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 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 《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反映了周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皇帝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禅让制在夏朝以前存在,排除;井田制是土地制度,排除C;皇帝制度是从秦朝才出现,D错误。 2. 春秋时期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主张出自其著作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老子的《道德经》主张的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故选A;《论语》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论,排除B;《墨子》、《韩非子》分别是墨子和韩非子的著作,与老子无关,排除CD。 3.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一建议的实施 A. 加强了地方的监察 B. 削弱了丞相权力 C. 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D. 增加了政府收入 【答案】C 【解析】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有利于思想的统一,故C正确;ABD项与题意明显不符合。 4. 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这一措施 A. 加强了北方民族交融 B. 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 C. 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 D. 实现了北方的再次统一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可知,体现了北魏孝文帝通过改姓的措施学习汉文化的现象,这有利于加强了北方民族交融,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通过实行均田制,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而不是材料所述措施,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汉姓的措施,该措施不能加速北方人民的南迁,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北魏孝文帝通过改姓的措施学习汉文化的现象,这有利于加强了北方民族交融,而不是对北方的统一,D项错误。 5. 唐太宗认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体现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 完善科举制 B. 用人唯才 C. 虚怀纳谏 D. 轻徭薄赋 【答案】D 【解析】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体现了轻徭薄赋的思想,故选D;材料信息与科举制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用人唯才、虚怀纳谏的信息,排除BC。 6. 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赋税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是 A. 察举制 B. 租调制 C. 租庸调制 D. 两税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朝两税法的收税标准,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D;察举制是汉朝选官制度,不是税收制度,A错误;租调制是均田制下的赋税制度,仍然以人丁为主,B错误;租庸调制是在租调制基础上加“庸”,即可以缴纳一定数量的绢或布代替服徭役,仍然以人丁为主,C错误。 7. 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通过二府三司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其中三司管财政,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因此材料示意图体现了宋朝的中央机构,C项正确;秦朝时期的中央机构主要是三公九卿,而不是二府三司,A项错误;唐朝时期中央机构主要是三省六部制,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北宋时期通过二府三司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的中央机构,而不是元朝,D项错误。 8. 辽代统治者为应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在政治上实行 A. 定期迁徙行营 B. 猛安谋克制 C. 南北面官制 D. 四等人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辽朝在政治上推行南北面官制,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C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辽朝统治者定期迁徙行营的制度,主要体现了辽朝南北面官制,A项错误;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元朝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并且材料未体现四等人制,D项错误。 9. 宋代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记录的宋代科技发明成果是 A. 司南 B. 造纸术 C. 火药 D. 活字印刷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选D;战国发现司南只是南北的特性,西汉发明造纸术,唐代发明火药,故排除ABC。 10. 明成祖永乐年间,国人对非洲的认识更加丰富,这得益于 A. 郑和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倭C. 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中国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促进国人对非洲的认识,A项正确;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经济骚扰,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倭寇,与国人对非洲认识更加丰富无关,B项错误;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中国后传播西方文化,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对西方国家的认识,与与国人对非洲认识更加丰富无关,C项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1. 如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 宋代的农业 B. 唐朝的金融 C. 元朝的外贸 D. 明朝的经济 【答案】D 【解析】玉米是明朝传入中国的,材料中雇佣关系的出现也是在明朝,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时间不符合,排除。 12. 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创立的某机构,使他实现了乾纲独断,加强了君主专制。这一机构是 A. 奴儿干都司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理藩院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雍正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雍正皇帝时期建立军机处,其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正确;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建制,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军机处,而不是奴儿干都司,A项错误;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建立,而不是雍正皇帝时建立,B项错误;理藩院是清朝时期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不能使皇帝乾纲独断,D项错误。 13. 魏源作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在一部著作的《叙言》中指出,是书之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一著作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瀛寰志略》 D. 《资政新篇》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故选B;《四洲志》是林则徐的著作,《瀛寰志略》作者是徐继畬,《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作品,排除ACD。 14. 晚清状元张謇将某条约的十款内容逐一记录在日记中,他对清政府丧权辱国,尤其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发出“几罄中国之膏血”的感慨。张謇记录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等信息可知,张謇记录的条约是《马关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并未涉及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的内容;B选项错误,1858年《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未涉及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的内容;D选项错误,《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政府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之前《马关条约》已经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5.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尊奉为“改制教主”,“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倡导移风易俗 B. 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C. 实现扶清灭洋 D. 为变法寻找理论的依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改制教主”“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等信息可知,康有为利用孔子的名义进行变法,这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也能够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康有为以孔子名义进行变法的现象,其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没有体现移风易俗方面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康有为利用孔子旗号进行变法,没有体现其引进西方生产技术相关的内容,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康有为利用孔子名义进行宣传变法的主要目的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而不是实现扶清灭洋,C项错误。 16. “由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 A. 洪秀全提倡的财富平均思想 B. 维新派提出的社会改良措施 C.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的主张 D. 中国共产党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废除封建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中的主张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财富平均思想,排除A;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排除B;土地改革政策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无关,排除D。 17. 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核心内容是 A. 实业救国 B. 民主与科学 C. 建立共和国 D. 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提出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与科学,故选B;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成为许多人救国的经济思想,A错误;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目标,排除;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目标,排除。 18.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为 A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B.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D.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因此材料一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C项正确;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国共合作第一次合作与国民大革命运动主要发生于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而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抗战相关的信息,D项错误。 19. 下面照片呈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到达朝阳门,从傅作义部队手中接管北平防务的瞬间,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研究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人民解放军到达朝阳门,从傅作义部队手中接管北平防务的瞬间”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中傅作义顺应民心,为保护北平城免受战火,傅作义部接受中共改编,北平解放,故选C;辽沈战役主要战场在东北,A错误;淮海战役战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B错误;渡江战役是渡过长江解放南京,D错误。 20.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土地革命、稳定物价、剿匪、镇压反革命以及抗美援朝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 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土地革命、稳定物价、剿匪、镇压反革命以及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故选A;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制),排除B;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排除C;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这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 21. 某同学参加团课学习,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行动指南”。制定并通过这部党章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九大 【答案】D 【解析】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故选D;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A;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 22.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反映出 A. 古埃及法老拥有至上权威 B. 两河流域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C. 古印度各种姓间的不平等 D. 古罗马奴隶制度的迅速发展 【答案】C 【解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都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故C项正确,ABD与种姓罐 无关,排除。 23. 如图反映了西欧从9世纪开始流行开来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劳动者在领主的统治下进行生产,为领主提供劳役和捐税。如图反映的是西欧 A. 封君封臣制度 B. 庄园与农奴制度 C. 宗教神权统治 D. 自治城市的现象 【答案】B 【解析】从 9 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逐渐在西欧流行开来, 劳动者在领主的统治下进行生产,为领主提供劳役和捐税,故选B;封君封臣关系的结成一般以保护与被保护为前提,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的,所以封君封臣的关系一经缔结,无论是封君还是封臣都不能随意解除,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封建庄园,不是自治城市,排除D。 24. 下面地图反映出阿拉伯帝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有 ①沟通了亚非欧地区贸易往来 ②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③使全球各地建立直接联系 ④促进了东西方物产的交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亚非欧地区贸易往来,①正确;阿拉伯帝国灭亡于13世纪,而新航路开辟始于15世纪末,二者没有必然联系,② 错误;阿拉伯帝国时期还没有发现美洲,所以不会使全球各地建立直接联系,③错误;阿拉伯帝国处于丝绸之路中间,把东方的货物贩卖到西方国家,同时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正确。根据分析可知①④正确,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5. 美洲创世神话《波波尔·乌》讲述了神用玉米和水做成肉体和血液创造人类的故事,反映出玉米农业在该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神话是无稽之谈,没有历史根据 B. 神话错讹百出,根本不能作为史料研究历史 C. 神话能部分反映历史,还需要其他史料印证 D. 神话真实可信,可以直接用来佐证观点 【答案】C 【解析】根据“美洲创世神话”“反映出玉米农业在该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可知神话能部分反映玉米在美洲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信息,但神话存在虚构成分,还需要其他史料印证,故选C;AB表述错误,神话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排除;神话存在虚构成分,不是真实可信的史料,不能直接用来佐证观点,排除D。 26. 18世纪,孟德斯鸠认为“当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君主专制的存在”“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这体现出他 A. 肯定现世幸福 B. 主张因信称义C. 反对宗教信仰 D. 主张民主政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人们却时时感到君主专制的存在”“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等信息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反对绝对权力的出现,这体现出孟德斯鸠民主政治的主张,D项正确;肯定现世的幸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肯定现世幸福相关的信息,A项错误;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张,主张通过虔诚的信仰获得救赎,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主民主政治的主张,没有体现反对宗教信仰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 27. 某学者在论述英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时说“英国人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进入①民主化之路的。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②资产阶级革命……③用宪法的权威给国王套上了羁勒,④使国王的权力与行为受到约束”,对这一段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①的成果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B. ②指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 ③的宪法是指《独立宣言》 D. ④指国王不再拥有任何权力 【答案】A 【解析】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在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完成民主化之路,即①的成果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故选A;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的,B错误;《独立宣言》是美国的,C错误;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但是不是没有任何权力,D错误。 28.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出的特点是 A. 出现了“工厂”生产组织形式 B. 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 英国率先发起后向其他国家扩展 D. 蒸汽动力取代了自然力 【答案】B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选B;A是第一次工业的成就,排除;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表现,排除;D说法绝对化,排除。 29. 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文献,其发表标志着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答案】B 【解析】《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故选B;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之一,A错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1871年巴黎公社,而《共产党宣言》发表是1848年,C错误;剩余价值学说创立是在1867年《资本论》中体现,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不符,D错误。 30. 1884年柏林会议后,英国提出了“2C”计划,企图建立从开罗(埃及)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的帝国,法国提出了“2S”计划,打算建立从塞内加尔(西非)到索马里(东非)的横跨非洲的帝国,德国制定一套沿赤道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计划。这些行动表明 A. 西方列强开始侵入非洲 B.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 C. 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形成 D. 列强加快瓜分非洲的进程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其实质是瓜分非洲的一次会议,从材料“企图建立从开罗(埃及)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的帝国……”也可以看出其反映出列强加快了瓜分非洲的进程,D正确;A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排除B;材料与一战无关,排除C。 31. 20世纪初,亚洲展开了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列宁评价其为“亚洲觉醒”。下列能为列宁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B. 埃及抗英斗争 C.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D. 伊朗立宪革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20世纪初,随着亚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亚洲各国掀起了广大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包括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D项正确;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美洲,而不是亚洲,A项错误;埃及抗英斗争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也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32. 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爆发的根源是 A. 德国、意大利之间的矛盾加剧 B.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C. 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 D.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的纵容 【答案】B 【解析】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并导致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等,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势必危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即得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故选B;德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A错误;C是一战的导火线,排除;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状况,排除。 33. 1921年春,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为扭转这种局面,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这反映出苏俄将实行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B 【解析】1921年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选B;1921年已经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斯大林时期,苏联开始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34. 下表是某同学对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进行的梳理,其体现出该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是 ①范围广,遍及亚非拉 ②领导阶级多元 ③斗争方式多样 ④都取得了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说明这时期民主运动范围广,遍及亚非拉,①正确;这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者有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酋长,说明这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阶级多元,②正确;这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方式有革命形式、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也有改革的形式,说明这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方式多样,③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者、斗争方式和斗争目标,但没有体现这些民主运动的最终结果,无法得出都取得胜利的结论,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 35. 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重要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②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③德国闪击波兰 ④美英苏中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舰载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9月18日;德国闪击波兰是在1939年9月1日;英美苏中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元旦,综上所述,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排应是②③①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 36. 二战后,美苏两大敌对军事同盟体系确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德国分裂 D.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答案】D 【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选D;A是冷战的开始标志,排除;B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排除;C是两种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对立的表现,不是敌对军事同盟体系形成的标志,C错误。 3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里,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在竞相贬值的同时实行贸易保护,造成国际贸易萎缩。为扭转这一局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 设立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关系 B. 抢占殖民地,拓展商品市场 C 建立福利国家缓解社会矛盾 D. 发起社会运动,实现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为改变这一局面,战后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经济组织协调关系,促进了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的稳定,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故A正确;抢占殖民地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方式,故B错误;福利国家建立和材料明显不符合,故C错误;社会运动更多是民间发起,和题意无关,故D错误。 38. 为了解决苏联的经济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 力图解决苏联模式固有的弊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去世后其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其共同点都是为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即力图解决苏联模式固有的弊端,D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而不是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A项错误;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主要力图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而不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而不是发展重工业,C项错误。 39. 下面大事年表反映出二战后 A. 两极格局尖锐对峙 B. 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B 【解析】题干表格中内容涉及印度独立、喀麦隆等17个非洲国家独立、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国家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这些反映了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系列新兴国家的诞生,标志着殖民者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故选B;两极格局是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不结盟运动产生于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集团化,D错误。 40. 2020年疫情期间,同学们在家用手机也能观看“空中课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方式的变革得益于 A. 世界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社会信息化 D. 文化多样性 【答案】C 【解析】2020年疫情期间,学生在家用手机观看“空中课堂”,主要是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即社会信息化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故选C;世界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A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断加强,B错误;材料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不能说是文化多样性,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激发群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局出发,超越意识形态、阶级立场与党派利益,推动国共合作,建立起以国共两党为主体,包括中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外,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制度上的创新,如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又如1941年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保障了“各族人民的联合团结,有利于集中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对日作战”。 ——摘编自朱金春《抗战历史遗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依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做出的贡献。 材料四 (4)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件大事,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简要论述这一主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 【答案】(1)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击退北方匈奴进攻、征服南方越族等地区,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到疆域范围内。 (2)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对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边疆统治,加速文化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3)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民主制度创新,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民族自治区和民族自治乡,团结各族人民的抗日力量。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请老师关注学生论述的逻辑和条理性)。其中归纳合理;主题准确;论述史论结合。 示例:所选大事序号:⑦和⑧。主题:推进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论述: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重要一步,中国人民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解析】(1)根据“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得出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根据“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得出击退北方匈奴进攻、征服南方越族等地区,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到疆域范围内。 (2)措施:根据“岭北行省”得出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根据“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得出对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影响:可从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加速文化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角度分析总结。 (3)根据“推动国共合作,建立起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出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制度上的创新,如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得出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民主制度创新,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各族人民的联合团结,有利于集中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对日作战”得出建立民族自治区和民族自治乡,团结各族人民的抗日力量。 (4)如选取大事序号:⑦和⑧。可提出主题:推进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论述:可从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人民雪洗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等进行论述。 42. 文明的碰撞与国际秩序的构建 材料一 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源 (1)古地图是了解历史的图像史料。阅读古地图,指出其绘制的“著名航线”开辟者的名字。对读两张世界地图,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又以棉织品为大宗。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增长最快。这些原料主要出口到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19世纪中期后,工业制成品、原料、食品等大宗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工业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一个国家,还包括欧洲和北美各国,还有亚洲的日本。而原料的供应地也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的地区。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三 国际联盟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组成部分,存在巨大缺陷。它所规定的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它并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始终不是它的成员,苏联长期被拒之门外。 (二战后)为了避免使“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将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暂时搁置,达成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秩序的共识。宪章规定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有平等发言权,不仅从地域上,而且从政治上实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一种真正的全球体系平稳过渡”;宪章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把制裁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在重大问题的表决程序上,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差异,简要叙述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 材料四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日益紧密,现实中人类在生态、环境、移民、贫困等问题面前存在共同利益……强化了人类拥有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思想、和合精神,也吸收了西方历史文化中有关人类命运思考的思想资源,更是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理论。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扩张时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列强手里,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往往被列强自私自利所掩盖。今天,构建一个新的国际分工合理、大小国家利益共享、命运共担的一体化世界是大势所趋。全球化应该是人类整体利益的全球化,合作共赢应该是新时代全球化的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利益共同体,为新时代破解全球化困境提出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梁占军《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思考》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 【答案】(1)麦哲伦。探险家陆续进行的海上探险,使人类的地理知识更为丰富,也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世界贸易额大幅增长;世界市场范围扩大,涵盖了工业国和世界所有落后地区。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将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之中;交通工具的进步改变了运输条件,便捷了世界各地联系。 (3)联合国的成员国较国际联盟更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地域上遍及全球,政治上改变国联欧洲中心的格局);在表决机制上,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原则,改变了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更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 联合国促进了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发展,有利于和平解决争端和维护世界和平,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示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面临全球性问题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其追求超越霸权主义,实现各国间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 【解析】(1)根据左图中的航线可知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认识:根据两幅地图,结合所学,可从使人类的地理知识更为丰富,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等分析回答。 (2)变化:根据“以棉花和羊毛出口增长最快。……工业制成品、原料、食品等大宗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得出世界贸易额大幅增长;根据“工业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一个国家,还包括欧洲和北美各国……而原料的供应地也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的地区”得出世界市场范围扩大,涵盖了工业国和世界所有落后地区。原因:根据“18世纪60年代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根据“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得出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扩大了世界贸易范围;根据“原料的供应地也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的地区”得出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将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之中;根据所学,还可从交通工具的进步改变了运输条件,便捷了世界各地联系分析总结。 (3)差异:根据“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有平等发言权”“不仅从地域上,而且从政治上实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一种真正的全球体系平稳过渡’”得出联合国的成员国较国际联盟更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根据“在重大问题的表决程序上,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得出在表决机制上,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原则,改变了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更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发展、有利于维护和平和解决争端、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总结。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示例:根据“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日益紧密,现实中人类在生态、环境、移民、贫困等问题面前存在共同利益”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面临全球性问题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根据“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扩张时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列强手里,……构建一个新的国际分工合理、大小国家利益共享、命运共担的一体化世界是大势所趋”得出其追求超越霸权主义,实现各国间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之路。根据“全球化应该是人类整体利益的全球化,合作共赢应该是新时代全球化的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破解全球化困境提出了中国方案”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 查看更多