝聚力;利用宗教束缚百姓思想,大搞个人崇拜,酿成了天国内部的分裂;在对外关系方面把西方国家称为宗教上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出现放弃国家主权的行为和言论,未认清西方国家的侵华本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国家的侵华野心。 解析 (1)材料一主要强调的是洪秀全受到《劝世良言》的启发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起义。此外农民起义的原因还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方面回答。(2)根据材料二“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进行分析可知,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自居的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货物可以“自由进出”“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3)分别从积极和消极,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分析。 14.(2017·滨州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 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 答案 (1)特点: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 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2)不同: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 (3)价值: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解析 (1)美国宪法宣誓的主体包括总统、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得出宣誓主体广泛;据材料一“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得出突出宪法的权威;据材料一“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得出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约;手扶《圣经》宣誓,彰显宣誓的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2)可以从宣誓的目的和负责的对象方面进行分析,从宣誓的目的来看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负责的对象,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为国民负责。(3)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可以从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